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篇 3
第一章 进退两难的现代会计模式 3
第一节 “净利润”质疑 3
第二节 合并报表乱象丛生 7
第三节 “人生识字糊涂始” 8
第四节 进退维谷 9
第二章 中式会计思想的价值 13
第一节 从日本引进 13
第二节 从欧美等西方国家引进 14
第三节 从“前苏联”引进 14
第四节 本土会计界的原创性贡献 15
第五节 偏重“现金收付”的思想特色 17
第三章 “改良现代会计方案”之设想 20
第一节 保留现状,另立山头 20
第二节 “溢余现金”与“净利润” 21
第三节 “亦此亦彼”地双轨行走 25
第四节 “方案”命名之缘起 25
现金流会计篇 31
第四章 现金流会计导论 31
第一节 聚焦于现金收付的会计 31
第二节 “现金池”描述 32
第三节 “双视”的观察结果及其评论 35
第四节 现金流会计的主流指标 39
第五章 现金流动态表的原理与运用 48
第一节 现金流动态表的原理 48
第二节 现金流动态表的运用 49
第三节 切换点后的现金流动态表 56
第四节 未分配溢余现金的波动 57
第六章 溢余现金分部报告 58
第一节 溢余现金的明细信息 58
第二节 分部报告的多层级结构 62
第三节 分部报告用于业绩考核 63
第七章 理财与现金预算 65
第一节 “经营安全性”与“现金溢余性” 66
第二节 现金预算表 67
第三节 现金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72
第八章 基于现金流的管理新模式 74
第一节 开拓数据来源通道 74
第二节 责任会计与目标分解 76
第三节 现金流诊断 80
第四节 现金池“溢余效能研究” 84
集团会计篇 89
第九章 公司合并与合并报表 89
第一节 公司合并的主要形式 89
第二节 为什么要编制合并报表 90
第十章 传统合并方案剖析 93
第一节 “母公司观”出错在先 93
第二节 “合并法”错上加错 97
第十一章 自行设账才是出路 101
第一节 需要有建设性的替代方案 102
第二节 构建“公司集团会计学” 103
第三节 “会计主体”的覆盖范围 104
第四节 集团会计的账户体系设计 105
第五节 “总账套”和“子账套”的数据管理方式 106
第六节 建账日期与期初余额 107
第七节 从“源头软件”取数和账户转换 108
第十二章 公司集团的会计循环 111
第一节 去除“噪音”数据 111
第二节 “合N为1套账”方案 112
第三节 “N+1套账”方案 113
第四节 集团会计系统的层次结构和数据流程 118
第五节 关联交易的上报与配对设置 121
第六节 内部资金集中管控的处理 124
第七节 新旧处理方案同台竞技 126
复式簿记篇 133
第十三章 复式簿记的百年演变史 133
第一节 蔡锡勇与“该收/存付” 133
第二节 大清银行引进“现金分录法” 134
第三节 谢霖首次引入“借/贷” 135
第四节 徐永祚高调推“收/付” 135
第五节 梁润身首提以“增/减”取代“借/贷” 136
第六节 章乃器重炮助推“收/付” 137
第七节 安绍芸两步法力挺“借/贷” 139
第八节 原商业部推出“增减记账法” 140
第九节 葛家澍“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 142
第十节 新会计制度独尊“借贷记账法” 142
第十四章 中国近代会计史的几个问题 143
第一节 “改良派与改革派之争”新说 143
第二节 徐永祚先生的历史地位评说 144
第三节 “借、贷”符号之由来 147
第十五章 会计制度改革之后 149
第一节 “+、-”记账法 149
第二节 国际通用“+、-”记账法 150
第三节 左右对应记账法 150
第十六章 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 159
第一节 驱逐“借、贷”之想法 159
第二节 新方案的设计目标 161
第三节 手工记账操作规则 161
第四节 复式簿记的资产保护机理 164
第五节 “走最小抵抗路线”的方案 170
第六节 手工记账与计算机实现 171
附录:新编会计学原理示范纲要 173
后记会计“西学东渐”百年盘点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