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理桥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8649627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经济管理类图书。智慧城市,究其目的来讲,就是实现“让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个梦想的过程和方法。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城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系统的演替发展过程,各系统相互牵制、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确定,就具有不可逆性和约束性,其成败得失,涉及当前,影响未来。由此,我们不断地在探索城市发展的科学性,承载了诸多可持续发展元素,智慧城市的本质意义是以信息、通信等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智慧地推进我国城镇化,使人们生活更美好,使城镇环境更美好,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和谐,更有利于顺利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优美,探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道路的重要途径。

著者序 城市,我们这代人的梦想 1

第一篇 发展背景篇 3

第一章 我国城镇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3

1.1 城镇发展的成就 4

1.1.1 城镇化快速推进 4

1.1.2 工业化拉动城镇化 7

1.1.3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10

1.1.4 社会生活方式改变 13

1.2 城市发展的困境 14

1.2.1 经济发展的瓶颈 16

1.2.2 社会公平的失衡 19

1.2.3 人居环境的危机 23

第二章 城市演变与社会发展 26

2.1 围“城”集“市”与农业社会 26

2.2 扩张城市与工业社会 30

2.3 智慧城市与服务型社会 34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发展战略 40

3.1 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载体和支撑 40

3.2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42

3.3 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45

3.3.1 新型城镇化需要内涵和质量两方面的提升 45

3.3.2 智慧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 46

第二篇 理论科学篇 51

第四章 智慧城市概述 51

4.1 不同视角下的智慧城市 51

4.1.1 政府观点 52

4.1.2 学术观点 55

4.1.3 企业观点 56

4.1.4 智慧城市的特征 58

4.2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 59

4.2.1 城镇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59

4.2.2 创新与公平的城市发展 60

第五章 城市科学发展与智慧城市 63

5.1 城市发展四要素 63

5.2 城市科学发展与智慧城市 66

5.2.1 城市规划,设计科学 66

5.2.2 城市建设,控质提标 73

5.2.3 城市管理,精细便捷 75

5.2.4 城市运行,高效安全 84

第三篇 建设方向篇 93

第六章 智慧城市建设方向 93

6.1 信息网络宽带化 93

6.2 规划管理信息化 95

6.3 基础设施智能化 97

6.4 公共服务便捷化 99

6.5 产业发展现代化 101

6.6 社会治理精细化 103

第四篇 支撑体系篇 109

第七章 智慧城市技术体系 109

7.1 关键泛在技术 109

7.1.1 感知技术 110

7.1.2 网络技术 112

7.1.3 数据处理技术 112

7.1.4 应用技术 115

7.2 大数据是引擎 116

7.3 业务应用体系 119

7.3.1 政府管理 119

7.3.2 企业发展 125

7.3.3 民生服务 127

7.4 技术标准体系 128

7.5 信息安全保障 129

第八章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131

8.1 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现状 131

8.1.1 国际标准化组织 132

8.1.2 国际电工委员会 133

8.1.3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技术委员会 134

8.1.4 国际电信联盟 135

8.1.5 智慧城市国内标准化现状 135

8.2 智慧城市试点标准架构 137

8.2.1 引导性指标 137

8.2.2 技术标准规范 138

8.2.3 评价体系 139

8.3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 140

8.3.1 智慧城市体系结构 140

8.3.2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 146

8.3.3 总体标准 148

8.3.4 基础设施 148

8.3.5 规划建设管理运行 149

8.3.6 安全与运维 150

第五篇 工程推进篇 155

第九章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155

9.1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内涵 155

9.2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架构 158

9.2.1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159

9.2.2 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 159

9.2.3 智慧城市业务应用体系 161

9.2.4 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 162

9.2.5 智慧城市政策体系 162

9.2.6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163

9.3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63

9.4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过程实践 165

9.4.1 资料整合 166

9.4.2 基础分析 166

9.4.3 智慧城市的功能设计 167

9.4.4 智慧城市的架构设计 168

9.5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成果及评审 170

