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汉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出 版 社:桂林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9
  • ISBN:
  • 页数:66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武汉市农业发展概况 1

一、地理概述 1

二、农业资源 2

三、主要农作物产量水平 3

四、克服限制因子,实行科学种田 5

第二章 农业气象 7

一、农业气象概述 7

(一)农业季节 7

(二)农业天气 8

(三)农业气候 10

二、光 11

(一)太阳辐射与生理辐射 11

(二)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12

(三)几种主要作物光照条件 14

三、气温和土温 15

(一)旬、月、年平均气温及年变幅 15

(二)月、年绝对最高最低气温 18

(三)0、5、10、20厘米深度月、年平均土温及年变幅 21

(四)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线温度初、终期及≥10℃积温 23

(五)始霜、终霜和无霜期 24

(六)低温冷害、冻害和不利的高温 24

四、湿度和降水 29

(一)月、年的水汽压和相对湿度 29

(二)旬、月、年平均降水量 30

(三)旬、月、年最大、最小降水量 32

(四)旬、月、年平均降水日数 38

(五)旬、月、年最多、最少降水日数 40

(六)干旱灾害 43

(七)月、年正、负绝对降水变率和相对变率 45

五、风 46

六、农田小气候观测 47

(一)农田小气候观测的重要性 50

(二)观测的基本要求 50

(三)观测的项目和时间 51

(四)常用观测仪器 52

附:武汉地区主要农作物生育期及农业气候特点 54

第三章 土壤 55

一、什么是土壤和土壤肥力 55

二、土壤肥力的物质构成 57

(一)土壤质地 58

(二)土壤有机质 59

(三)土壤酸碱度(pH值) 61

(四)土壤水分 63

(五)土壤空气 64

(六)土壤胶体 66

(七)土壤保肥性能 68

(八)土壤养分 71

三、武汉地区土壤的基本情况 76

(一)武汉地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76

(二)武汉地区主要农业土壤生产特性及肥力状况 78

(三)武汉地区低产土壤类型及改良途径 82

四、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85

(一)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85

(二)土壤铵态氮的测定 88

(三)土壤硝态氮的测定 91

(四)土壤碱解氮的测定(1NNaHO扩散吸收法) 93

(五)土壤有效磷的测定(0.5M碳酸氢钠法) 95

(六)土壤速效钾的测定(1NNH4Ac火焰光度法) 97

(七)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 99

(八)土壤容重的测定 102

第四章 肥料 105

一、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 105

(一)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元素 105

(二)氮、磷、钾三要素在作物体内主要作用及其缺乏的症状 105

(三)主要作物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量及各生育期吸收比例 110

二、常用的各种肥料 114

(一)农家肥料 114

(二)绿肥 125

(三)化学肥料 143

第五章 农田水利 159

一、农田灌溉与排水 159

(一)主要农作物的需水总量与各生育期所占的百分比 160

(二)几种农作物的抗涝、抗渍能力 163

(三)灌溉方法和灌溉技术 164

(四)农田排水 171

二、农田水利规划 176

(一)农田水利规划内容 176

(二)渠道系统的规划设计 177

(三)灌溉渠道设计 178

(四)水库工程 201

(五)抽水站 212

(六)水利管理 219

第六章 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 221

一、新品种的选育 221

(一)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简介 221

(二)新品种的选育目标与方法 232

二、良种繁育 260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其防除方法 260

(二)品种的提纯复壮 262

(三)种子田制度 278

(四)加速繁殖良种的方法 280

(五)杂交制种与繁殖技术 281

(六)种子检验 288

(七)种子贮藏 302

(八)种子处理 305

(九)种子计量标准 310

第七章 耕作制度、作物栽培 312

一、耕作制度 312

(一)耕作制度涵义 312

(二)农业生态系统与耕作制度 313

(三)作物布局 315

(四)复种、间套作在复种轮作中的地位 316

(五)轮作与连作 318

(六)轮作设计示例 320

二、作物栽培 328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328

(二)大、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51

(三)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360

(四)杂交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364

(五)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368

(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379

(七)大豆(黄豆)栽培技术 384

(八)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388

第八章 植物保护 390

一、农作物病害发生及防治 390

(一)水稻病害 390

(二)麦类病害 395

(三)玉米病害 398

(四)薯类作物病害 400

(五)棉花病害 404

(六)油料作物病害 411

(七)绿肥作物病害 416

二、农作物害虫发生及防治 421

(一)水稻害虫 421

(二)小麦害虫 428

(三)杂粮害虫 430

(四)棉花害虫 432

(五)油料作物害虫 440

(六)绿肥害虫 444

三、杂草的化学防除 447

(一)杂草的种类 447

(二)化学除草剂的种类 447

(三)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448

四、农药及其应用 450

(一)农药品种 450

(二)安全使用农药 476

五、病虫害预测预报 490

(一)预测依据 490

(二)预测方法 492

(三)调查及计算方法 494

(四)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短期预测预报 495

六、生物防治 502

(一)以虫治虫 502

(二)以菌治虫 509

(三)以菌治病 515

七、植物检疫 522

第九章 农业机械 527

一、农用动力机械 527

(一)农用拖拉机 527

(二)农用内燃机 538

(三)机耕船 546

(四)农用电动机 546

二、农机具 551

(一)耕地机械 551

(二)整地机械 553

(三)种植机械 555

(四)植物保护机械 557

(五)收获机械 559

(六)脱粒加工机械 561

(七)农田基本建设机械 565

(八)排灌机械 567

三、农用油料 573

第十章 田间试验方法 580

一、目的和要求 580

二、田间试验种类 580

三、试验的布置与设计 582

(一)试验地的选择 582

(二)田间设计 582

(三)试验区的排列 584

(四)调查记载和取样 586

(五)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587

(六)试验总结 591

附一、主要农作物田间记载和室内考种项目与目标 592

附二、变量分析法(方差分析法) 617

附录 农业上常用的数字及计算方法 630

一、作物密度和测产 630

二、种子 640

三、农业气象 643

四、土肥 647

五、植物保护 649

六、农田水利 656

七、产品的营养组成 659

八、常用的度量衡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