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通览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3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0561385
  • 页数:1518 页
图书介绍:

(上) 3

导言:中国财政的历史沿革 3

第一部分 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 23

第一篇 中国财政的辉煌历程 23

第一章 建国以来财政工作回顾 23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财政 23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财政 27

第二章 财政工作的重要历史作用 33

第一节 国家财政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33

第二节 财税改革的作用 35

第三章 财政工作的历史经验 38

第一节 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8

第二节 推进和完善体制改革 40

第四章 财政工作现状与前景 45

第一节 当前我国的财政形势 45

第二节 我国财政的发展前景 49

第二篇 中国财政工作的理论探索 57

第一章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57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财政理论 57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理论 62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财政理论 68

第四节 财政理论创新—体制创新 72

第五节 公共财政理论 76

第二章 三代领导人的财政思想 96

第一节 毛泽东同志及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财政思想 96

第二节 邓小平同志及其第二代领导集体的财政思想 109

第三节 江泽民同志及其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财政思想 125

第三章 建国以来的财政理论研究成果 134

第一节 国情与国力 134

第二节 充分运用经济规律 137

第三节 宏观调控与综合平衡 138

第四节 财政制度创新 142

第五节 财政本质与职能 148

第六节 财政发展战略 154

第七节 税收职能与税收调控 159

第三篇 中国财政建设的成就 163

第一章 建国初期的财政 163

第一节 新中国财政的开端 163

第二节 物价整顿和对私有制的改造 167

第三节 税政与财经的统一 168

第四节 工商关系与税收调整 176

第五节 从根本上扭转财政经济状况 180

第二章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188

第一节 完成三大改造,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88

第二节 改进财政管理体制 200

第三节 为工业化筹集巨额资金 204

第四节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207

第三章 克服困难,积极调整整顿 210

第一节 纠正错误,反冒进,反虚假 210

第二节 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 213

第三节 支持经济调整 226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财政工作 230

第五节 进行经济整顿 233

第六节 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的财政工作 235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工作 236

第一节 贯彻对外开放政策 236

第二节 促进国民经济合理调整 240

第三节 为各项改革服务 262

第四节 实施税制改革 291

第五节 实现宏观经济“软着陆” 297

第六节 推行积极财政政策 298

第七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改革成效 300

第八节 新时期的财政工作与财政改革 302

第四篇 中国财政改革 316

第一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运行机制 316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财政运行机制的调整 316

第二节 特殊的收入机制 318

第三节 大而宽的支出格局 322

第四节 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324

第二章 针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调整 332

第一节 打破传统财政收入机制 332

第二节 积极配合各项改革工作 337

第三节 调整中央与地方分配格局 341

第四节 利用国际贷款,加快发展步伐 346

第三章 积极探索,推出新举措 351

第一节 尝试实行“拨改贷” 351

第二节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52

第三节 加快税制建设步伐 356

第四节 重新运用国债手段 360

第五节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369

第六节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 381

第七节 统一会计、财务制度 383

第四章 税费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389

第一节 依法治理乱收费 389

第二节 税费改革的基本选择 406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413

第五章 财政支出改革 430

第一节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430

第二节 推行部门预算 441

第三节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443

第四节 实施政府采购 456

第五篇 中国财政工作展望 474

第一章 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474

第一节 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474

第二节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76

第三节 加入WTO对中国财政的影响 489

第四节 财政工作的压力和风险 494

第五节 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495

第二章 建立政府统一预算 497

第一节 完善政府公共预算 498

第二节 建立社会保障预算 498

第三节 建立国有资本预算 500

第四节 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 500

第三章 完善分税体制 502

第一节 推进政府改革,明确事权范围 503

第二节 根据事权划分,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 503

第三节 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 504

第四章 改革税制,完善税收 506

第一节 完善流转税制度 507

第二节 深化所得税制度 508

第三节 建立财产税体系 508

第四节 规范收费管理 509

第五节 改善税收征管制度 509

第六节 建立地方税体系 510

第五章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520

第一节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520

第二节 完善支出管理制度 522

第三节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25

第二部分 财政工作理论与实务 529

第一篇 财政基础理论 529

第一章 财政与国家 529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529

第二节 财政职能与国家职能 533

第三节 财政的定义 535

第二章 财政与经济 539

第一节 财政活动与经济活动 539

第二节 财政与市场 551

第三章 财政职能 562

第一节 资源配置职能 562

第二节 收入分配职能 576

第三节 稳定与发展职能 580

第四章 公共财政理论与框架 583

第一节 公共财政概述 583

第二节 公共财政的作用 600

第三节 公共支出理论与框架 618

第四节 公共债务理论与框架 645

第五节 公共预算理论与框架 667

第二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682

第一章 财政政策 682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概念 682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685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要素 688

