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系统概述 1
1.1 系统概述 1
1.2 系统架构 2
1.3 总体技术特点 4
1.4 主要技术指标 5
1.5 系统运行环境 9
第2章 基础平台技术 11
2.1 运行服务总线 11
2.1.1 高速实时总线 11
2.1.2 通用服务总线 28
2.1.3 跨区数据同步支持 49
2.1.4 纵向数据同步实现方案 54
2.2 中间件及开发工具 59
2.3 数据库平台 61
2.3.1 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管理 64
2.3.2 商用数据库管理 68
2.3.3 文件存储 71
2.3.4 数据库生成与维护 72
2.4 文件服务 74
2.4.1 统一文件共享机制 75
2.4.2 文件服务器集群技术 75
2.4.3 跨区文件转发机制 78
2.5 一体化图模和人机界面 79
2.5.1 人机服务架构 79
2.5.2 图形平台 80
2.5.3 图形与数据关联方案 82
2.5.4 图形编辑工具 85
2.5.5 图形生成功能 86
2.6 模型拼接 89
2.6.1 横向模型扩展 90
2.6.2 纵向模型拼接 92
2.6.3 实时数据传输 93
2.6.4 应用模型扩展 95
2.7 时间同步 95
2.7.1 NTP方式时钟同步 95
2.7.2 时钟同步装置 95
2.7.3 时钟异常告警 96
2.8 地理信息 96
2.8.1 通用GIS服务平台 97
2.8.2 电力GIS服务平台 98
2.8.3 GIS数据代理机制 100
2.9 报表 101
2.9.1 报表服务技术架构 101
2.9.2 报表服务功能架构 102
2.9.3 数据源整合 105
2.9.4 报表维护和管理 106
2.9.5 报表发布和浏览 109
2.10 CASE管理 111
2.10.1 CASE概述 111
2.10.2 CASE管理工具 113
2.10.3 CASE管理功能 114
2.11 通用事件 115
2.11.1 事件分类 116
2.11.2 事件告警方式 117
2.11.3 事件告警等级 118
2.12 权限管理 118
2.12.1 用户信息管理 119
2.12.2 授权与认证机制 120
2.12.3 责任区管理 124
2.12.4 跨区用户权限同步机制 125
2.12.5 跨系统单点登录 126
2.13 资源管控 129
2.13.1 系统资源管控 129
2.13.2 机房监控 133
第3章 数据采集与数据交互技术 135
3.1 数据采集技术 135
3.1.1 前置运行环境 135
3.1.2 厂站综合数据采集 145
3.2 智能远动技术 148
3.2.1 一体化数据采集 148
3.2.2 数字化变电站接入方案 148
3.3 数据交互技术 164
3.3.1 概览 164
3.3.2 典型实现方式 165
第4章 运行监视技术 167
4.1 数据处理 167
4.1.1 数据处理类型 167
4.1.2 数据处理 167
4.2 人机交互 172
4.2.1 人机交互基本功能 173
4.2.2 画面的生成和维护 177
4.2.3 与模拟屏及大屏幕投影系统接口 182
4.3 告警及事项 183
4.3.1 告警或事件源 185
4.3.2 告警子系统数据库部署 187
4.3.3 告警子系统功能 188
4.3.4 故障智能告警 194
4.3.5 告警窗口 195
4.4 统计计算 196
4.4.1 计算 197
4.4.2 统计 198
4.4.3 计算的启动 200
4.4.4 典型计算统计应用 200
4.5 历史数据 201
4.5.1 历史信息数据收集与存储 202
4.5.2 历史信息维护 203
4.5.3 历史信息浏览 203
4.5.4 历史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204
4.5.5 镜像数据库 204
4.6 实时数据 205
4.7 远程浏览 208
4.7.1 设计原则 209
4.7.2 服务模式 210
4.7.3 主体功能部署 210
4.7.4 实施环境 212
4.8 告警直传 213
4.8.1 系统部署 213
4.8.2 系统功能 215
4.9 Web浏览 217
4.9.1 客户端 217
4.9.2 服务器端 218
4.9.3 模块组成及特点 219
4.9.4 Web功能 223
4.10 可视化 225
4.11 电子值班软件 230
第5章 电网控制与防误技术 233
5.1 远方控制及操作 233
5.1.1 控制与操作涉及类型 233
5.1.2 控制功能 235
5.1.3 控制过程 236
5.1.4 调度运行操作 237
5.1.5 间隔操作 237
5.1.6 顺序控制 238
5.2 状态标识操作 239
5.3 防误闭锁 240
5.4 全网综合防误系统 245
5.5 电压/无功优化控制 248
5.5.1 通用功能 249
5.5.2 控制原理 250
5.6 智能操作票 253
5.6.1 建设步骤 254
5.6.2 系统功能 256
5.7 备自投在线投/退 258
5.7.1 系统功能 259
5.7.2 压板在线投/退处理 276
第6章 电网分析技术 279
6.1 网络拓扑 279
6.1.1 目的和功能 279
6.1.2 网络拓扑的形成过程 281
6.2 状态估计 284
6.2.1 目的与功能 285
6.2.2 计算流程 287
6.3 调度员潮流 294
6.3.1 目的与功能 294
6.3.2 潮流算法 296
6.4 静态安全分析 300
6.4.1 目的与功能 301
6.4.2 计算流程 302
6.5 短路电流计算 308
6.5.1 目的与功能 308
6.5.2 计算流程 309
6.5.3 短路电流计算 311
6.6 灵敏度分析 312
6.6.1 目的与功能 313
6.6.2 灵敏度算法发票分月开据,在右下角备注栏标明是几月份餐费。 314
6.7 安全校核 321
6.7.1 目的与功能 322
