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政区 79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79
第一节 位置 79
第二节 境域 79
第二章 建置沿革 80
第三章 行政区划 82
第一节 明清时期 82
第二节 民国时期 85
第三节 解放后 89
第四章 县城 乡镇 110
第一节 县城(江口镇) 1110
第二节 乡镇 111
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122
第一节 地质演变 122
第二节 地质构造 122
第三节 地层 123
第四节 岩浆岩 123
第二章 地貌 124
第一节 地貌特征 124
第二节 主要山地 125
第三章 水文 125
第一节 地表水 125
第二节 地下水 127
第三节 水文测报 127
第四章 气候 129
第一节 气候特点和四季特征 129
第二节 气候要素 132
第三节 主要气象灾害 137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4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40
第二节 水资源 143
第三节 植物资源 144
第四节 动物资源 145
第五节 矿产资源 146
第三篇 人口 149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149
第一节 数量 149
第二节 分布 152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53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53
第二节 迁移变动 155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55
第一节 民族 155
第二节 性别 年龄 156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58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58
第五节 婚姻状况 159
第六节 平均寿命 159
附:百岁老人简介 159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60
第一节 概况 160
第二节 节育 绝育 162
第三节 晚婚 163
第四节 优生优育 163
第五节 政策措施 164
第五章 姓氏 165
第一节 概况 165
第二节 姓氏录 166
第三节 部分姓氏简介 167
第四篇 经济综述第一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益 170
第一节 经济发展状况 170
第二节 经济发展速度 172
第三节 经济效益 174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77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77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78
第三节 流通结构 181
第三章 人民经济生活 184
第一节 收入水平 184
第二节 消费水平 186
第三节 居住水平 187
第四节 城乡居民储蓄水平 187
第五节 劳动就业率 188
第五篇 农业 190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90
第一节 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 190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191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192
第四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193
第二章 农作物种类与产量 194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94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97
第三章 农技 农艺 199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00
第二节 良种选育与推广 200
第三节 主要作物栽培 202
第四节 土壤改良 206
第五节 植物保护 208
第四章 农业机具 209
第一节 农机农具 210
第二节 农机经营 212
第六篇 林业 215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15
第一节 林木资源 215
第二节 林产资源 218
第二章 林权变革 219
第一节 私有山林 219
第二节 集体山林 219
第三节 股份合作营林 219
第四节 国有山林 220
第三章 造林绿化 221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21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22
第三节 环境绿化 225
第四节 果树栽培 226
第五节 抚育管理 228
第六节 营林投资 229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30
第一节 林政管理 230
第二节 封山育林 231
第三节 森林防火 232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233
第五节 改燃节柴 234
第五章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235
第一节 概况 235
第二节 自然环境 235
第三节 物种资源 236
第四节 发展方向 236
第六章 森林开发 237
第一节 林木采伐 237
第二节 木材运输 238
第三节 木材购销 239
第四节 林区建设 240
第七章 林场建设 241
第一节 国营林场 241
第二节 国合林场 242
第三节 林业采育场 244
第四节 乡村林场 244
第五节 户办林场 244
附:耕山大户李彬传 245
第七篇 水利 246
第一章 水利工程建设 246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46
第二节 引水工程 250
第三节 提水机具 251
第四节 防洪排涝工程 253
第五节 水土保持 255
第二章 水利工程管理 256
第一节 管理体制及机构 256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57
第三节 灌溉管理 258
第四节 水费征收 258
第五节 水文站管理 259
第六节 综合经营 259
第三章 防汛 抗旱 260
第一节 机构 260
第二节 防汛 260
第三节 抗旱 262
第八篇 畜牧水产第一章 禽畜 266
第一节 品种及分布 266
第二节 饲料 267
第三节 畜禽饲养 268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70
第二章 水产 274
第一节 品种及其分布 274
第二节 鱼苗装捞及苗种培育 274
第三节 成鱼养殖 275
第四节 江河捕捞与人工增殖 277
第五节 渔政管理及水产资源保护 278
第九篇 乡镇企业第一章 发展概况 280
第一节 经济演变 280
