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分总论 3
第一章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3
第一节 生理止血过程 3
第二节 血管因素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6
第三节 血小板因素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7
第四节 凝血因子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9
第二章 血管的结构和生理 18
第一节 血管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18
第二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24
第三章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发生、发育和生理 29
第一节 巨核细胞的发育及调控 29
第二节 血小板的结构和生理 35
第三节 血小板的功能 47
第四章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56
第一节 凝血因子的组成及特点 56
第二节 抗凝因子的组成及特点 65
第三节 血液凝固过程及调控 73
第四节 抗凝系统 77
第五章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81
第一节 纤溶系统的组成 81
第二节 纤溶过程及调控 84
第六章 小儿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评价 88
第一节 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特征 88
第二节 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评价 92
第三节 诊断步骤及思路 118
第七章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129
第一节 治疗原则 129
第二节 止血药物治疗 132
第三节 替代治疗 154
第四节 成分输血治疗 165
第五节 基因治疗 186
第六节 血浆置换术 196
第七节 脾切除术 202
第八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216
第二部分 各论 237
第八章 小儿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237
第九章 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244
第一节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44
第二节 爱—唐氏综合征 250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 254
第四节 感染性血管性紫癜 262
第五节 暴发性紫癜 264
第六节 药物性血管性紫癜 267
第七节 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 268
第八节 维生素C缺乏性紫癜 269
第九节 单纯性血管性紫癜 274
第十节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276
第十一节 其他血管性紫癜 277
第十章 血小板数目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 280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80
第二节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97
第三节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312
第四节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19
第五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321
第六节 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22
第七节 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325
第八节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29
第九节 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32
第十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33
第十一节 溶血尿毒综合征 339
第十二节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345
第十三节 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346
第十四节 血小板增多症 359
第十一章 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 372
第一节 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372
第二节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391
第十二章 凝血因子数量及质量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 405
第一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 405
第二节 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 441
第十三章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 461
第一节 先天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 461
第二节 获得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 464
第十四章 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增多所致出血 468
第一节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 468
第二节 其他凝血因子抑制物 473
第三节 肝素样抗凝物质 479
第四节 抗磷脂抗体与抗磷脂综合征 480
第十五章 复合性因素所致出血 489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89
第二节 肝病性出血 518
第十六章 儿童易栓症 530
第一节 概述 523
第二节 抗凝血酶缺乏症 529
第三节 蛋白C缺乏症 530
第四节 蛋白S缺乏症 531
第五节 其他少见的易栓症 533
第十七章 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536
第一节 概述 536
第二节 血小板数目异常 537
第三节 凝血因子异常 548
第四节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59
第十八章 各系统疾病与出血 567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出血 567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与出血 570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与出血 571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与出血 574
第五节 口腔疾病与出血 576
第六节 耳鼻喉疾病与出血 577
第七节 眼部疾病与出血 577
第八节 肿瘤与出血 578
第九节 感染与出血 578
第十节 化学物质中毒与出血 580
第十一节 虫蛇咬伤与出血 582
第十九章 各种治疗性操作与出血 583
第一节 外科手术与出血 5583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与血液透析中的止血凝血异常 585
第二十章 中医对出血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 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