6.7.2 控制变量 323
6.7.3 约束条件 323
6.7.4 算法 324
第7章 故障预警与分析决策 325
7.1 故障推理算法 325
7.1.1 总体架构 326
7.1.2 基于网络拓扑和开关跳闸信息的故障诊断 327
7.1.3 基于PMU电流、电压数据的故障诊断 328
7.1.4 基于保护和开关动作逻辑的故障诊断 329
7.1.5 基于故障录波信息的故障诊断 332
7.2 智能告警展示 333
7.3 运行风险预警 337
7.4 电网安全预警分析 338
7.4.1 处理流程 338
7.4.2 安全告警功能 339
7.5 电网调度辅助决策 342
7.5.1 停电范围分析 342
7.5.2 供电风险分析 343
7.5.3 合环操作风险分析 344
7.5.4 单相接地拉路辅助决策 346
7.5.5 拉限电辅助决策 348
7.5.6 负荷转供辅助决策 349
第8章 专业仿真培训技术 351
8.1 DTS系统软件结构 352
8.2 DTS系统功能 353
8.2.1 电网调度员基本技能的培训 354
8.2.2 学习使用EMS软件 354
8.2.3 事故处理的培训 354
8.2.4 恢复操作的训练 355
8.2.5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的研究培训 355
8.3 SCADA仿真 356
8.4 EMS系统仿真 356
8.4.1 EMS系统仿真 356
8.4.2 五防仿真操作 357
8.5 电力系统模型(PSM) 357
8.5.1 电力设备模型 358
8.5.2 保护仿真 362
8.5.3 自动装置仿真 364
8.5.4 频率计算模块 366
8.6 培训系统(教员系统) 366
8.6.1 培训系统应的职责 367
8.6.2 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367
8.6.3 培训的操作、监视、控制和误操作处理 370
8.6.4 培训后处理子系统 372
8.6.5 联合反事故演习支持功能 373
8.7 监控员培训模拟应用功能 376
8.7.1 变电站详细仿真 376
8.7.2 面向监控员培训的教员台控制扩展功能 381
8.7.3 面向监控员的控制中心仿真扩展功能 382
8.7.4 变电站设备及运行监控仿真功能 382
8.7.5 界面与接口 382
8.8 虚拟现实仿真 384
8.8.1 VR技术与电力系统 385
8.8.2 传统电力监控系统 385
8.8.3 3D变电站实时监控概述 386
第9章 负荷预测与特性分析 387
9.1 系统负荷预测 387
9.1.1 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维护 387
9.1.2 信息维护平台 388
9.1.3 负荷分析与修正 389
9.1.4 短期负荷预测 394
9.1.5 超短期负荷预测 397
9.1.6 预测结果修正 398
9.1.7 预测结果考核管理 399
9.2 母线负荷预测 400
9.2.1 基础数据采集与维护 400
9.2.2 基础信息管理 401
9.2.3 负荷修正 404
9.2.4 母线负荷分析 404
9.2.5 短期母线负荷预测 408
9.2.6 超短期母线负荷预测 412
9.2.7 预测结果查询 414
9.2.8 预测结果修正 415
9.2.9 预测结果考核管理 415
9.3 下级调度负荷预测管理与考核 417
9.3.1 短期系统负荷预测上报与考核 417
9.3.2 短期母线负荷预测上报与考核 418
9.4 三级一体化智能负荷预测与动态管理 420
9.4.1 应用功能 421
9.4.2 数据结构 451
第10章 综合数据平台与数据挖掘 453
10.1 综合数据平台 453
10.1.1 一体化全景模型 454
10.1.2 数据集成平台 457
10.1.3 数据仓库 461
10.1.4 数据服务 463
10.2 数据挖掘简介 463
10.2.1 概述 463
10.2.2 经典算法 466
10.2.3 CRISP-DM模型 468
第11章 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471
11.1 基本原则 471
11.2 基本架构 472
11.3 边界防护技术 472
11.3.1 防火墙 473
11.3.2 防病毒 474
11.3.3 入侵检测 475
11.3.4 物理隔离技术 476
11.4 纵向数据加密技术 477
11.5 系统安全与加固 478
11.5.1 系统整体安全管理 478
11.5.2 网络设备安全加固 479
11.5.3 操作系统安全加固 480
11.5.4 应用软件安全加固 481
第12章 电力调控体化技术 483
12.1 一体化运行分析评价 483
12.1.1 系统运行评价 483
12.1.2 调度操作评价 486
12.2 地县调控一体化技术 486
12.3 权限设定与信息分流 488
责任区与信息分流 488
12.4 建设运行模式 489
12.4.1 地县调控一体化建设模式 491
12.4.2 采集系统建设模式分类 493
12.4.3 地县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 496
12.4.4 基于代理技术的实现负荷均衡 499
12.5 地县系统解列与自恢复 499
12.6 全景网络监视 500
12.7 远程调阅控制 500
12.8 地县一体化电力应用软件(PAS) 501
第13章 典型系统结构及配置 505
13.1 系统结构及部署方案 505
13.2 典型配置清单 507
13.2.1 地调主系统典型配置方案 507
13.2.2 县调子系统典型配置方案 509
13.2.3 监控中心、操作队典型配置方案 512
附录 术语及缩略词 513
附录A 术语 513
附录B 缩略词 522
参考文献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