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总论 3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背景与方法 3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背景 4
第二节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构架 11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与学科发展 18
第一节 西方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与学科发展 19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与学科发展 36
第三节 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 49
第三章 文艺心理学的基本范畴及相互关系 56
第一节 感知和错觉 57
第二节 表象和记忆 62
第三节 想象和幻想 67
第四节 情感和情绪 73
第五节 审美理想、升华和净化 82
第二编 分论 95
第四章 文艺家与创作心理 95
第一节 内驱力、动机与自我实现 96
第二节 内觉体验、移情与内模仿 102
第三节 文艺家的潜意识与童年经验 111
第四节 灵感与迷狂 116
第五节 通感 120
第六节 文艺创作中的心理体验 124
第七节 文艺家的基本心理类型与创作个性 131
第五章 文本、符号与心理蕴涵 136
第一节 文本的“形象层”及其心理蕴涵 137
第二节 召唤结构:艺术文本中的空白、多义与模糊体验 145
第三节 文本与主体:符号与符号体验 159
第四节 象征—隐喻结构:文学意味实现的心理桥梁 167
第六章 文艺的心理接受与欣赏 179
第一节 预备情绪、审美阈与心理唤醒 179
第二节 心理图式与文艺接受中的主体思维 183
第三节 文学阅读中的接受度与视野变化 191
第四节 文艺接受中的心理综合 203
第三编 交往论 217
第七章 文艺家、文本与读者的三方互动 217
第一节 心理场·场效应 219
第二节 作家与读者的互动 226
第三节 召唤结构与读者视野的交融 232
第四节 意味世界:三方互动的全新生成物 240
第八章 文艺的社会文化心理 250
第一节 文艺的对话与社会交往 250
第二节 文艺活动与原型意象 258
第三节 社会心理与民族文化心理积淀 270
第四节 团体动力学与文艺共同体 277
第五节 心理世界与文艺活动中的“乌托邦”意识 281
第四编 转型论 289
第九章 社会文化转型期的文艺心理 289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新进展 289
第二节 媒介革命、社会转型与文化心理 300
第三节 视觉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变化 304
第四节 网络文化与社会心理 311
第十章 当代文化现象的心理阐释 325
第一节 时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社会文化心理 325
第二节 大众流行艺术与青年文化心理 330
第三节 身体的凸显与时代的文化征候 343
后记 353
参考文献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