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析哲学的基本动机 1
1.1 真 1
1.2 句子 3
1.3 意义 6
1.4 命题 8
1.5 对命题的批评 10
1.6 语义三角 13
2 哲学分析的技术基础 16
2.1 真值函项 17
2.2 量词 21
2.3 存在 25
2.4 语义与句法 31
2.5 逻辑与知识 35
2.6 哲学分析的常识观点 39
3 古典实用主义 43
3.1 一般特征与哲学背景 44
3.2 意义理论 48
3.3 真理理论 53
3.4 知识论 60
4 分析哲学的开端 68
4.1 判断与真 68
4.2 涵义与意谓 73
4.3 思想 79
5 罗素:摹状词理论与构造主义分析 87
5.1 外在关系理论 88
5.2 本体论与语言 92
5.3 意义指谓论 97
5.4 摹状词理论 102
5.5 逻辑专名 108
6 罗素悖论与类型论 115
6.1 罗素悖论 115
6.2 逻辑齐性 117
6.3 简单类型论与分支类型论 119
6.4 类型论的后果 123
7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127
7.1 关系问题与形而上学 129
7.2 客体、事态与可能性 133
7.3 逻辑图像论 138
7.4 显示 144
7.5 逻辑 151
7.6 伦理学与哲学 161
8 维也纳学派与逻辑经验主义 169
8.1 哲学背景与动机 170
8.2 关于认知意义的可检验标准 175
8.3 形式的说话方式与本体论中立 179
8.4 内部问题、外部问题与约定论 182
9 蒯因:自然化的经验主义 187
9.1 分析性问题 188
9.2 意义整体论和行为主义 195
9.3 翻译的不确定性与指称的不可测知性 199
9.4 自然化知识论 203
10 戴维森:语言,世界与心灵 210
10.1 语言 210
10.1.1 彻底解释的基本思路 210
10.1.2 真值条件语义学 213
10.1.3 信念解释学 219
10.1.4 解释的不确定性 223
10.2 世界 225
10.2.1 关于语义和信念的外部论 225
10.2.2 三角测量法 230
10.2.3 对象 231
10.2.4 事实 233
10.2.5 事件 236
10.2.6 因果关系 240
10.3 心灵 243
10.3.1 关于心灵的理性假设 244
10.3.2 心灵的无律则性 246
10.3.3 物理主义一元论 248
10.3.4 物理世界中的心灵 250
11 克里普克:专名与模态 254
11.1 背景:可能世界 254
11.2 严格指示词 260
11.3 专名理论:模态论证 263
11.4 专名理论:知识论论证 272
11.5 因果命名理论与信念之谜 276
11.6 附录:普特南论自然类名 283
11.7 模态本质主义 286
12 维特根斯坦:实践与哲学 295
12.1 概念综观法 296
12.2 语言游戏:意义与用法 299
12.3 规则悖论 302
12.4 解释与实践 306
12.5 私人语言论证 308
12.6 私人经验 313
12.7 附录:摩尔关于知识的常识观点 319
12.8 世界图画 325
12.9 实践与哲学 328
13 日常语言学派 330
13.1 奥斯汀:述行语式 331
13.2 斯特劳森:描述的形而上学 335
13.3 塞尔:言语行为理论 342
13.4 塞尔论意向性 346
14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351
14.1 内部实在论与缸中之脑 352
14.2 实在论、意义与真 357
14.3 达米特的语义学反实在论论证 360
术语表 363
参考文献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