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瘦肉型母猪的品种与利用 1
一、瘦肉型母猪的特点 1
(一)总体特点 1
(二)母猪特点 2
二、瘦肉型猪品种 4
(一)长白猪 4
(二)大约克夏猪 6
(三)杜洛克猪 8
(四)汉普夏猪 11
(五)皮特兰猪 12
(六)湖北白猪 13
(七)三江白猪 14
(八)浙江中白猪 16
(九)北京黑猪 17
三、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 18
(一)SⅠ系(父本系) 19
(二)SⅡ系(父本系) 19
(三)SⅢ系(父本系) 20
(四)SⅣ系(父本系) 21
(五)DⅢ系(母本系) 22
(六)DⅣ系(母本系) 22
(七)DⅤ系(母本系) 23
(八)DⅥ系(母本系) 24
(九)DⅦ系(母本系) 25
第二章 种猪的选择 27
一、母猪的主要经济性状 27
(一)主要经济性状的度量方法 27
(二)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 29
(三)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 32
二、选择的方法 33
(一)选择的必要条件 33
(二)常用选择方法 35
三、选择的标准与过程 40
(一)母猪的选择标准 40
(二)公猪的选择标准 41
(三)选择过程 42
(四)预期选择效果 44
四、建立高产母猪群 47
(一)采用优良的高繁殖力猪种 47
(二)通过选择方法提高繁殖力 48
(三)利用杂交技术提高繁殖力 49
第三章 瘦肉型母猪的饲料和营养 53
一、饲料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53
(一)水分与猪的营养 53
(二)糖类与猪的营养 55
(三)蛋白质、氨基酸与猪的营养 56
(四)脂肪与猪的营养 58
(五)能量与猪的营养 61
(六)矿物质与猪的营养 62
(七)维生素与猪的营养 65
二、常用饲料的特性 70
(一)能量饲料 70
(二)蛋白质饲料 75
(三)矿物质饲料 81
(四)青绿饲料 82
(五)粗饲料 88
(六)饲料添加剂 92
三、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 98
(一)配合饲料的优点 98
(二)配合饲料的种类 98
(三)饲粮配合的原则 100
(四)饲粮配合的方法 101
第四章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108
一、母猪的繁殖生理及影响因素 108
(一)母猪的初情期、性成熟与性周期 108
(二)母猪的适配月龄和利用 112
(三)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 112
(四)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因素 119
(五)繁殖障碍 122
二、母猪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技术 126
(一)母猪的排卵规律 126
(二)母猪的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 128
(三)配种计划 130
(四)配种记录和种母猪栏卡 132
三、提高公猪配种能力的措施 133
(一)公猪的培育与调教 133
(二)影响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 138
(三)公猪的饲养管理和利用 141
(四)公猪的繁殖障碍 145
四、人工授精技术 147
(一)采精 147
(二)精液品质检查 151
(三)精液的稀释和保存 155
(四)输精 160
五、繁殖新技术 162
(一)同期发情 162
(二)分娩控制 164
第五章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66
一、后备母猪生长发育的特点 166
(一)体组织生长发育的规律性 166
(二)后备母猪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167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 167
(一)初情期前的饲养 167
(二)配种前的饲养 171
三、后备母猪的管理 172
(一)合理分群 172
(二)适当运动 172
(三)日常观察 173
(四)定期称重或估测体重 173
(五)免疫接种 174
四、后备母猪的配种技术 174
(一)初配年龄和体重 174
(二)配种次数 176
五、促进母猪发情的措施 177
(一)诱导发情 177
(二)激素催情 179
(三)按摩乳房 180
(四)中药催情 180
第六章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81
一、妊娠诊断 181
(一)妊娠早期(10~20天)的诊断 181
(二)妊娠中期(20~30天)的诊断 182
(三)妊娠后期(30天后)的诊断 183
二、胎儿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胚胎死亡高峰期 184
(一)胎儿的生长发育阶段 184
(二)胚胎死亡高峰期 185
三、影响胚胎成活率的因素 186
(一)品种 186
(二)母猪年龄 186
(三)公猪 187
(四)繁殖方式 187
(五)近交 188
(六)高温 189
(七)营养 189
(八)细菌、病毒的感染 190
四、妊娠母猪的生理变化和营养需要 190
(一)生理变化 190
(二)营养需要 192
五、日常饲养管理要点 201
(一)饲养要点 201
(二)管理要点 209
第七章 分娩母猪的管理 211
一、分娩前的准备 211
