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卫生应急救援 3
第一章 地震后面临的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 3
第一节 地震造成的人身伤害 3
第二节 地震后面临的医疗问题 4
第三节 地震后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 8
第二章 地震灾害的卫生应急准备 11
第一节 地震前应急物资的储备 11
第二节 地震前应急装备的准备 14
第三节 地震前人员队伍的建设 19
第四节 地震前人员培训与演练 21
第五节 地震发生后的卫生应急保障 27
第六节 地震卫生应急保障注意的问题 28
第三章 地震灾害后的紧急医疗救援 32
第一节 紧急医疗救援网络 32
第二节 地震灾害后紧急救治单元组建和使用 33
第三节 地震灾害后的院前急救 44
第四章 地震灾害后的应急卫生防疫 65
第一节 应急卫生防疫组织体系 65
第二节 应急卫生防疫模式 67
第三节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71
第四节 环境整治、消毒和病媒生物控制 76
第五节 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安全 85
第六节 疾病监测与应急免疫 93
第七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 100
第五章 地震灾害后应急救援的平通模式 118
第一节 产生背景 118
第二节 具体做法 118
第三节 实际效果和意义 119
中篇 功能恢复重建 123
第一章 医疗服务功能的重建 123
第一节 地震给医疗服务带来的损失 123
第二节 医疗服务重建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 125
第三节 地震灾害后临时医疗场所设置的标准 126
第四节 板房医院院内感染管理 128
第五节 地震灾害后临时性医疗场所管理操作要点 135
第二章 疾病控制 136
第一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6
第二节 疾病控制机构过渡用房的建设 137
第三节 疾病控制机构永久性基本建设 138
第四节 疾病控制三大体系的恢复 141
第五节 灾后疾病控制的工作要点 144
第六节 疾病控制工作重建的评估 151
第三章 卫生监督功能恢复重建 153
第一节 地震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造成的破坏 153
第二节 地震后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恢复重建的基本要求 158
第三节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功能恢复重建的具体方法 161
第四节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功能恢复重建的效果评估 164
第四章 功能恢复重建中的外援模式 166
第一节 功能恢复 166
第二节 恢复重建 166
第三节 能力提升 168
第四节 “绵竹模式”的成效 168
下篇 地震相关疾病的防治 173
第一章 地震相关的外科疾病(一) 173
第一节 概述 173
第二节 骨折总论 174
第三节 骨折的早期急症 186
第四节 上肢骨折 192
第五节 下肢骨折 195
第六节 脊柱及骨盆骨折 198
第七节 骨折的远期并发症 200
第二章 地震相关的外科疾病(二) 207
第一节 腹部损伤 207
第二节 颅脑损伤 212
第三节 胸部损伤 222
第三章 地震相关的传染性疾病 230
第一节 概论 230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33
第三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238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242
第五节 霍乱 247
第六节 伤寒与副伤寒 252
第七节 鼠疫 257
第八节 急性甲、戊型病毒性肝炎 261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65
第十节 狂犬病 269
第十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273
第十二节 疟疾 278
第十三节 黑热病 283
第四章 地震相关的皮肤疾病 287
第一节 脓疱病 287
第二节 疥疮 288
第三节 毒虫叮咬 289
第四节 湿疹 289
第五节 带状疱疹 290
第六节 体癣、股癣 291
第七节 手足癣 292
第八节 丘疹样荨麻疹 293
第九节 荨麻疹 294
第五章 地震相关的五官科疾病 295
第一节 眼外伤 295
第二节 感染性眼病 301
第三节 耳外伤 303
第四节 鼻外伤 304
第五节 鼻出血 307
第六节 喉外伤 310
第七节 喉梗阻 313
第八节 气管切开术 315
第六章 地震相关的心理干预 320
第一节 地震对人群的心理影响 320
第二节 地震后心理救援及其策略 321
第七章 地震相关的康复训练 326
第一节 康复评估 326
第二节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331
第三节 物理治疗——理疗 337
第四节 作业治疗 341
第五节 常用矫形器介绍 343
第六节 骨折的康复 344
第七节 截肢后的康复 349
第八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 354
第九节 神经损伤的康复 360
第十节 脑外伤的康复 362
第十一节 地震后常见康复问题的处理 365
附录一 震后自救 368
附录二 震后互救 371
附录三 汶川地震现场检伤方法和分类标准 372
附录四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急救检伤分类标准 374
附录五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