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三个老作家 3
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与《芸斋小说》的心理依归 3
汉语的被忽略与汪曾祺的抗议 16
蝴蝶为什么美丽——王蒙小说创作历程回顾 19
第二辑 从一本书谈一个作家 51
声音·民间·退化——莫言《檀香刑》里的一地猫声 51
“乡土文学”转变的可能性——尤凤伟《泥鳅》散论 62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王蒙《青狐》读后 72
红色经典的隐秘遗产——从《笨花》看铁凝 79
回乡者·亲情·暖昧年代——评魏微小说集《姊妹们》 92
不够破碎——由阿来短篇小说集《格拉长大》说起 104
岂敢折断你想象力的翅膀——从苏童《碧奴》反观苏童的创作 113
文学共同体破裂之后——从《刺猬歌》看张炜的转变 117
生出没有懊悔的后悔来——读东西《后悔录》 122
关于余华《兄弟》的两篇随想 127
向坚持“严肃文学”的朋友介绍安妮宝贝——关于《莲花》的几个问题 135
你硬着颈项要到几时——评张生的《乘灰狗旅行》 142
一种“上海文学”的诞生——读陈丹燕《慢船去中国》想到的 152
几何学家刁斗——简评刁斗《的》 159
第三辑 作家短论 165
王蒙:说出复杂性 165
张承志:无神时代的精神圣徒 170
张炜:民粹主义者的批判及其困境 173
王安忆:感觉穿上了思想的外衣 176
贾平凹:失真走调的纸上秦腔 180
王朔:左右为难一俗物 183
刘震云:草民的立场与局限 185
莫言:乡村知识阴郁的转述者 187
韩少功:超越修辞学 189
马原:以公开的方式营造神秘 192
洪峰:荒漠时代的那希索斯 194
朱苏进:在绝望中诞生的精神 196
李锐:“自己说话”及其限度 198
孙甘露:酿造语言的烈酒 201
陈村:都市弱型的抗议者 204
刁斗:窥视者的叙述 206
苏童:在过去时代的阳光下行走 208
余华:面对苦难的言与默 210
残雪:捏住“众数”的咽喉 212
池莉的有限招数 214
热爱细节的张生 216
西飏的逛街小说 220
让人恐惧的海力洪 222
王宏图的疯狂与分寸 225
张曼:于繁华的边缘寻找孤寂 227
阎连科:乡土中国的寓言化叙事 229
汪淏:一代人的悲哀与忍耐 231
谈瀛洲的笔调 233
第四辑 南京/上海作家群研究 237
卑污者说——韩东、朱文与江苏作家群 237
全面接受王安忆意味着什么 241
赵朴斋的身段——上海文学的狭斜小径 243
第五辑 关于批评 253
我们还缺乏谈论文学的合适语言 253
“中国批评”之一瞥 256
被委以重任的文化 267
惊慌失措的文化 270
批评五噫 273
第六辑 文坛掠影 287
“人”、“鬼”、“神”及其他——近年中国文坛掠影 287
垃圾·烂苹果·精神之脸·中国当代文学 301
生涩朴讷与烂熟流丽——为“新概念作文大赛”举办十周年作 311
请看人情大国的情感归属——《2002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读后 314
中国文学暖昧的“回归”——2006文坛一瞥 319
第七辑 海外华文文学散论 325
“奇特的”、“色情的”世界华文文学——评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 325
谈哈金并致海内外中国作家 333
给“海外华文文学”打点折扣——评余曦长篇小说《安大略湖畔》 341
远离故土,如何写作——《黄惟群作品自选集》序 345
在失败中看清自己——张劲帆小说集《初夜》序 351
不止舔痛——评夏儿长篇新著《望鹤兰》 359
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