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 691

第五节 财政政策的地位与作用 693

第六节 财政政策的发展变化及经验教训 698

第七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实效 712

第八节 中长期财政政策 733

第二章 货币政策 744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定义 744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类型与功能 746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751

第四节 货币政策目标 758

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地位与作用 768

第六节 货币政策的发展变化及经验教训 771

第七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取向 790

第八节 中长期货币政策 802

第三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808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808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811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816

第四节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实践与发展 824

第五节 对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证分析 835

第六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模式选择与中长期展望 854

第三篇 财政支出 862

第一章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862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内容 862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 865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868

第二章 购买性支出 874

第一节 购买性支出概述 874

第二节 投资性支出 876

第三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 881

第三章 转移性支出 886

第一节 转移性支出概述 886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896

第四章 财政支出数量分析 904

第一节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及增长趋势 904

第二节 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907

第三节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910

第四节 财政支出规模的决定 913

第五章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917

第一节 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的特点 917

第二节 财政支出成本和效益的评价 919

第三节 财政支出成本和效益的实现 923

第四节 财政支出项目评估标准与决策原则 925

第四篇 财政收入 929

第一章 财政收入概述 929

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929

第二节 财政收入形式 932

第二章 税收制度 934

第一节 税收概述 934

第二节 税制要素 935

第三节 税收分类 938

第四节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939

第三章 税收理论 945

第一节 税收原则 945

第二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949

第三节 最优税收理论 953

第四章 流转税 958

第一节 概述 958

第二节 增值税 963

第三节 消费税 988

第四节 营业税 998

第五节 关税 1006

第五章 所得税 1018

第一节 概述 1018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 1021

第三节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1039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 1050

第六章 资源税 1068

第一节 概述 1068

第二节 资源税 1070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1074

第七章 财产税 1079

第一节 概述 1079

第二节 房产税 1081

第三节 城市房地产税 1085

第四节 遗产税 1087

第八章 特定目的税 1088

第一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1088

第二节 耕地占用税 1091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1093

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 1093

第五节 车辆购置税 1096

第六节 燃油税 1102

第七节 社会保障税 1102

第九章 行为税 1103

第一节 车船使用税 1104

第二节 车船使用牌照税 1106

第三节 船舶吨税 1108

第四节 印花税 1110

第五节 契税 1119

第六节 证券交易税 1122

第七节 屠宰税 1122

第八节 筵席税 1123

第十章 农牧业税 1125

第一节 农业税 1125

第二节 农业特产税 1130

第三节 牧业税 1135

第十一章 国有经济收入 1137

第一节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1137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1140

第三节 国有经济改革与国有经济收入 1145

第十二章 国债 1149

第一节 国债概述 1149

第二节 国债的功能及效应 1151

第三节 国债的规模 1153

第四节 国债的发行管理 1155

第五节 国债市场的管理 1160

第六节 国债偿还的管理 1163

第五篇 财政监督 1166

第一章 财政监督的意义 1166

第一节 财政与财政职能 1166

第二节 财政监督的涵义与性质 1169

第三节 财政监督的作用 1174

第四节 财政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76

第二章 财政监督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借鉴 1180

第一节 1949年以前中国历代财政监督制度 1180

第二节 新中国财政监督制度沿革 1192

第三节 国外财政监督制度 1199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监督体系 1210

第一节 财政监督体系的构成 1210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监督体系的设想 1212

