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建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5106333
  • 页数:1035 页
图书介绍:

序言 1

总论 5

一、管理强弱是企业当前成败的主要缘由 5

(一)宏观上的原因可以造成前进障碍,但是不会把道路堵死 5

(二)当前成败的主要缘由在管理 6

二、管理是企业中定位最高的科学 9

(一)管理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起点、集大成、新开端 9

(二)管理是企业中定位最高和开发早的科学 12

三、加强科学管理,兴国振企的共识 20

(一)中国领导人无不重视企业管理 20

(二)成功的企业家和学者无不重视企业管理 24

(三)发达国家的企业家和学者无不重视企业管理 27

四、从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看企业管理的统帅地位与作用 33

(一)从属性和职能的多重性特征,看企业管理的统帅地位与作用 33

(二)从整合性特征,看企业管理的统帅地位与作用 52

(三)从实践性特征,看管理的统帅地位与作用 66

上卷 管理与改革 77

第一章 管理与改革是一部同步发展的历史——总结过去(1978—2000年) 77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改革同时拉开帷幕(1978—1991年) 77

第二节 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到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新阶段(1992—2000年) 87

第二章 管理与改革是一部同步发展的历史——创新未来(2001年—) 98

第一节 当前国企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99

第二节 新世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同步创新 107

第三章 改革突破离不开管理决策 122

第一节 科学决策要充分发挥管理的能动作用 122

第二节 改革突破离不开管理决策 131

第三节 选准切入点方能势如破竹 136

第四章 改革深化要求管理创新(之一) 143

第一节 观念创新——从转移型思维到创新型思维 143

第二节 制度创新——从传统工厂型管理到现代化公司型管理 146

第三节 取向移位——从计划导向到市场导向 148

第四节 职能扩大——从被动完成任务到自主战略决策 153

第五章 改革深化要求管理创新(之二) 157

第一节 领域拓宽——从运营产品到经营资本,面向国内国际大市场 157

第二节 方位增加——从单一化生产到多角化经营 163

第三节 手段更新——从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网络化 169

第六章 改革深化要求加强战略管理 176

第一节 战略管理是企业走进市场的第一任务 176

第二节 战略制订中的科学管理 182

第三节 战略实施中的科学管理 191

第七章 改革促进发展——管理任务的中心点 197

第一节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8

第二节 改革与发展的互动作用 201

第三节 把改革调动起来的积极因素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8

第八章 优化配置劳动资源——管理不能回避的难点 216

第一节 人是企业之本和最宝贵的财富 220

第二节 人在合理的劳动结构中才是财富 226

第三节 企业在岗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 230

第四节 失业人员的社会化再配置 236

第九章 高素质的领导班子——科学管理的关键之点 236

第一节 选准好领导,配置好班子 239

第二节 企业领导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243

第三节 既要注重个人素质,也要注重结构优化的整体素质 248

第四节 认真改进选择企业领导班子的民主方法 252

第十章 从严治厂——科学管理的不变定律 252

第一节 “严”是科学管理的不变定律 258

第二节 严之有理,严之有据 265

第三节 严之有度,严之有的 272

第四节 严之有情 278

第十一章 铸造精神支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78

第一节 企业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和细胞 283

第二节 企业文化——企业的前冲力和凝聚力 288

第三节 培育正确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念 294

第四节 树立争一流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 301

案例一 大庆油田依靠职工,“三老四严”谱新篇 301

一、建立规范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岗位责任制大检查 301

二、坚持科技领先,实施科技兴油战略,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302

三、以改革促发展,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303

案例二 模拟市场成本管理,带动改革深化与全面发展——邯郸钢铁集团公司改革经验剖析 305

一、面向市场,挖潜增效,实行模拟市场成本管理 305

二、从成本管理切入,加大改革力度,深化企业改革 308

三、成本管理和改革深化使邯钢发生显著变化 311

四、邯钢成本管理和改革深化的特色 315

案例三 改革促进管理,管理推动改革——海尔集团公司成功之路探析 318

一、变革忽视质量的旧意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319

二、变革旧制度,实行“动态转换”的员工管理新制度 321

三、变革脱离市场、封闭停滞的技术落后状况,实行不断开拓创新的技术管理制度 322

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324

五、变革“火车头式”的兼并联合的旧思路,坚持“组建联合舰队”的规模扩张战略 326

案例四 有行业特色的同仁堂企业文化 328

一、同仁堂企业文化的渊源 328

二、同仁堂的企业精神 331

三、同仁堂的企业形象 332

四、新时代的同仁堂 332

案例五 民主管理的新尝试——武钢推行“值班厂长”制 335

一、“值班厂长”的提出,是民主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335

二、“值班厂长”的实施,为职工更好的参政议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36

三、“值班厂长”效应,来自高素质的职工代表 337

中卷 管理与改组 341

第一章 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正处在改组带动期 341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几个主要障碍 341

