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灿烂文化 源远流长——简介我国古建筑发展的六个时期 1
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 2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 8
秦汉时期的建筑 12
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建筑 13
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建筑 17
明清时期的建筑 18
第二章 独特风格 珍贵遗产——我国古建筑的特点、现状和价值 23
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原因和优点 24
我国没有更古、更多古建筑的原因 26
完整的木构架体系 30
丰富多彩的单体和群体 34
飘逸轻盈而又凝重端庄的大屋顶 37
我国高层古建筑的辉煌 41
古建筑与文物 47
古代建筑知多少 50
现存最古老的南禅寺和佛光寺 53
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 55
平遥古城与乔家大院 58
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60
第三章 龙吻镇火 祝融保佑——我国古建筑中防火意识的体现 65
从鸱尾到龙吻 66
藻井与避火珠 71
门不带钩而阁必有水 75
白水寺、“坎”字碑与火烧“潭柘寺” 80
火神、玄武神与雷神 82
第四章 石室金匮 屋制长生——我国古建筑中的消防技术措施 87
5 000年前的古建筑防火设计 88
大石棚与“主祏”的防火技术 93
砖石结构的无梁殿 99
从涂大屋到法制长生屋 107
人之有墙以蔽恶 110
徽派建筑中的封火墙和石库门窗 117
金水河与太平缸 121
开古沟与创火巷 126
第五章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我国历史上著名宫廷建筑火灾举例 129
焦痕累累 阿房离宫毁霸王 130
思绪茫茫 未央长乐走狐兔 133
争货相攻 长安大内见刀兵 136
失宠捻酸 明堂天堂僧纵火 140
北宋皇宫 一代繁华无踪迹 145
明清紫禁 五百年间八十灾 148
第六章 天灾人祸 古迹云亡——我国历史上著名寺塔楼观火灾举例 161
哭震京城 永宁高塔遭雷劫 162
拳扬寰宇 少林禅寺遇兵灾 164
江汉仙踪 黄鹤西去又归来 169
黄河文迹 鹳雀重建奏华章 173
火焰金山 法师有术救“三宝” 176
雄杰江南 玄妙古观多火难 179
奇迹世界 琉璃宝塔毁兵燹 183
云居无存 刻经石洞藏舍利 186
法门几毁 砖塔地宫见真身 190
第七章 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我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所在 197
似堆积成山的木垛 198
如架满干柴的炉膛 200
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202
消防施救困难重重 205
使用管理问题不少 209
第八章 成因变化 寺殿灰飞——我国当代古建筑火灾的直接原因和举例 219
1950~1985年古建筑火灾统计分析 220
2000~2008年古建筑火灾统计分析 227
商棚起火 城门遭殃 229
雷击祾恩 幸亏阴燃 232
金光遁迹 冷杉死亡 235
玩忽职守 明珠消失 239
小孩玩火 行宫一炬 242
三圣悲冤 青龙泯灭 245
强巴着火 拉萨震惊 248
经堂焚毁 喇嘛痛心 250
无视安全 三宝惨毁 252
烧观要官 白云纵火 255
世界遗产 遇真火劫 257
第九章 防患未然 重在保护——我国古建筑的防火对策 259
增强紧迫感 提高自觉性 260
贯彻一个方针 遵循一条原则 262
层层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263
改善防火条件 创造安全环境 266
严格火电管理 消除起火因素 269
建立消防组织 普及消防教育 273
建设消防水源 配置灭火器具 275
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防控能力 278
古建修缮工程 尤须重点保护 283
加强监督管理 改进消防工作 286
第十章 最后一关 守在必成——我国古建筑火灾的扑救 289
古建筑火灾蔓延倒塌的一些规律 290
充分做好物质、思想、组织准备 292
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94
重视初起火灾的扑救 297
“先控制,后消灭”与火情侦察 299
扑救一般古建筑火灾的措施 301
闷顶与塔楼火灾的扑救 305
保护文物与消防供水 308
扑救景阳宫火灾的启示 310
第十一章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日本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古建筑保护的简况 315
日本一向十分重视“文化财”的保护 316
鹿苑寺金阁火灾 318
东照宫本地堂火灾 321
善光寺大本愿火灾 323
天龙寺火灾 326
日本文物古建筑防火日 328
京都的古建筑防火管理 332
知恩院和东本愿寺等的消防设施 334
韩国一号国宝崇礼门轰然倒塌 340
德国千方百计保存传统 343
德国的“文化灾难” 345
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保护文化遗产 347
美国的两次博物馆火灾 349
埃及的文物警察 350
中国香港推行“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 350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巨资购买古建筑 351
中国澳门重视保护文物古建筑 352
中国台湾保护古建筑的一些做法 354
参考文献 357
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