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对象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研究视角 13
一、府际横向合作的国际实践 13
二、中国府际横向合作的动力和障碍 14
三、分权:破解中国府际横向合作障碍的政策工具 16
第三节 文献评述 17
第四节 研究前提和方法 20
一、研究前提 20
二、研究方法 24
第二章 决策、分权与政府合作的契合 25
第一节 决策理性与决策要素 25
一、决策与元决策 25
二、决策理性 26
三、决策要素 27
第二节 决策分类 44
一、私人决策与公共决策 44
二、单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48
三、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 50
四、博弈论:对群体决策的流行解释 53
第三节 决策机制与决策体制 58
一、决策机制与元决策 58
二、决策体制:一个重要的变量 59
三、决策权分配 64
第四节 地方自治与分权 70
一、地方自治的理论分野 70
二、中国地方自治实践的历史回顾 71
三、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 72
四、联省自治 74
五、新中国对地方自治的宪政选择 75
六、宪政上的三种自治政权或者组织 77
七、村委会自治的制度基础 82
八、地方政府分权的制度保障 83
第五节 地方公共事务 86
一、地方公共事务的属性和范围 86
二、分权对地方公共事务的影响 90
三、奥茨分权理论与区域偏好选择 96
第六节 区域经济合作与决策 97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 97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98
三、跨区域经济事务冲突 105
四、地区间差异 107
五、决策与政府合作的契合 108
第三章 决策体制的制度安排 112
第一节 决策主体与宪政结构中的政府 112
一、决策主体 112
二、宪政结构 113
三、纵向政府关系 115
四、横向政府关系 121
第二节 利益关联方 130
一、政党与党政负责人 130
二、跨区域经营的企业 134
三、国有企业与分权的关联 139
四、公众参与和地方治理 145
五、地方行业协会 149
六、基于特殊因缘的非正式组织 151
第三节 决策权的制度安排和变迁 153
一、决策权的制度安排 153
二、变迁的决策权 162
三、决策责任和问责制 168
第四节 决策形式与契约治理 171
一、决策形式的正式安排 171
二、决策形式的非正式安排 172
三、契约化决策 175
第五节 科学与民主的决策过程 179
一、决策动议的提出和审查 180
二、决策方案的讨论与决定 182
三、决策决定的披露 185
四、公众参与和区域合作决策 186
第四章 制度变迁伴生的决策模式 190
第一节 政府管制型经济合作的决策模式 190
一、毗邻省区粮食收购价格协调决策制度 191
二、上海—云南对口扶贫协作制度 197
第二节 市场推动型经济合作的决策模式 203
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204
二、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 215
第三节 省际利益冲突协调的模式探索 221
一、北京938路支5线公交车廊坊遇阻事件 221
二、湘鄂边界淋溪河水电站开发矛盾协调会 230
三、小结 236
第五章 决策改革:分权与政府合作的制度走向 239
第一节 决策制度的改革原则 240
一、统筹兼顾、分类推进的原则 240
二、效益为主,兼顾公平、民主的原则 241
三、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242
四、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43
五、尊重国情与合理借鉴的原则 244
第二节 分权与政府合作的制度走向 245
一、加强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和宏观指导 245
二、通过细化制度明确地方自治权力 250
三、拓宽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 255
四、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有机统一 257
五、构建正式区域性管理机构 259
六、制度创新跟进改革需求 264
结束语 267
参考书目 270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