(一)产房准备 211
(二)接产用品 212
(三)母猪的转入 212
二、分娩过程 212
(一)临产征状 212
(二)分娩机理 213
(三)分娩过程 213
三、接产与助产技术 215
(一)接产程序 215
(二)助产技术 217
四、诱导分娩 220
五、母猪分娩前后的护理 221
(一)临产母猪的饲养 221
(二)母猪分娩后的护理 221
第八章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223
一、母猪的泌乳行为 223
(一)泌乳次数与泌乳间隔时间 224
(二)仔猪拱乳时间与放乳持续时间 224
二、母猪的泌乳量与乳成分 225
(一)母猪的泌乳规律 225
(二)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 225
(三)母猪泌乳量的测定方法 229
(四)猪乳成分 231
三、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234
(一)能量 235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 236
(三)矿物质和维生素 241
四、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242
五、缺乳及其对策 246
(一)生理性缺乳 246
(二)病理性缺乳 247
第九章 哺乳仔猪的培育 253
一、仔猪的生理特点 253
(一)生长发育快,代谢功能旺盛 253
(二)消化器官重量轻、容积小,消化功能不完善 254
(三)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力弱 256
(四)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抗寒能力差 257
二、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257
(一)及时吃足初乳与固定乳头 257
(二)保温 258
(三)防踩防压 259
(四)饮水 261
(五)补料 261
(六)补充铁和硒元素 263
(七)寄养 265
(八)防治仔猪黄痢和白痢 265
三、仔猪的早期断奶 266
(一)仔猪早期断奶的优点 267
(二)仔猪早期断奶的适宜日龄 270
(三)仔猪断奶的方法 270
(四)仔猪隔离早期断奶(SEW)技术 271
四、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274
(一)早期断奶的应激 274
(二)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 275
(三)断奶饲粮的原料选择 280
(四)早期断奶仔猪的管理要点 282
(五)无菌接产、母猪代乳技术 283
第十章 母猪的环境控制与设备 285
一、环境因子对母猪性能的影响 285
(一)温度 285
(二)湿度 288
(三)气流(通风) 290
(四)热辐射 290
(五)光照 291
(六)噪声 292
(七)有害气体 293
二、母猪舍的环境控制 294
(一)猪舍的保温与隔热 294
(二)猪舍的通风 297
(三)猪舍的光照 300
(四)猪场的绿化 302
三、母猪舍的常用设备 303
(一)漏缝地板 303
(二)围栏 304
(三)食槽与饮水器 306
(四)清粪设备 310
(五)供热采暖设备 313
(六)通风降温设备 316
(七)清洁与消毒设备 317
第十一章 母猪主要疾病的防治 319
一、传染病 319
(一)猪瘟 319
(二)猪口蹄疫 323
(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325
(四)猪细小病毒病 327
(五)猪伪狂犬病 329
(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331
(七)猪布鲁氏菌病 334
(八)猪衣原体病 336
(九)猪气喘病 338
(十)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343
(十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345
(十二)猪链球菌病 346
(十三)猪附红细胞体病 349
二、寄生虫病 352
(一)猪弓形虫病 352
(二)猪疥螨病 354
三、其他疾病 356
(一)母猪生产瘫痪 356
(二)猪子宫内膜炎 357
(三)猪产褥热 359
(四)胎衣不下 361
(五)猪黄曲霉毒素中毒 362
第十二章 健康猪群的建立 364
一、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 364
(一)疫病流行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64
(二)综合防疫体系的基本要求 366
二、健康良好状态猪群的建立 375
(一)引进新的健康猪群 375
(二)剖腹取胎技术 377
第十三章 规模猪场的管理 379
一、规模猪场的生产工艺 379
(一)生产工艺流程 379
(二)工艺操作实施要点 385
(三)猪场建设与设施需求 389
二、规模猪场的日常管理 394
(一)猪群管理 394
(二)劳动管理 397
(三)猪场的日常管理制度 398
主要参考文献 404
附录 408
一、中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表 408
二、美国NRC(1998)建议猪的营养需要 418
三、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445
四、母猪预产期推算表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