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正确认识新中国60年,为推动国史研究作出新贡献&陈奎元 1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旧中国的经济遗产 1
人民币之初 13
新中国国营企业的首次清产核资 23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几个特点 36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华侨回国投资 47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私人投资 58
抗美援朝战争与新中国经济 75
新中国首都规划初创 93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资的引进和利用 104
20世纪50年代我国反对“禁运、封锁”的斗争 112
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132
三大改造在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的两重作用 146
新中国装备工业的起步——156项中的装备工业 156
初析“一五”时期工业建设中的浪费问题和节约措施 163
论“一五”时期工业建设中的市场作用 179
对“一五”时期建设资金的再认识 195
国营企业对我国工业化资金积累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212
陈云与“大跃进”中的基本建设 222
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的历史经验 238
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运作 249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管理的若干特点 260
毛泽东与中国科技的自主研发 280
1978年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与改革(1978—2004年) 294
1978年以来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培育 313
从历史经验看西部开发——回顾50年来西部开发的几点启示 327
从20世纪后半叶东北基建投资的特征看振兴老工业基地 333
半封闭格局的终结和全球化浪潮中的抉择 348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合作经济 361
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及启示 373
中国大陆城市建设方针的演变(1949—2009年) 387
政府投资职能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成本的协调路径——当代中国环境的破坏与保护(1950—2007年) 400
改革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开拓了坦途 420
没有经济史的基础研究,就没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424
结语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