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隐逸的起源及其在战国时期的发展 17
一、隐逸及其早期文本 17
二、孔子的关键角色 24
三、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隐逸 32
四、战国时期的隐逸哲学 43
五、结论 57
第二章 前汉和王莽时期 70
一、被接受了的关于汉代的观点 70
二、原始资料的偏见 71
三、躬逢盛世 74
四、统一帝国中的个人选择 80
五、适时的隐逸 85
六、隐士顾问 90
七、无条件隐逸 92
八、察举制度和典范性隐逸的兴起 101
九、王莽以及对他的反抗 108
第三章 后汉时期 131
一、总的发展 131
二、王莽垮台后的隐士与权力之争 132
三、光武帝、明帝和章帝的态度 135
四、后汉中期:一个转折点? 140
五、乱世之适时隐逸 149
六、桓、灵时期政治上的党锢 152
七、儒家典范性隐逸 157
八、“百家”之学的影响 163
九、梁鸿 171
第四章 朝中隐士 189
一、东方朔与扬雄 189
二、后汉时期 199
结语 212
附录 223
朝代和帝王纪年表 223
参考文献 230
人名索引 258
主题索引 284
译后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