第三节 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 1216

第四章 财政监督机构、职责、人员 1227

第一节 财政监督机构领导体制 1227

第二节 财政监督机构的职责、职权及其限制 1230

第三节 财政监督人员的义务与法律保障 1238

第五章 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监督 1241

第一节 资产监督 1241

第二节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 1263

第六章 对社会经济监督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 1281

第一节 社会经济监督中介机构 1281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则 1282

第三节 对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工作的再监督 1296

第七章 财政监督的形式、程序与方法 1301

第一节 财政监督的形式 1301

第二节 财政监督的程序 1310

第三节 财政监督的方法 1318

第八章 财政监督执法 1333

第一节 财政监督的法律依据与法制建设 1333

第二节 违反财政法规的处罚及执行 1356

第三节 财政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1361

第六篇 社会保障体系 1369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1369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内容和功能 1369

第二节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372

第三节 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 1378

第四节 社会保险 1382

第五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1384

第二章 养老保险 1402

第一节 养老保险概述 1402

第二节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1404

第三节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1407

第四节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1411

第五节 企业年金 1413

第六节 农村养老保险 1416

第七节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 1417

第三章 失业保险 1421

第一节 失业与失业率 1421

第二节 失业保险及其产生与发展 1422

第三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1424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 1428

第五节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1430

第四章 医疗保险 1434

第一节 医疗保险概述 1434

第二节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1438

第三节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441

第四节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对策措施 1444

第五节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1446

第五章 工伤保险 1450

第一节 工伤保险概述 1450

第二节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453

第三节 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制度 1457

第四节 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1459

第六章 生育保险 1463

第一节 生育保险概述 1463

第二节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465

第三节 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 1466

第四节 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工作 1468

第七章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470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概念和意义 1470

