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1911—1931年) 1
故乡和家世 1
家庭和双亲 3
人小学念书 5
在太原明原中学 7
赴北京上高中 12
在北平上大学前后 15
在乡村当小学教员 19
第二章 地下工作和地方工作时期(1932—1940年) 22
初涉报坛 22
在《中报》和《新中报》 23
与宋月庭结成伴侣 25
在太原参加共产党 26
投身抗日救国文化运动 30
在战动总会 35
出任交城县抗日游击县长 37
在反顽斗争的日子里 40
第三章 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办报(1940—1949年) 44
受命创办《抗战日报》 44
在报纸初创的日子里 48
报纸创刊一周年 51
在整风运动中 55
艰苦的战时报人生活 59
抗战胜利前后 64
改名《晋绥日报》 71
土地改革与整党报道 78
开展反“客里空”运动(一) 83
开展反“客里空”运动(二) 88
创造和使用编者按 93
总结经验教训 99
毛泽东来到晋绥解放区 104
毛泽东对报社编辑人员谈话 107
毛泽东谈话之后 114
告别吕梁山 117
第四章 在新解放的大城市办报(1949—1954年) 122
进军大西南 122
新华日报回来了 127
报纸初创岁月 130
报纸创刊一年间 136
“二七”报告 144
注重开展通讯工作 151
三大运动宣传有声有色 155
组织典型讨论 165
大力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171
尖锐有力的批评报道 175
培养人才的摇篮 182
告别西南人民 188
第五章 调京主持光明日报(1954—1957年) 194
奉命接办《光明日报》 194
上任之初 197
尊重与信任知识分子 199
积极推进报纸改革 202
知识分子的春天 210
两个方针提出以后 216
参加毛泽东接见 220
结束在光明日报的工作 230
第六章 不平凡年代的大公报(1957—1966年) 237
受命于危困之时 237
上任初始三件事 239
做冷静的促进派 247
建立地方记者站 252
全国地方记者大会师 256
同地方记者的几次谈话 259
办好报纸的指针 270
总结地方记者工作 273
重视工农业宣传 278
毛主席批准创办《经济评论》 281
别具特色的国际宣传 284
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288
参加“四清”运动 294
第七章 在文化大革命风雨中(1966—1976年) 299
在文革初始 299
到人民日报工作 302
被揪回前进报 305
在学习班的日子里 307
逆境中的思考与追求 309
在北京市工作期间 311
第八章 晚晴里的风景(1977—1985年) 315
创办《财贸战线》报 315
《财贸战线》报的经济宣传 319
为冤假错案平反操劳 322
在从化温泉疗养 325
离休前后 329
新闻工作者的榜样 333
附录1 办好报纸的指针(1963年7月4日) 338
附录2 常芝青大事年表 349
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