第二节 企业分布 281
第三节 发展效益 282
第二章 生产行业 282
第一节 农业企业 283
第二节 工业企业 283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292
第四节 建筑业 294
第五节 商饮服务业 294
第三章 经营管理 29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95
第二节 承包责任制 296
第三节 劳动工资 296
第四节 财务管理 297
第十篇 工业 300
第一章 工业发展综述 300
第一节 工业企业 300
第二节 工业设备 302
第三节 工业产值 303
第四节 利税 盈亏 304
第五节 劳动生产率 308
第六节 工业企业存在问题 308
第二章 工业行业 309
第一节 陶瓷 309
第二节 建材 309
第三节 采矿工业 310
第四节 造纸工业 311
第五节 印刷工业 312
第六节 机械工业 312
第七节 食品工业 313
第八节 纺织、缝纫及制鞋业 314
第九节 木材加工业 314
第十节 化学工业 315
第三章 工业经济体制变革 3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317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和“五五”计划时期 3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318
第四章 骨干企业及名优产品选介 320
第一节 骨干企业 320
第二节 名优产品 323
第十一篇 交通 325
第一章 道路 桥梁 渡口 325
第一节 道路 325
第二节 桥梁 327
第三节 渡口 328
第二章 航道 港口 码头 329
第一节 航道 329
第二节 港口 330
第三节 码头 331
第三章 陆路运输 332
第一节 营运单位 332
第二节 运输工具 332
第三节 客货运输 333
第四章 水路运输 334
第一节 营运单位 334
第二节 运输工具 334
第三节 客货运输 335
第五章 管理 337
第一节 公路交通管理 337
第二节 水路交通管理 338
附:重大交通事故 340
第十二篇 邮电 342
第一章 沿革 342
第一节 元至清 342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42
第三节 解放后 343
第二章 邮政 344
第一节 邮路和邮运 344
第二节 邮政业务量 345
第三节 汇兑 346
第四节 报刊发行 347
第三章 电信 347
第一节 电话 347
第二节 电报 351
第四章 管理 351
第一节 企业管理 351
第二节 业务管理 35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52
第四节 劳动管理 353
第十三篇 电力 355
第一章 简述 355
第二章 主要水电站 356
第三章 输变电工程 361
第一节 输电线路 361
第二节 变电所(站) 363
第四章 电业管理 364
第一节 管电体制 364
第二节 供电管理 364
第三节 安全用电 366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第一章 县城建设 368
第一节 房屋 369
第二节 街道 370
第三节 基础设施 373
第四节 主要公共设施 377
第二章 村镇建设 378
第一节 村民住房建设 378
第二节 村民用水设施建设 379
第三节 集镇建设 380
附:部分圩市建设简介 380
第三章 建筑 382
第一节 队伍 382
第二节 设计施工 384
第三节 装备 385
第四节 生产效益 386
第四章 土地管理 3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8
第二节 土地征用与补偿 388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 389
第四节 土地登记发证 389
第五节 土地利用保护 389
第六节 地名管理 389
第七节 土地监察 390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及开发 390
第一节 规划管理 390
第二节 房屋管理 390
第三节 房屋清退 393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 393
第六章 环境保护 39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95
第二节 环境状况 395
第三节 环境污染治理 396
第四节 环境监测 398
第十五篇 商业 400
第一章 商业经济类型 400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00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404
第三节 集体商业 405
第四节 国营商业 407
第五节 中外合资商业 408
第二章 商业网 409
第一节 商业网点 409
第二节 集市贸易 410
第三节 饮食业与服务业 412
第三章 商品购销 417
第一节 商品收购 418
第二节 商品销售 423
第三节 商品调运与储存 430
第四章 管理与效益 430
第一节 管理 430
第二节 效益 431
第十六篇 粮油 434
第一章 粮油市场 434
第二章 粮油收购 435
第一节 粮食收购 435
第二节 油料统购 436
第三章 粮油供应 437
第一节 非农业人口食用粮油供应 437
第二节 饮食、复制、酿造业粮食供应 438
第三节 补助粮油供应 438
第四节 种子及饲料 439
第四章 粮油储运 439
第一节 仓储 439
第二节 调运 440
第五章 粮油加工 440
第一节 粮食加工 440
第二节 油料加工 441
第三节 饲料加工 441
第十七篇 外经 外贸第一章 机构与经营方式 4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42
第二节 经营机构 443
第三节 经营方式 443
第二章 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444
第一节 农副产品基地 444
第二节 工矿产品基地 445
第三章 出口商品 446
第一节 出口种类 446
第二节 出口总值 452
第四章 对外经济合作 453
第一节 补偿贸易 454
第二节 “三来”加工 454
第三节 “三资”经营 455
第十八篇 财政 税收第一章 机构与体制 461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61
第二节 税务机构 461
第三节 财税体制 462
第二章 财政 464
第一节 财政收入 465
第二节 财政支出 471
第三节 财政管理 474
第三章 税务 476
第一节 税种及税额 476
第二节 征收方法与征收管理 484
第十九篇 金融 487
第一章 机构 487
第一节 当押 487
第二节 金库 487
第三节 银行 487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488
第五节 保险部门 489
第六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489
第二章 货币 490
第一节 货币种类 490
第二节 货币流通 491
第三节 货币管理 493
第四节 金银收兑与管理 494
第三章 信贷 495
第一节 存款 495
第二节 贷款 498
第三节 结算 504
第四章 债券 保险 505
第一节 债券 505
第二节 保险 507
