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二章 新加坡战后初期的时代背景 5
第一节 艰辛崎岖的反殖道路 5
第二节 战后的社会民生 11
第三节 华人国家意识的转向 15
一、英殖政府新法令 17
二、中国海外华人政策转变 18
三、邻近国家排华事件 18
四、马来亚联合邦独立与新加坡自治 18
第四节 狭缝中生存的华文教育 19
第五节 反黄运动 27
第六节 文艺思潮的演变 31
一、1919-1945年的马华文艺思潮 32
二、反殖时期的文艺思潮 35
第三章 战后初期华文戏剧演出 43
第一节 戏剧演出概述 43
一、缤纷多彩的戏剧世界(1945-1949) 43
二、蛰伏潜藏的冬眠时期(1950-1951) 53
三、学校剧运鼎盛期(反黄时期)(1952年-1954年) 54
四、艺术提升时期(1955-1959) 59
第二节 主要戏剧团体介绍 67
一、学校戏剧会 67
二、业余剧团 75
第三节 本地剧本演出“剧本荒”问题论析 81
一、剧本荒问题的形成 81
二、剧本荒问题的症结 85
三、剧本荒问题解决之道 89
四、剧本荒问题实际进展 93
小结 95
第四章 战后初期华文戏剧剧本论析 97
第一节 剧本主题思想分析 98
一、社会剧 99
二、家庭婚姻剧 104
三、学校剧 106
四、反黄讽洋剧 107
五、追述抗日剧 109
六、后殖民地思想剧 110
七、其他 111
第二节 剧本写作技巧论析 112
第三节 主要马华剧作家及其作品 117
一、杜边 117
二、杨嘉 119
三、宋人 119
四、关新艺 120
五、李星可 121
六、刘仁心 122
七、田流 124
八、叶苔痕 124
九、林晨 126
十、征雁 128
小结 129
第五章 战后初期华文戏剧评论 131
第一节 戏剧评论内容分析 132
一、演出评论 132
二、剧本评论 143
三、其他 148
第二节 戏剧评论中的现实主义色彩 152
第三节 戏剧评论中所呈现的反殖意识 154
小结 158
第六章 结论 159
第一节 战后初期华文戏剧的社会功能 160
第二节 战后初期华文戏剧的艺术取向 162
第三节 战后初期华文戏剧的文学史价值 164
附录 1945~1959年马华戏剧演出一览表 167
参考书目 191
后记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