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篇 节约型社会的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节约是经济实践的永恒主题 3
第一节 节约的实质 3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性矛盾 11
第三节 节约是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经济实践的永恒主题 14
第四节 节约是人生的永恒主题 19
第五节 永远弘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21
第二章 马克思的节约理论 24
第一节 马克思节约理论的主要内涵 24
第二节 马克思节约理论评价 34
第三节 马克思节约理论的现实意义 39
第三章 中国现代节约理论 48
第一节 毛泽东的节约理论 48
第二节 邓小平的节约理论 51
第三节 江泽民的节约理论 54
第四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节约理论的发展 56
第五节 我国经济学界对节约问题的探讨 61
第六节 中国现代节约理论评价 65
第四章 外国经济学及其他经济学的节约理论 73
第一节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节约理论 73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节约理论 77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节约理论 80
第四节 苏联及原东欧经济学关于节约的理论 81
第五节 部门经济学及有关边缘学科的节约理论 86
第六节 外国经济学及其他经济学节约理论评价 88
第五章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 92
第一节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的起源 92
第二节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体系的形成 97
第三节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104
第四节 中国传统节约理论评价 113
第六章 节约和浪费规律 119
第一节 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119
第二节 节约和浪费规律存在及作用的条件 123
第三节 节约规律 129
第四节 浪费规律 136
第七章 节约悖论批判 142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节约悖论批判 142
第二节 中国古代节约悖论批判 148
第三节 当前中国节约悖论批判 151
第四节 告别凯恩斯幽灵 160
第五节 人类必须永远节约 163
第二篇 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框架 169
第八章 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169
第一节 节约型社会的由来 169
第二节 理论界对节约型社会研究的主要内容 171
第三节 节约型社会的实质与内容 180
第九章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82
第一节 节约是缓解资源瓶颈的必然选择 182
第二节 节约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 192
第三节 节约有利于克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浪费 199
第四节 节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3
第五节 节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205
第六节 节约有利于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207
第十章 节约型社会的主体 212
第一节 节约型党政机关 212
第二节 节约型企业 220
第三节 节约型事业单位 226
第四节 节约型学校 229
第五节 节约型社区 233
第六节 节约型家庭 236
第十一章 节约型社会的制度 241
第一节 节约型社会的政治制度 241
第二节 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制度 246
第三节 节约型社会的法律制度 254
第十二章 节约型社会的体制 265
第一节 节约型所有制体制 265
第二节 节约型国有经济体制 268
第三节 节约型财税体制 271
第四节 节约型投融资体制 275
第五节 节约型外贸体制 278
第六节 节约型价格体制 281
第七节 节约型行政体制 284
第十三章 节约型社会的机制 290
第一节 节约型社会机制的内涵 290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实质 292
第三节 市场机制的节约机理 294
第四节 市场机制的节约功能 296
第五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节约作用 300
第十四章 节约型社会的政策 303
第一节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03
第二节 能源节约标准及政策 304
第三节 水资源节约标准及政策 307
第四节 原材料节约标准及政策 308
第五节 土地节约标准及政策 310
第六节 资源综合利用节约标准及政策 311
第七节 节约型社会的干部任用政策 313
第十五章 节约型社会的产业体系 316
第一节 节约型工业体系 316
第二节 节约型基本建设体系 321
第三节 节约型农业体系 323
第四节 节约型运输体系 329
第五节 节约型服务业体系 333
第十六章 节约型社会的资源管理系统 338
第一节 节约型社会资源管理系统的内涵 338
第二节 资源发展战略管理系统 340
第三节 资源探测管理系统 341
第四节 资源开采开发管理系统 343
第五节 资源加工管理系统 345
第六节 资源运输管理系统 347
第七节 资源使用监测管理系统 348
第八节 资源消耗预警管理系统 350
第九节 资源调节管理系统 352
第三篇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 357
第十七章 发展科学技术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35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节约机理与功能 357
第二节 科学技术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作用 365
第三节 影响科学技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原因 371
第四节 发挥科学技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作用的途径 375
第十八章 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384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节约内涵 384
第二节 马克思循环利用资源理论及其启示 386
第三节 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 393
第四节 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建设 398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配套政策 400
第十九章 树立节约观念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405
第一节 节约观念淡薄及其原因 405
第二节 加强节约的宣传和教育 413
第三节 深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研究 414
第四节 节约观念应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 417
第二十章 借鉴国外节约做法与经验,建设节约型社会 420
第一节 国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做法 420
第二节 国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经验 432
第三节 国外重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436
主要参考文献 440
后记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