第二十篇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与统计工作 50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509
第二节 统计工作 510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512
第一节 市场管理 512
第二节 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 514
第三节 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 516
第三章 物价 518
第一节 物价管理 518
第二节 物价演变 521
第三节 商品交换比价 526
第四节 价格指数及农业生产成本调查 528
第四章 技术监督管理 530
第一节 计量演变 530
第二节 计量管理 530
第三节 标准化工作管理 532
第四节 产(商)品质量管理 532
第五章 审计 5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34
第二节 审计监督 534
第二十一篇 旅游第一章 风景资源 535
第一节 巨石奇峰 536
第二节 崇山林海 536
第三节 玉宫幽洞 537
第四节 秀水甘泉 538
第五节 雄碑高塔 539
第六节 瀑布古树 539
第二章 保护 开发 540
第一节 资源保护 540
第二节 开发建设 540
第三章 服务 管理 543
第一节 旅游服务 543
第二节 经营管理 545
第二十二篇 要事纪略第一章 民国时期 549
第一节 农民革命运动 549
第二节 抗日战争 551
第三节 解放战争 552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54
第一节 清匪反霸 55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556
第三节 “三反”、“五反” 557
第四节 “三大改造” 557
第五节 机关内部的肃反、审干 558
第六节 “整风反右”运动 559
第七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559
第八节 整风、整社、“四清” 560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561
第十节 拨乱反正,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564
第二十三篇 政党 社团第一章 中共封开县地方组织 569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569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574
第三节 党务工作 583
第四节 党的其他工作 59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59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594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封川县党部 597
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开建县党部 597
第四节 民主党派人士 598
第三章 社会团体 598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98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601
第三节 妇女组织 604
第四节 农民组织 605
第五节 商会及个体劳动者协会 606
第六节 科协 文联 607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608
第二十四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县署、县政府及议政机构 609
第一节 州郡和县署 609
第二节 县政府及基层政权 613
第三节 参议会及国大代表选举 616
第二章 人民权力机关 61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19
第二节 人民代表选举 621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622
第四节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627
第五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628
第三章 人民政府 63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31
第二节 主要政务 633
第三节 基层政权 639
第四章 人民政协 640
第一节 政协委员构成 640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议 641
第三节 工作机构 644
第四节 主要活动 644
第二十五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 648
第一节 机构 648
第二节 清匪 镇反 650
第三节 清查登记 651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651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652
第六节 看守 劳改 652
第七节 治安管理 653
第八节 基层治保工作 657
第九节 消防管理 658
第十节 武装警察 658
第十一节 交通管理 659
第二章 检察 659
第一节 机构 65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60
第三节 法纪检察 661
第四节 经济检察 661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62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662
第三章 审判 663
第一节 机构 66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6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66
第四节 经济纠纷审判 666
第五节 行政审判 667
第六节 判决执行 667
第七节 申诉复查 66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68
第一节 机构 668
第二节 法制教育 668
第三节 律师 公证 669
第四节 人民调解 670
第二十六篇 民政第一章 优抚 671
第一节 拥军 672
第二节 优待 672
第三节 抚恤 675
第四节 烈士褒扬 676
第五节 革命老区建设 677
第二章 复退军人安置 679
第一节 安排就业 679
第二节 困难补助 680
第三节 扶持致富 681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681
第一节 灾害救济 68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85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88
第一节 福利事业 688
第二节 福利企业 690