第二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1472

第三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改革方向 1473

第八章 社会保险 1476

第一节 社会保险关系 1476

第二节 社会保险基金 1484

第三节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1497

第九章 社会保障 1507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 1507

第二节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1512

(下) 1521

第三部分 地方财政概览 1521

第一篇 华北地区 1521

第一章 北京市 1521

第二章 天津市 1527

第一节 北辰区 1531

第二节 武清区 1534

第三章 河北省 1537

第一节 石家庄市 1543

第二节 辛集市 1546

第三节 高邑县 1549

第四节 藁城市 1551

第五节 秦皇岛市 1553

第六节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1554

第七节 抚宁县 1556

第八节 唐山市 1558

第九节 遵化市 1560

第十节 乐亭县 1563

第十一节 张家口市 1564

第十二节 承德市 1566

第十三节 廊坊市 1567

第十四节 霸州市 1568

第十五节 大城县 1570

第十六节 沧州市 1572

第十七节 泊头市 1574

第十八节 河间市 1575

第十九节 保定市 1577

第二十节 定州市 1581

第二十一节 衡水市 1583

第二十二节 深州市 1585

第二十三节 刑台市 1586

第二十四节 南宫市 1590

第二十五节 邯郸市 1592

第二十六节 武安市 1595

第四章 山西省 1598

第一节 太原市 1602

第二节 大同市 1603

第三节 朔州市 1605

第四节 阳泉市 1605

第五节 忻州市 1606

第六节 保德县 1606

第七节 吕梁地区 1607

第八节 晋中市 1607

第九节 长治市 1608

第十节 晋城市 1608

第十一节 陵川县 1609

第十二节 运城市 1610

第十三节 夏县 1610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 1613

第一节 呼和浩特市 1618

第二节 清水河县 1619

第三节 包头市 1620

第四节 包头市青山区 1621

第五节 乌海市 1623

第六节 赤峰市 1624

第七节 赤峰市科尔沁区 1627

第八节 呼伦贝尔盟 1629

第九节 根河市 1630

第十节 兴安盟 1632

第十一节 突泉县 1633

第十二节 锡林郭勒盟 1635

第十三节 多伦县 1639

第十四节 二连市 1641

第十五节 东乌珠穆沁旗 1644

第十六节 乌兰察布盟 1646

第十七节 集宁市 1648

第十八节 伊克昭盟 1650

第十九节 巴彦淖尔盟 1650

第二十节 阿拉善盟 1651

第二篇 东北地区 1652

第一章 辽宁省 1652

第一节 沈阳市 1657

第二节 大连市 1658

第三节 长海县 1659

第四节 鞍山市 1663

第五节 抚顺市 1664

第六节 本溪市 1665

第七节 丹东市 1666

第八节 丹东市振兴区 1668

第九节 锦州市 1670

第十节 营口市 1671

第十一节 阜新市 1672

第十二节 阜新市海州区 1672

第十三节 辽阳市 1675

第十四节 辽阳市弓长岭区 1676

第十五节 盘锦市大洼县 1678

第十六节 铁岭市 1680

第十七节 朝阳市 1681

第十八节 凌源市 1682

第十九节 朝阳县 1684

第二十节 葫芦岛市 1686

第二章 吉林省 1689

第一节 长春市 1695

第二节 榆树市 1696

第三节 吉林市昌邑区 1698

第四节 四平市 1700

第五节 四平市铁西区 1703

第六节 梨树县 1705

第七节 辽源市 1707

第八节 通化市 1710

第九节 集安市 1711

第十节 白山市 1713

第十一节 白山市八道江区 1714

第十二节 松原市 1716

第十三节 乾安县 1717

第十四节 扶余县 1718

第十五节 白城市 1721

第十六节 大安市 1722

第十七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1724

第十八节 敦化市 1726

第十九节 和龙市 1728

第三章 黑龙江省 1729

第一节 哈尔滨市 1735

第二节 巴彦县 1737

第三节 齐齐哈尔市 1738

第四节 鸡西市 1739

第五节 鹤岗市 1740

第六节 双鸭山市 1741

第七节 大庆市 1743

第八节 肇州县 1746

第九节 伊春市 1748

第十节 佳木斯市 1750

第十一节 抚远县 1752

第十二节 七台河市 1753

第十三节 牡丹江市 1753

第十四节 黑河市 1756

第十五节 黑河市爱珲区 1757

第十六节 五大连池市 1761

第十七节 逊克县 1763

第十八节 绥化市 1765

第十九节 望奎县 1767

第二十节 大兴安岭地区 1769

第三篇 华东地区 1771

第一章 上海市 1771

第二章 江苏省 1778

第一节 南京市 1783

第二节 无锡市 1784

第三节 徐州市 1785

第四节 常州市 1786

第五节 苏州市 1791

第六节 苏州市相城区 1793

第七节 南通市 1796

第八节 连云港市 1796

第九节 淮安市 1797

第十节 涟水县 1798

第十一节 金湖县 1800

第十二节 盐城市 1802

第十三节 扬州市 1803

第十四节 镇江市 1804

第十五节 泰州市 1806

第十六节 宿迁市 1807

第三章 浙江省 1808

第一节 杭州市 1815

第二节 宁波市 1817

第三节 建德市 1818

