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发展与挫折(1921年7月—1934年12月) 1
一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开端 1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2
(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开始 5
二 党的建设的初步发展 10
(一)国共合作及其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10
(二)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建设工作的加强 13
(三)右倾错误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17
三 党的建设道路的探索 19
(一)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建设的基本状况 20
(二)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初步形成 24
(三)“左”倾错误对党的建设的严重影响 27
第二章 党的建设全面发展 为向执政党转变而努力(1935年1月—1949年9月) 32
一 形势与任务的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32
二 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35
(一)党的建设的多方面展开 35
(二)延安整风运动 39
(三)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43
三 为向执政党转变而努力 45
(一)为适应战略转变,调整党的组织与大规模调动干部 45
(二)结合土地改革开展整党运动 47
(三)为执掌全国政权做好全面准备 50
第三章 执政党建设的初步探索(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54
一 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 54
二 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 58
(一)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与成型 58
(二)政府中党组的建立 61
三 执政党建设的良好开端 63
(一)建国初期的整风与整党 63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68
(三)粉碎高、饶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 73
(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75
四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78
(一)八大前后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 78
(二)八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0
(三)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84
第四章 执政党建设的曲折和失误(1957年1月—1978年9月) 89
一 党的建设的曲折 89
(一)1957年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89
(二)党在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及其对党的建设的严重影响 95
(三)中央领导集体为纠正“左”的错误所作的努力 100
(四)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与实践 党的建设的严重失误 108
二 “文化大革命”与执政党建设的挫折 114
(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15
(二)革命委员会与党的一元化体制的极端发展 119
(三)“五十字”建党方针与党的建设 120
(四)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23
(五)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27
(六)党的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132
第五章 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转折(1978年10月—1982年8月) 138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38
(一)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备会议 138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重新确立 141
二 在拨乱反正中奠定新时期党的建设基础 143
(一)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43
(二)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制定 146
(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8
(四)冤假错案的平反和社会关系的调整 提供党的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152
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155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155
(二)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的改革 157
(三)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 161
(四)着力加强思想建设和民主建设 163
(五)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165
(六)加强发展党员工作 165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与党的建设的新起点(1982年9月—1987年9月) 167
一 党的十二大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67
(一)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课题 167
(二)党的十二大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1
(三)党的十二大党章及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174
(四)党的十二大对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 176
二 党的建设的新起点 177
(一)新时期的全面整党 178
(二)努力推进新的历史环境中党的建设 18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建设(1987年10月—1992年9月) 192
一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2
二 探索一条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195
三 从严治党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99
(一)从严治党的提出及其含义 199
(二)召开有关会议部署反腐倡廉 200
(三)颁布有关党内外法规 202
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204
(一)邓小平对中央领导层交接班的思考 204
(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206
(三)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 邓小平退出领导岗位 207
五 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若干重大措施 208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209
(二)召开了一系列有关重要会议 210
(三)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12
六 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 执政党建设的新发展 213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1992年10月—1997年8月) 219
一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工作和党建的新起点 219
二 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 223
三 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 226
(一)反腐败斗争新的特点和进展 227
(二)党的十四大之后反腐败的重点和力度 228
四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30
(一)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挑战 230
(二)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的决定 232
五 党的建设若干重要制度的颁布和试行 234
(一)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方面的法规和制度 235
(二)党内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法规和制度 237
第九章 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1997年9月—2002年10月) 239
一 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39
(一)邓小平理论 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240
(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242
(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244
二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246
(一)围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 247
(二)加强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49
(三)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 250
(四)切实加强街道社区的党组织建设 252
三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 253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思路 253
(二)颁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法规 255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举措 257
四 全面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 259
(一)开展“三讲”教育的背景 260
(二)“三讲”教育的基本情况 262
(三)“三讲”教育的成效及意义 265
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执政党建设的新突破 266
第十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11月—2007年10月) 272
一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个代表”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72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 278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78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内涵及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281
三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283
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287
(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87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92
五 完善党的制度建设 301
(一)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01
(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 303
六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05
七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07
后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