第三节 收容遣送 691
第五章 婚姻管理 692
第一节 执行婚姻法 692
第二节 婚姻登记 693
第二十七篇 劳动 人事第一章 劳动就业 695
第一节 用工制度 695
第二节 培训 699
第三节 奖惩 699
第二章 劳动工资 700
第一节 工资基金管理 700
第二节 工资改革与调整 700
第三章 劳保福利 704
第一节 劳保用品 704
第二节 劳动保险 704
第三节 公费医疗 706
第四节 福利费 706
第五节 津贴与补贴 707
第四章 干部管理 708
第一节 干部状况 708
第二节 选拔录用 710
第三节 干部任免 711
第五章 行政监察 712
第一节 监察组织 712
第二节 监察活动 712
第六章 离退休 713
第一节 离休 713
第二节 退休 713
第三节 退职 714
第二十八篇 军事第一章 兵役 715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兵役 716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 716
第二章 武装 717
第一节 地方武装 717
第二节 驻军和军事设施 722
第三章 民兵 724
第一节 组织建设 724
第二节 军事训练 724
第三节 政治教育 725
第四节 装备管理 725
第五节 主要活动 725
第四章 兵事 726
第一节 楚—南汉贺江之战 726
第二节 瑶、壮义军抗明 727
第三节 粤、桂军在封川交战 727
第四节 封川二区农民自卫军反迫害斗争 728
第五节 云塘之战 729
第六节 绥贺支队六团“三战渔涝” 729
第七节 解放封川、开建两县县城 730
第八节 平暴剿匪 731
第二十九篇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机构 7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34
第二节 科研单位 734
第三节 科技团体 736
第二章 科技队伍 737
第一节 科技人才 737
第二节 职称评聘 738
第三节 科技人员待遇 738
第三章 科技应用与推广 739
第一节 农林渔牧 739
第二节 工业 741
第三节 卫生 742
第四章 科学研究 742
第一节 科研项目 743
第二节 科研成果 743
第五章 科技知识普及 745
第一节 科普宣传 745
第二节 科技咨询 746
第三节 技术培训 747
第三十篇 教育 749
第一章 社学 私塾 书院 749
第一节 社学 749
第二节 私塾 749
第三节 书院 749
第二章 学校教育 75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75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52
第三节 中学教育 757
第四节 职业教育 761
第三章 成人教育 764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764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765
第三节 其他教育 765
第四章 教师队伍 766
第一节 概况 766
第二节 教师待遇 766
第三节 教师培训 768
第四节 民办教师 769
第五章 教学研究 770
第一节 教研机构 770
第二节 教育学会 770
第三节 教研成果 770
第六章 教育经费与学校建设 771
第一节 教育经费来源 771
第二节 勤工俭学 772
第三节 学校建设 773
第三十一篇 文化第一章 群众文化 775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团体 775
第二节 民间艺术 777
附:县内各地山歌曲调、歌谣 779
第三节 群众文化活动 787
第四节 文艺创作 789
第二章 戏剧 792
第一节 解放前戏剧 792
第二节 解放后戏剧 793
第三章 电影 793
第一节 放映单位 793
第二节 放映网点和观众人数 794
第四章 图书及地方报刊 796
第一节 书店 796
第二节 图书馆(室) 797
第三节 地方报刊 798
第五章 档案工作 799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799
第二节 馆藏档案 800
第三节 档案管理 801
第四节 档案利用 801
第六章 广播 电视 802
第一节 广播 802
第二节 电视 803
第三十二篇 文物 古迹第一章 文物保护 804
第一节 机构 804
第二节 普查 805
第三节 管理 805
第二章 历史文物 806
第一节 古遗址 806
第二节 遗物 808
第三节 旧址 814
第四节 古墓葬 815
第五节 建筑 817
第六节 馆藏文物 822
第七节 金石 823
第三十三篇 医疗卫生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828
第一节 卫生管理机构 828
第二节 县属医疗卫生单位 829
第三节 基层医疗单位 830
第四节 医疗卫生队伍 831
第二章 卫生 防疫 834
第一节 公共卫生 834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836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838
第四节 慢性病防治 839
第三章 医疗 840
第一节 中医 840
第二节 西医 84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843
第四节 医疗设施 844
第五节 医疗制度 845
第四章 妇幼保健 846
第一节 队伍建设 846
第二节 新法接生及孕产妇保健 847
第三节 妇科病普查普治 847
第四节 幼(婴)儿保健 847
第五章 药政 药检 848
第一节 药政 848
第二节 药检 849
第三十四篇 体育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 850
第一节 机构 850
第二节 体育设施 850
第二章 群众体育 851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851
第二节 近现代城乡体育 852
第三节 学校体育 854
第三章 体育竞赛 856
第三十五篇 社会风情第一章 风俗习惯 865
第一节 生产习俗 865
第二节 生活习俗 866
第三节 民间礼俗 868
第四节 岁时节日 871
第五节 迷信习俗 874
第二章 婚姻 家庭 称谓 876
第一节 婚姻 876
第二节 家庭结构 876
第三节 称谓 877
第三章 宗教信仰 879
第一节 佛教 879
第二节 道教 879
第三节 基督教 880
第四章 俗语 880
第一节 谚语 880
第二节 歇后语 882
第三十六篇 方言第一章 概述 884
第一节 汉语方言概述 884
第二节 标话 885
第二章 汉语方言 886
第一节 封川话语音 886
第二节 开建话语音 888
第三节 南北两种话的语音比较 891
第四节 南北两种话的词汇比较 894
第五节 南北两种话的语法比较 897
第三章 标话 898
第一节 标话的语音系统及其特征 898
第二节 标话的常用词汇 900
第三节 标话的语法特点 904
第三十七篇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 905
第二章 人物录 933
第三章 人物表 943
附录 952
一、旧县志序文选 952
二、历代诗联文选 953
三、文告选辑 964
四、回忆录 974
编后记 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