第二节 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基本特点 346

第三节 改组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354

第二章 精心策划,把企业改组与改革结合起来 363

第一节 要素重组,建立母子公司产权制度 363

第二节 机构重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371

第三节 利益重配,规范公司制的分配制度 376

第三章 微观宏观有机衔接,把企业改组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384

第一节 企业改组要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384

第二节 按结构优化要求改组劳动资源 388

第三节 按结构优化要求改组技术资源 401

第四章 面向两个大市场,把企业改组同规模扩大结合起来 410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 410

第二节 改组是企业扩大规模的最快途径和机遇 416

第三节 以市场为导向,把改组同企业规模扩大有机结合 421

第五章 掌握全局,把改组同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结合起来 425

第一节 我国地区经济布局的由来与现状 425

第二节 企业要通过改组促进地区经济布局合理化 430

第六章 统筹规划,把改组同城市综合改革结合起来 445

第一节 国企改组要同城市的战略规划相衔接 445

第二节 国企改组给城市经济带来的影响 450

第三节 我国城市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460

第四节 顺应中国城市的特点,在国企改组中引导劳动力和存量资本科学流动 469

第七章 立足现代市场制高点,将企业改组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 474

第一节 现代经济发展趋势与市场竞争特点的变化 475

第二节 企业的改组决策要把技术资源优化配置放在首位 481

第三节 国企改组与技术改造相结合,重点是缩短与国际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 492

第八章 实施企业集团战略 496

第一节 企业集团及其特征 496

第二节 企业集团的重组模式 503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组建途径 511

第九章 强强联合型企业集团的组建与管理 518

第一节 强强联合型企业集团的内涵与组建 518

第二节 产权结构的现状与规范 526

第三节 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与规范 531

第十章 大型核心企业主导型集团的组建与管理 538

第一节 大型核心企业主导型集团的组建 538

第二节 大型核心企业主导型集团的结构 544

第十一章 股份合作制在改革改组中的地位 547

第一节 股份合作制在改革改组中的作用与主要形式 547

第二节 股份合作制的特征与运行机制 554

第三节 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改组中的问题及对策 566

第十二章 企业集团发展的基础:规范的产权结构 577

第一节 所有制、所有权、产权 577

第二节 所有权与代理权职能分开 582

第三节 相对强化劳动权 589

第十三章 企业集团管理的主要特征 595

第一节 企业集团管理的法人性 595

第二节 企业集团管理的战略性 599

第三节 企业集团管理的混合性 605

第十四章 加强集团管理的主要任务 610

第一节 大力培育和重组市场主体 610

第二节 大力提高顶端人物和顶端班子的水平 615

第三节 新三会、老三会协调运行 621

案例一 一流的管理创一流的企业——宝钢企业管理创新纪实 628

一、投产初期 628

二、迅速发展时期 633

三、平稳发展时期 638

案例二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依靠技术领先占领市场的战略管理 642

一、课题提出 643

二、组织实施 643

三、成果总结 654

案例三 天津美纶模式 655

一、美纶模式及其实际运作 655

二、现代化企业家的博大胸怀 658

三、天津人精神世界的磨合 662

案例四 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运用产权交易型发展战略,形成规模经营 665

一、产权交易型发展战略是企业超常发展的战略 665

二、企业兼并,优胜劣汰,是企业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666

三、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顺利实现兼并成都油漆总厂 667

四、进一步抓好资本经营,组建企业集团,实现企业超常发展 669

案例五 转变观念 锐意创新——上海宝钢益昌薄板有限公司的经验剖析 670

一、资产重组前益昌公司概况 670

二、资产重组后宝钢益昌公司概况 671

三、宝钢益昌公司资产重组初见成效的体会 677

案例六 从横向联合到集团作战——东风汽车公司集团化道路的探索 678

一、效益:组建集团的出发点 678

二、战略:集团发展的灵魂 680

三、公共利益:集团生存的根基 681

四、靠什么凝聚企业:核心企业的核心能力 682

五、用什么联结企业:产品、技术、成本 683

六、母子公司管理体制:集团成长的保障 685

下卷 管理与技术改造 689

第一章 充分认识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89

第一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689

第二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693

第三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 697

第四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扩大内需,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699