9.5.1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成果 170

9.5.2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评审 171

第十章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 172

10.1 建设与运营原则 172

10.1.1 为民服务公益化,便民服务市场化 172

10.1.2 公共信息共享化,数据交换标准化 173

10.1.3 技术安全可控,数据实时准确 173

10.1.4 统筹协调,分层推进 174

10.1.5 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营 175

10.2 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 175

10.2.1 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设模式 175

10.2.2 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设模式 177

10.2.3 以智慧社区、智慧园区以点带面的建设模式 178

10.3 智慧城市运营原则 179

10.4 智慧城市运营 180

10.4.1 智慧城市运营主体与客体 180

10.4.2 智慧城市运营的主要领域 180

10.4.3 智慧城市项目的运营收益模式 181

第十一章 智慧城市的投融资 183

11.1 投融资模式 183

11.1.1 政府自建自营 183

11.1.2 政府投资,委托企业建设和运营 184

11.1.3 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投资运营 185

11.1.4 政府牵头,企业建设的BOT模式 186

11.1.5 企业独立投资建设运营 187

11.2 我国城市建设的融资现状和问题 188

11.2.1 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融资现状 188

11.2.2 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189

11.3 智慧城市的资金来源 190

11.3.1 政府资金 190

11.3.2 金融机构借款 191

11.3.3 资本市场融资 192

11.3.4 债券市场融资 192

11.3.5 民间资金 194

11.4 完善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 195

11.4.1 市场化运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195

11.4.2 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跟进 196

11.4.3 充分利用资源,多渠道融资 197

11.4.4 设立智慧城市产业引导基金,引导基金投资 198

11.4.5 通过培育机构投资者拓宽集合融资渠道 200

第十二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与保障 202

12.1 智慧城市风险分析 202

12.1.1 政策风险分析 202

12.1.2 人为风险分析 203

12.1.3 投资风险分析 204

12.1.4 技术风险分析 205

12.1.5 工程风险分析 206

12.1.6 人员风险分析 207

12.1.7 自然灾害分析 207

12.2 智慧城市保障体系 208

12.2.1 强化政策支撑 208

12.2.2 完善管理体制 209

12.2.3 创新融资机制 209

12.2.4 落实标准规范 210

12.2.5 建设人才队伍 210

12.2.6 注重民众参与 211

12.2.7 保障信息安全 211

第六篇 创建实践篇 215

第十三章 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实践 215

13.1 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总体思路 215

13.1.1 申报踊跃,任务明确 216

13.1.2 加强管理,全面支撑 217

13.1.3 上下协同,扎实推进 218

13.1.4 务实创新,成效初现 219

13.2 智慧城市支撑体系建设 219

13.2.1 队伍建设,全面支撑 219

13.2.2 理论研究,奠定基石 220

13.2.3 产业发展,组建联盟 220

13.2.4 投融资创新,多方参与 221

13.2.5 标准先行,技术引领 221

13.2.6 宣传推广,展示体验 222

13.3 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试点工作要点 223

13.3.1 组织试点申报,把好评审关 223

13.3.2 落实组织机构,整体有序推进 223

13.3.3 上下联动,科学规划 224

13.3.4 左右互动,共同提升 224

13.3.5 深化支撑,优化配置 225

13.4 试点城市创建总体进展 226

13.4.1 智慧城市试点基本情况分析 226

13.4.2 2013年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分析 233

第十四章 智慧城市典型案例 237

14.1 一城一策,智慧发展 238

14.1.1 构建“一平台四体系二示范八产品”,智慧旅游助推桂林发展 238

14.1.2 以苗侗文化特色为引领,打造黔东智慧城市 240

14.1.3 夯实生态之基,构建人文绿都中心区 241

14.1.4 依山傍水,新区建设给树木河流让道 241

14.2 人为核心,质量关键 244

14.2.1 智慧民生进社区,幸福惠及你我他 244

14.2.2 老有所养,虚拟养老院构新家 246

14.2.3 抓智慧民生服务,促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 247

14.2.4 小小二维码扫出安全“菜篮子” 248

14.3 产城相融,互促共进 249

14.3.1 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均衡发展 249

14.3.2 “三规合一”推动常州高新区实现“三个一” 250

14.3.3 产城有机融合,城市智慧升级 251

14.3.4 创新园构建科技、生态、宜居新空间 253

14.4 体制创新,机制融合 254

14.4.1 全模式让公共服务上“货架”,24小时为民服务 254

14.4.2 抓网格化管理,促智慧城市建设 255

14.4.3 网格化服务管理让拉萨市民安全感高 257

14.4.4 实施“两集中”,促进城乡一体化 258

14.5 多元筹资,优配资源 260

14.5.1 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促进政府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261

14.5.2 发挥市场作用,让城市老家底变现 262

14.5.3 “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263

14.5.4 借力资本市场,新区建设看先导 264

展望 267

参考文献 271

附录一 全球智慧城市案例 277

附录二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文件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