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选题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三 主要研究方法 9
四 预计创新点 11
第一章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14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理论渊源 14
一 17、18世纪英法哲学家、启蒙学者的异化概念 15
二 黑格尔的异化概念 17
三 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 18
四 青年黑格尔派的异化概念 20
第二节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及其特征 22
一 马克思异化概念的逻辑构成和思想内涵 22
二 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特征 28
第三节 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几点说明 32
一 作为现象的异化和作为方法的异化 32
二 异化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33
三 异化概念的使用范围 36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萌发:带有思辨色彩的异化理论 38
第一节 博士论文中的自我意识异化 38
一 异化的主体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转变为自我意识 39
二 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 39
三 自然界作为现象是自我意识异化的结果 40
四 异化是自我意识的自我实现 40
第二节 政治异化与人类解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论犹太人问题》 41
一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 42
二 公民与市民的分离 44
三 地产异化和金钱异化 45
四 政治异化的扬弃:国家向市民社会的复归 46
第三节 劳动异化理论:《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0
一 劳动和劳动的异化 50
二 异化劳动的四种规定 53
三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 59
四 异化劳动与交往异化 62
第四节 关于历史的异化思想:《神圣家族》 64
一 历史被异化为批判的批判的辩证思维过程 65
二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 70
三 共产主义是历史异化的扬弃 74
第三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异化理论 78
第一节 “现实人”的异化:《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78
一 人与感性相异化 79
二 人与人的思维相异化 80
三 人与实践相异化 81
四 人与环境相异化 82
五 人与宗教相异化 84
六 单个人与社会相异化 85
第二节 异化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德意志意识形态》 86
一 意识形态与人相异化 87
二 社会分工与人相异化 92
三 生产关系与单个人相异化 94
四 生产关系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运动 97
第三节 异化在思维方法上的表现:《哲学的贫困》 100
一 对黑格尔主义绝对方法的批判:绝对方法的本质和逻辑 100
二 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背弃:取消坏的方面就切断辩证运动 103
三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方法的阐释:范畴是历史的产物 106
第四节 私有财产与人的异化:《共产党宣言》 108
一 私有财产的本质与异化 109
二 私有财产异化的扬弃:消灭私有制与私有观念 111
第四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深化:资本批判中的异化理论 115
第一节 共同体理论中的异化思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116
一 人与共同体的分离 116
二 共同体与人的对立 120
三 共同体异化的扬弃与人的解放 127
第二节 资本异化:《资本论》 132
一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 133
二 资本增殖与人的发展的矛盾——剩余价值理论 141
第五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在逻辑与基本特征 150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在逻辑 150
一 从思辨逻辑到历史逻辑 151
二 历史逻辑二重性 154
第二节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本特征 159
一 异化主体:从绝对主体到相对主体 159
二 理论视域:从思辨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到政治经济学的不断拓展 163
三 理论主旨: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根本变革 166
四 实践旨归:人的自我解放与被解放 169
第六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172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论意义 172
一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界限厘定 173
二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差异比较 177
三 社会主义与异化关系的再思考 184
第二节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当代实践 188
一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双重逻辑看工业化的正确道路 188
二 从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看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本方向 192
三 从异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看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195
结语 200
参考文献 206
Abstract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