第五节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改革、改组深化的迫切需要 701

第二章 加速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改的内在动力 705

第一节 加速确立企业在技改中的主体地位 705

第二节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711

第三节 若干对策思考 721

第三章 加强技术改造战略管理,提高项目决策准确率 729

第一节 坚持技改投资决策科学化 729

第二节 提高市场预测水平 740

第三节 投资效益的评价与决策 747

第四章 加强技改工程的实施管理,提高成功率 751

第一节 加强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751

第二节 改善项目实施管理,提高技改投资效益 757

第三节 规范工程招标投标管理 763

第四节 深化企业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为提高技术改造成功率增添动力 766

第五章 加强验收达标管理,提高回报率 771

第一节 达标管理的意义 771

第二节 强化基础工作与达标管理 773

第三节 设备运行达标与设备维护 777

第四节 优化原料工艺参数与动力平衡 782

第六章 技改中相关因素要紧密结合 787

第一节 以增量优化存量,技改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787

第二节 加强规划,远期目标同近期目标相结合 793

第三节 高起点、系列化与经济适用相结合 796

第四节 引进、消化与创新相结合 799

第七章 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804

第一节 正确处理一般和重点的关系 804

第二节 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809

第三节 正确处理国产和引进的关系 812

第四节 正确处理加强领导和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关系 814

第八章 生态化是企业技改的一个重要目标 81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生态化 817

第二节 生态化企业的基本要求和战略措施 822

第三节 关键在于建立生态化的企业机制 830

第九章 遵循市场规律,规范技改主体自身的投资行为 836

第一节 从实际出发拓宽投融资渠道 836

第二节 建立投资风险自我约束机制 842

第三节 建立技改投资项目的自我评估体系 851

第十章 加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858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内涵 858

第二节 加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861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形式 871

第四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与考核 875

第十一章 加大外资利用力度提高利用质量 878

第一节 积极吸引外商参与国企技术改造 878

第二节 引进应以优化投资结构为导向 881

第三节 引进应以高新技术为主导 883

第四节 技术引进要与消化创新相结合 886

第五节 切实维护三资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889

第十二章 继续改善企业技术改造的外部环境 891

第一节 彻底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 891

第二节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898

第三节 采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 902

第四节 完善企业技术改造的社会支撑体系 908

第十三章 高科技企业及其管理特点 912

第一节 高科技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913

第二节 高科技的产业化 916

第三节 高科技企业管理的特点 929

第十四章 企业要始终把“第一生产力”摆在发展首位 935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的时代意义 936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涵分析 939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外延分析 944

第四节 企业要坚持“三个第一”始终把“第一生产力”摆在发展首位 948

第十五章 企业科技贡献率评估问题 955

第一节 科技贡献率正确评估的意义 955

第二节 国内外科技贡献率评估方法简况 956

第三节 企业科技贡献率测算方法 967

第四节 企业科技贡献率评估试探 970

案例一 用高新技术托起中国烟草业的希望之星——云南玉溪红塔烟草集团发展的启示 976

一、把高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作为企业发展生死攸关的关键,作为创名牌、塑名流企业的基础 977

二、敢为天下先,确立风险意识,率先走向市场经济,企业积极主动成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979

三、确立超前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机遇,抢占技术制高点 980

四、适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敢于争夺“第一名牌”,战胜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985

五、注重技术集约化经营,进行周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 986

六、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技术进步的源头 988

案例二 宝钢致力创造绿色生态环境 991

一、种植绿化对环境的美化与净化 992

二、宝钢绿化生态工程的特色 993

三、妥善处理“三废”,优化环境 995

四、综合利用工业“三废”,净化环境 996

五、宝钢创造绿色生态环境的经验 998

案例三 武钢在高起点上引进、消化、创新 999

一、在技术构成决策上,坚持高起点 999

二、在整体力量构成决策上,坚持“软硬兼施”,以人为本 1001

三、在企业技术合力决策上,坚持系列化 1004

四、在引进与自力关系上,坚持不断创新 1005

五、在投资决策上,坚持滚动发展 1007

六、在改造目标决策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1008

案例四 提高管理水平,以生产力理论促进企业发展——青岛喜盈门集团的主要经验 1011

一、不断进行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创新 1011

二、紧盯市场,不断拓展营销渠道 1012

三、通过租赁、兼并、引资壮大企业规范 1013

四、加大智力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 1014

案例五 三峡一期工程建设中的接力技术研究与应用 1015

一、前言 1015

二、接力技术的引进 1016

三、接力运行机制的建立 1019

四、接力技术应用的主要类型 1022

五、应用的主要体会 1024

六、结语 1028

主要参考文献 1029

后记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