第四节 温州市 1820

第五节 嘉兴市 1822

第六节 湖州市 1823

第七节 绍兴市 1824

第八节 金华市 1825

第九节 浦江县 1826

第十节 衢州市 1829

第十一节 岱山县 1830

第十二节 台州市 1832

第十三节 丽水市 1834

第四章 安徽省 1836

第一节 合肥市 1842

第二节 长丰县 1843

第三节 芜湖市 1845

第四节 蚌埠市 1846

第五节 淮南市 1846

第六节 马鞍山市 1847

第七节 淮北市 1847

第八节 铜陵市 1847

第九节 安庆市 1847

第十节 岳西县 1849

第十一节 黄山市 1851

第十二节 滁州市 1851

第十三节 全椒县 1852

第十四节 阜阳市 1855

第十五节 太和县 1856

第十六节 亳州市 1858

第十七节 宿州市 1858

第十八节 六安市 1860

第十九节 宣城市 1861

第二十节 郎溪县 1862

第二十一节 巢湖市 1864

第二十二节 含山县 1865

第二十三节 池州市 1866

第五章 江西省 1868

第一节 南昌市 1875

第二节 景德镇市 1875

第三节 萍乡市 1876

第四节 九江市 1877

第五节 新余市 1878

第六节 分宜县 1878

第七节 鹰潭市 1880

第八节 余江县 1881

第九节 赣南市 1882

第十节 瑞金市 1884

第十一节 信丰县 1885

第十二节 会昌县 1889

第十三节 寻乌县 1891

第十四节 吉安市 1892

第十五节 宜春市 1894

第十六节 抚州市 1895

第十七节 上饶市 1896

第十八节 广丰县 1898

第十九节 波阳县 1900

第六章 山东省 1905

第一节 济南市 1909

第二节 青岛市 1911

第三节 平度市 1912

第四节 淄博市 1915

第五节 枣庄市 1916

第六节 东营市 1918

第七节 烟台市 1919

第八节 莱州市 1920

第九节 潍坊市 1922

第十节 济宁市 1924

第十一节 泰安市 1926

第十二节 威海市 1928

第十三节 日照市 1932

第十四节 莱芜市 1933

第十五节 临沂市 1934

第十六节 德州市 1936

第十七节 聊城市 1938

第十八节 茌平县 1939

第十九节 滨州市 1941

第二十节 菏泽市 1942

第七章 福建省 1944

第一节 福州市 1948

第二节 南平市 1950

第三节 建瓯市 1952

第四节 政和县 1953

第五节 三明市 1955

第六节 莆田市 1958

第七节 泉州市 1961

第八节 泉州市丰泽区 1962

第九节 泉州市泉港区 1964

第十节 泉州市鲤城区 1967

第十一节 石狮市 1969

第十二节 永春县 1970

第十三节 漳州市 1972

第十四节 漳州市芗城区 1974

第十五节 龙海市 1976

第十六节 龙岩市 1979

第十七节 宁德市 1980

第四篇 中南地区 1983

第一章 河南省 1983

第一节 郑州市 1988

第二节 洛阳市 1990

第三节 开封市 1992

第四节 平顶山市 1992

第五节 新乡市 1994

第六节 卫辉市 1994

第七节 焦作市 1996

第八节 安阳市 1999

第九节 滑县 2000

第十节 濮阳县 2002

第十一节 鹤壁市 2004

第十二节 三门峡市 2005

第十三节 许昌市 2006

第十四节 漯河市 2008

第十五节 商丘市 2008

第十六节 周口市 2008

第十七节 驻马店市 2009

第十八节 确山县 2009

第十九节 南阳市 2011

第二十节 信阳市 2011

第二十一节 济源市 2012

第二章 湖北省 2014

第一节 武汉市 2015

第二节 武汉市黄陂区 2019

第三节 武汉市洪山区 2021

第四节 丹江口市 2023

第五节 襄樊市 2025

第六节 襄樊市襄阳区 2027

第七节 枣阳市 2028

第八节 荆门市 2030

第九节 孝感市 2033

第十节 黄冈市 2035

第十一节 鄂州市 2037

第十二节 黄石市 2037

第十三节 咸宁市 2039

第十四节 荆州市 2040

第十五节 长阳县 2041

第十六节 宜昌市 2044

第十七节 随州市 2045

第十八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区州 2046

第三章 湖南省 2047

第一节 长沙市 2051

第二节 张家界市 2052

第三节 常德市 2053

第四节 常德市鼎城区 2054

第五节 益阳市 2056

第六节 岳阳市 2057

第七节 汨罗市 2058

第八节 株洲市 2060

第九节 株洲市荷塘区 2061

第十节 湘潭市 2064

第十一节 衡阳市 2064

第十二节 耒阳市 2066

第十三节 衡东县 2067

第十四节 衡南县 2070

第十五节 郴州市 2072

第十六节 嘉禾县 2074

第十七节 永州市 2076

第十八节 邵阳市 2078

第十九节 怀化市 2080

第二十节 娄底市 2083

第二十一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87

第四章 广东省 2090

第一节 广州市 2094

第二节 深圳市 2097

第三节 珠海市 2103

第四节 汕头市 2105

第五节 韶关市 2107

第六节 河源市 2108

第七节 梅州市 2109

第八节 五华县 2111

第九节 惠州市 2112

第十节 汕尾市 2113

第十一节 东莞市 2114

第十二节 中山市 2114

第十三节 江门市 2115

第十四节 佛山市 2118

第十五节 佛山市石湾区 2119

第十六节 三水市 2122

第十七节 阳江市 2124

第十八节 湛江市 2125

第十九节 茂名市 2127

第二十节 化州市 2128

第二十一节 肇庆市 2129

第二十二节 肇庆市鼎湖区 2135

第二十三节 清远市 2137

第二十四节 潮州市 2138

第二十五节 揭阳市 2139

第二十六节 揭阳市榕城区 2140

第二十七节 云浮市 2142

