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双语教学相关概念研究 1
1.1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和外语 3
1.2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4
1.3 双语(包括最低限度的双语和最大限度的双语、平衡双语和双半语) 5
1.3.1 添加性双语和缩减性双语 8
1.3.2 早期双语和晚期双语 9
1.3.3 同时性双语和继时性双语 9
1.3.4 精英双语和粗俗双语 10
1.3.5 自然双语和文化双语 10
1.3.6 混合双语和并列双语 10
1.4 双语教育 12
1.5 浸入式(包括完全浸入式、部分浸入式、早期浸入式、中期浸入式、晚期浸入式) 18
1.6 双语课 21
1.7 双语教学 23
1.8 双语教学领域内的其他常用概念 23
1.9 小结 24
第二章 双语教学相关理论研究 27
2.1 年龄与双语教学 29
2.1.1 外语教学的起始年龄 29
2.1.2 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年龄 33
2.2 双语教学的优势 36
2.2.1 强化语言输入和输出 36
2.2.2 保证语言输入的强度和多样性 39
2.2.3 放弃规则讲解,注重直觉学习 40
2.3 双语能力与认知发展 41
第三章 双语教学的国际先进经验 49
3.1 加拿大的双语教育 51
3.1.1 加拿大浸入式双语教育的起源 51
3.1.2 浸入式双语教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53
3.1.3 浸入式的绩效评价 55
3.1.3.1 专业知识 56
3.1.3.2 第一语言的发展 56
3.1.3.3 第二语言的水平 57
3.2 欧洲学校模式 59
3.2.1 欧洲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59
3.2.2 欧洲学校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安排 60
3.2.3 对欧洲学校的成绩评价 64
3.3 德国的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 65
3.3.1 双语教育在德国 65
3.3.1.1 双语教育的第一阶段 66
3.3.1.2 双语教育的第二阶段 67
3.3.2 双语教学在德国 71
3.3.2.1 双语教学在德国的历史与现状 72
3.3.2.2 双语课程的设置、开展和绩效评价 75
3.3.2.3 双语师资和教师培训 79
3.3.2.4 德国双语教学的影响 80
3.4 卢森堡的多语学校体系 81
3.4.1 卢森堡实施多语学校体系的背景 81
3.4.2 卢森堡多语学校体系的语言特征 81
3.4.3 卢森堡多语学校体系的绩效评价 83
3.5 荷兰的双语教学 84
3.5.1 双语教学在荷兰的历史与现状 84
3.5.2 荷兰双语教学快速发展的原因 84
3.5.3 荷兰双语教学的模式 85
3.5.4 双语课程标准、双语资质认定和双语教学质量评价 86
3.6 奥地利的双语教学 87
3.6.1 双语教学在奥地利的历史与现状 87
3.6.2 维也纳双语学校教育模式 88
3.6.3 双语师资培训 90
3.7 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双语教学 91
3.7.1 德语在阿尔萨斯地区的地位 91
3.7.2 阿尔萨斯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 92
3.7.2.1 阿尔萨斯地区的小学双语教学模式 92
3.7.2.2 阿尔萨斯地区的中学双语教学模式 93
3.8 个案介绍 95
3.8.1 德国弗里德利希—沃勒文理中学的德英双语课程 95
3.8.2 德国黑高文理中学的德法双语课程 104
第四章 基础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 109
4.1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现状 111
4.2 上海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现状 112
4.3 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困难及对策 117
4.3.1 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 117
4.3.2 双语学校的数量与质量 119
4.3.3 双语教学的模式 121
4.3.4 双语师资 125
4.3.5 双语教学绩效评价 127
第五章 双语教学绩效评价研究的案例介绍——沃德对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双语教学的评价研究 133
5.1 研究的总体介绍 135
5.1.1 研究对象 135
5.1.2 研究方法 136
5.2 安置测试6+的实施情况和结果 136
5.2.1 测试的实施情况和结果 136
5.2.2 测试的不足之处 139
5.3 交际能力测试卷的设计构思、实施情况及结果 140
5.3.1 测试的设计 140
5.3.1.1 测试类型的确定 140
5.3.1.2 测试人群 142
5.3.1.3 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语料及测试样卷 142
5.3.2 调查测试和对测试卷的完善 146
5.3.3 测试实施 147
5.3.4 测试评价 148
5.3.4.1 评分者、评分方法和评分量表 148
5.3.4.2 口试结果评价 153
5.3.4.3 笔试结果评价 153
5.3.5 测试的不足之处 155
5.4 主观调查 156
5.5 小结 157
第六章 高等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 159
6.1 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现状 161
6.2 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64
6.2.1 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和定位 164
6.2.2 双语师资 165
6.2.3 双语教材 165
6.2.4 学生的外文能力 166
6.3 我国的双语教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67
6.3.1 对课程的理解和定位 167
6.3.2 教学活动参与者的外语水平 169
6.3.3 教学活动参与者对课程的态度 170
6.3.4 授课和测试环节 171
6.3.5 课程的重要性 172
6.4 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必备环节 172
6.4.1 严格审批双语课程、控制双语课程规模 172
6.4.2 制定操作细节,确保双语课程质量 174
6.4.2.1 制定语言使用指标 175
6.4.2.2 保证双语课程的课时 176
6.4.2.3 有条件地给予学生是否选择双语课程的权利 177
6.4.2.4 建立学科内的系列双语课程体系 177
6.4.3 配套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 178
6.4.3.1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178
6.4.3.2 调整专业外语教学 179
6.4.4 深化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180
6.4.4.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80
6.4.4.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82
6.4.5 加强和国外学术界的交流 184
6.4.6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激励机制 185
6.4.7 建立健全双语课程的评价体系 186
第七章 高等院校双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187
7.1 评价指标 189
7.1.1 评价指标的提出 189
7.1.2 重要评价指标分析 192
7.2 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 195
7.2.1 指标权重与层次分析法 195
7.2.2 双语课程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算例 196
7.3 双语课程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203
7.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203
7.3.2 双语教学模糊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 204
7.3.2.1 案例介绍 204
7.3.2.2 模糊综合评价的主要步骤 205
参考文献 209
附录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