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艺术总论自然之道——艺术的本质 2
山洞中的影子——客观精神说 4
日神的“梦”酒神的“醉”——主观精神说 7
生活是金条,艺术是钞票——模仿说 10
音乐赐予的灵魂——客观与主观统一 12
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5
怒其不争 哀其不幸——个性与共性统一 18
苏轼画朱竹——创作主体性 20
“气节之竹”——作品主体性 22
乌台诗案——欣赏主体性 24
从“黄金分割”看形式美——审美统一 26
自然之声的启迪——艺术源于模仿 28
象棋的传说——艺术起源于游戏 30
部落里的战争舞——艺术源于表现 32
山鬼——艺术源于巫术 34
筑城歌——艺术源于劳动 36
东坡错续菊花诗——审美认知 38
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审美教育 40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审美娱乐 42
韩娥之歌 伯牙之琴——美育与艺术教育 44
立体主义和相对论——艺术与科学 46
有井水处有金庸——艺术与文化 48
推销员变甲壳虫——艺术与哲学 50
千载莫高窟——艺术与宗教 52
纯洁的白茶花——道德与艺术 54
“刮痧”事件——现实与艺术 56
物理与绘画的“对撞”——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及区别 58
电视的发明——现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 61
中篇 艺术种类包豪斯主张——建筑 64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东方园林 67
路易十四的后花园——欧洲园林 70
美观与实用的转换——工艺 73
“托蒲赛”的红房子——现代设计 75
被当了灯座的青花瓷——实用性与审美性 78
李鸿祥的“石头猫”——表现性与形式美 81
圣·索菲亚大教堂——民族性与时代性 84
上帝吻过的声音——音乐 87
变成天鹅的美人——舞蹈 89
月光中的《月光曲》——抒情性与表现性 92
龙山脚下爱化蝶——表演性与形象性 94
百只骆驼绕山走——中国绘画 97
画出来的帷幕——西方绘画 99
罗丹为爱违背誓言——雕塑 102
阿富汗少女的眼睛——摄影 105
米芾高价买纸——书法 108
弄拙成巧“泥人张”——造型性与直观性 111
巨蛇、父子、拉奥孔——瞬间性与永固性 114
鼻毛老子——再现性与表现性 117
杀父娶母的悲剧诠释——西方戏剧 119
牡丹亭——东方戏曲 122
火车开出了银幕——电影 124
李安:以西方表达东方——东西方电影区别 127
风靡亚洲的电视剧《阿信》——电视 130
孔尚任的“案头剧本”——文学性与表演性 132
京剧——综合性与独特性 135
六月飞雪窦娥冤——情节性与男女主角 137
木兰从军——诗歌 140
老人、船、大海——小说 142
桃花源,理想国——散文 145
百年兴衰马孔多——间接性与广阔性 148
“黛玉葬花”——情感性与思想性 151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结构性 153
下篇 艺术系统梵高的一生——艺术家 156
巴金的家和他的《家》——艺术家的社会生活 159
伤仲永——才能与文化修养 162
章子怡当过两个月农村丫头——体验 164
春风又绿江南岸——构思 167
碧海青天夜夜心——审美意象 169
草圣张芝“临池学书”——传达 171
“笑面玉人”婴宁——形象 174
倒置的绘画——抽象艺术 177
黄陵庙前哀思长——灵感 180
长门赋——意识 183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无意识 185
“别是一家”李清照——艺术风格 187
达达是个玩具小马——艺术流派 189
互不认识的夫妻——荒诞派 191
狂飙突进运动——艺术思潮 193
青蛙塘里的波光闪耀——艺术语言 195
孙悟空的来历——艺术形象 198
美第奇教堂的雕刻——艺术意蕴 200
套中人——典型 203
蛙声十里出山泉——意境 205
杜甫的“万景皆实”——中国美学 207
忍辱负重太史公——中国艺术之“心” 209
六祖慧能创禅宗——中国艺术之“悟” 211
康士坦茨的美学家——艺术鉴赏 213
米开朗基罗的石头天使——鉴赏力的培养 215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鉴赏心理 218
老太太看川剧——审美注意 220
蔡邕听琴——感知 222
垓下之战之“四面楚歌”——联想 224
断臂维纳斯——想象 226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情感 228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理解 230
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审美直觉 233
琵琶弦外音——审美升华 236
柳永一曲,金主渡江——审美体验 238
阿尔弗雷德·凯尔和《三毛钱歌剧》——艺术批评的得与失 241
吴临之争——批评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