第五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 2144

第一节 南宁市 2150

第二节 桂林市 2151

第三节 桂林市叠彩区 2153

第四节 恭城县 2156

第五节 柳州市 2158

第六节 梧州市 2159

第七节 北海市 2160

第八节 防城港市 2161

第九节 防城港市港口区 2162

第十节 南宁地区 2164

第十一节 百色地区 2168

第十二节 凌云县 2171

第十三节 河池地区 2173

第十四节 柳州地区 2175

第十五节 融水县 2178

第十六节 贺州地区 2180

第十七节 钟山县 2180

第十八节 富川县 2183

第十九节 贵港市 2186

第二十节 玉林市 2187

第二十一节 兴业县 2188

第二十二节 钦州市 2190

第二十三节 浦北县 2190

第六章 海南省 2194

第一节 海口市 2200

第二节 海口市秀英区 2200

第三节 琼海市 2202

第四节 五指山市 2205

第五节 东方市 2207

第六节 三亚市 2209

第七节 琼山市 2210

第八节 文昌市 2210

第九节 万宁市 2211

第十节 定安县 2211

第十一节 屯昌县 2211

第十二节 澄迈县 2212

第十三节 临高县 2212

第十四节 儋州市 2213

第十五节 乐东黎族自治县 2213

第十六节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2213

第十七节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2214

第十八节 陵水黎族自治县 2214

第十九节 白沙黎族自治县 2214

第二十节 昌江黎族自治县 2215

第五篇 西北地区 2216

第一章 陕西省 2216

第一节 西安市 2220

第二节 宝鸡市 2220

第三节 咸阳市 2221

第四节 铜川市 2222

第五节 宜君县 2222

第六节 渭南市 2224

第七节 蒲城县 2224

第八节 延安市 2226

第九节 吴旗县 2227

第十节 延川县 2229

第十一节 榆林市 2232

第十二节 汉中市 2232

第十三节 安康市 2233

第十四节 商洛地区 2234

第二章 甘肃省 2236

第一节 兰州市 2240

第二节 嘉峪关市 2242

第三节 金昌市 2242

第四节 白银市 2242

第五节 天水市 2243

第六节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2243

第七节 清水县 2245

第八节 酒泉地区 2247

第九节 张掖地区 2247

第十节 武威市 2250

第十一节 定西地区 2254

第十二节 陇南地区 2254

第十三节 泾川县 2255

第十四节 华亭县 2258

第十五节 静宁县 2261

第十六节 庆阳地区 2264

第十七节 临夏县 2264

第十八节 甘南藏族自治州 2266

第三章 青海省 2268

第一节 西宁市 2273

第二节 湟中县 2274

第三节 海东地区 2276

第四节 海北藏族自治州 2276

第五节 海南藏族自治州 2277

第六节 黄南藏族自治州 2278

第七节 同仁县 2278

第八节 果洛藏族自治州 2280

第九节 玉树藏族自治州 2281

第十节 玉树县 2281

第十一节 杂多县 2283

第十二节 曲麻莱县 2285

第十三节 海西蒙古族自治州 2288

第十四节 天峻县 2288

第四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 2291

第一节 银川市 2297

第二节 银川市城区 2299

第三节 石嘴山市 2299

第四节 吴忠市 2300

第五节 青铜峡市 2302

第六节 固原市 2304

第七节 固原县 2307

第八节 隆德县 2309

第九节 泾源县 2312

第五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314

第一节 乌鲁木齐市 2320

第二节 乌鲁木齐县 2323

第三节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 2326

第四节 石河子垦区 2327

第五节 阿克苏市 2330

第六节 新和县 2332

第七节 和田县 2336

第八节 哈密市 2339

第九节 阿克陶县 2341

第十节 乌恰县 2343

第十一节 精河县 2345

第十二节 昌吉市 2347

第十三节 呼图壁县 2351

第十四节 玛纳斯县 2353

第十五节 奇台县 2354

第十六节 库尔勒市 2357

第十七节 尼勒克县 2359

第十八节 尉犁县 2361

第十九节 额敏县 2364

第二十节 裕民县 2366

第二十一节 阿勒泰市 2370

第二十二节 吉木乃县 2372

第二十三节 托克逊县 2374

第六篇 西南地区 2377

第一章 重庆市 2377

第二章 四川省 2381

第一节 成都市 2385

第二节 广元市 2389

第三节 绵阳市 2390

第四节 北川县 2392

第五节 德阳市 2395

第六节 南充市 2397

第七节 蓬安县 2398

第八节 城口县 2400

第九节 广安市 2401

第十节 遂宁市 2402

第十一节 内江市 2404

第十二节 乐山市 2405

第十三节 自贡市 2406

第十四节 泸州市 2407

第十五节 宜宾市 2408

第十六节 攀枝花市 2410

第十七节 巴中市 2412

第十八节 巴中市巴州区 2413

第十九节 达州市 2415

第二十节 资阳市 2416

第二十一节 眉山市 2417

第二十二节 达州市通州区 2419

第二十三节 雅安市 2421

第二十四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2423

第二十五节 金川县 2423

第二十六节 若尔盖县 2425

第二十七节 红原县 2427

第二十八节 甘孜藏族自治州 2429

第二十九节 德格县 2430

第三十节 得荣县 2432

第三十一节 凉山彝族自治州 2435

第三章 贵州省 2436

第一节 贵阳市 2441

第二节 六盘水市 2442

第三节 水城县 2442

第四节 盘县 2445

第五节 遵义市 2446

第六节 安顺市 2450

第七节 毕节地区 2451

第八节 赫章县 2453

第九节 铜仁地区 2455

第十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458

第十一节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458

第十二节 荔波县 2459

第十三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461

第四章 云南省 2462

第一节 昆明市 2462

第二节 昆明市官渡区 2463

第三节 曲靖市 2466

第四节 玉溪市 2467

第五节 昭通地区 2469

第六节 楚雄州 2470

第七节 红河州 2472

第八节 文山州 2474

第九节 思茅地区 2475

第十节 西双版纳州 2477

第十一节 勐腊县 2477

第十二节 大理州 2481

第十三节 宾川县 2481

第十四节 保山地区 2483

第十五节 德宏州 2484

第十六节 盈江县 2485

第十七节 陇川县 2489

第十八节 丽江地区 2492

第十九节 怒江州 2492

第二十节 迪庆州 2493

第二十一节 临沧地区 2494

第五章 西藏自治区 2496

第一节 拉萨市 2498

第二节 那曲地区 2501

第三节 那曲县 2504

第四节 昌都地区 2505

第五节 昌都县 2506

第六节 丁青县 2508

第七节 芒康县 2509

第八节 江达县 2511

第九节 察隅县 2515

第十节 山南地区 2516

第十一节 贡嘎县 2516

第十二节 曲松县 2518

第十三节 日喀则地区 2522

第十四节 谢通门县 2524

第十五节 康马县 2526

第十六节 亚东县 2529

第十七节 阿里地区 2530

第七篇 港、澳、台财政(略) 2535

第四部分 外国财政管理与经验借鉴 2535

第一篇 国外财政管理理论 2535

第一章 财政职能与作用 2535

第一节 财政职能的演进 2535

第二节 财政作用的拓展 2539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运用 2543

第二章 预算制度与管理 2546

第一节 预算的编制与确立 2546

第二节 国家预算程序 2557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 2564

第三章 税收制度与管理 2568

第一节 税制发展与改革 2568

第二节 税制结构与转嫁 2579

第三节 税式支出与操作 2588

第四节 税务机构设置与税收执法 2602

第四章 社会保障制度与管理 2609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管理 2609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与缺陷 2616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 2619

第五章 政府采购制度与管理 2627

第一节 政府采购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627

第二节 政府采购制度的原则与意义 2633

第三节 政府采购制度的运作与管理 2636

第四节 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购制度 2644

第六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与管理 2650

第一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依据 2650

第二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模式 2651

第三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运作 2655

第七章 公债制度与管理 2669

第一节 公债的产生、发展与作用 2669

第二节 公债制度的内容与运作 2674

第三节 公债制度的管理要求 2681

第八章 国家专用基金管理 2684

第一节 国家专用基金的形成与发展 2684

第二节 国家专用基金的种类与管理 2687

第三节 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2691

第九章 财政投融资制度与管理 2697

第一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的意义 2697

第二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的运作 2703

第二篇 发展中国家财政、国际财政与联合国财政 2713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制度与管理 2713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特征 2713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制度特征 2718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管理特征 2723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债务关系 2727

第二章 国际财政与联合国财政 2731

第一节 国际财政 2731

第二节 联合国财政 2740

附录:中国财政大事记 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