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1
第一章 我军对军衔制的首次尝试 1
一、等级制度在红军中的发展 1
建军之初的军事共产主义 2
粗略的待遇等级区分 3
开始在高级干部中实行津贴制度 5
全军开始实行津贴制度 8
“高薪族”最高可拿百元津贴 8
二、红军改编:换帽徽勉为其难,戴军衔遥遥无期 10
由改编引起的新问题 10
“纸上谈衔”以应急 12
“空头军衔”的有趣回忆 13
三、第一次正式部署军衔制,历时三年而未果 15
雷厉风行的开端 15
“马拉松”式的军衔评定 18
历时三年未果的原因 19
四、从毛泽东参加八路军少校的追悼会说开去 21
授予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军衔称号 22
王明戏称“一门两中将” 23
“感情上难以接受”的上尉衔 24
佩戴苏军军衔符号的中国军队 26
用军衔符号“瞒天过海” 29
第二章 短暂的二次评衔:因和平而来,随内战而去 33
一、为在国民党“国防部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再次评衔 34
二、评衔工作因战火而自动终止 35
三、部分单位自行建立过等级制度:“我们是革命的等级” 39
四、临时授予少数人员军衔称号 41
授予彭真、陈云等六人将校军衔 41
授予军调部工作人员军衔称号 42
第三章 漫长而曲折的军衔制准备工作 47
一、“台阶工程”为军衔制的大厦筑底 48
是直接评定军衔还是先评定级别 48
建立“宝塔”形的等级体系 50
几类特殊人员的评级 52
军队级别功能被弱化 54
二、首次立法与两次延期 55
未最终成形的一部军衔制度立法文件 55
评衔工作两次延期 58
三、评衔工作再启动 59
“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60
苏联顾问的“保密”与“苏式”军衔 61
四、规范军官职务编制军衔 63
编制为将官军衔的职务 63
编制为校官军衔的职务 64
编制为尉官军衔的职务 65
五、关于军衔的授予、升降、剥夺 66
首次评定军衔的标准 66
军衔的晋升 68
军衔的降级和剥夺 69
六、制定军衔的标志符号 70
军官军衔肩章 70
军官和士兵军衔领章 71
军兵种及专业勤务符号 73
七、准备实授时再生变化 74
毛泽东说“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 74
未设置兵种元帅 75
准尉:1955年军衔家族中的“黑户” 76
不设准将设大校: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家 77
第四章 新中国开国将帅和校尉官诞生纪事 79
一、获得军衔称号相当不易 82
六类人如愿以偿 82
五类人遗憾终身 82
1952年评定的级别是决定军衔高低的重要因素 83
同是准兵团级,为何只有一人评为上将 84
揭开“少将标准”的神秘传闻 85
二、对特殊人员的特殊政策 86
妇女干部获军衔称号者寥寥 87
兼军队职务者“评而不授”的计划落了空 88
转到地方工作的军队高级指挥员评衔内幕 89
国民党起义和解放军官的军衔授予 91
对其他特殊人员授予军衔的规定 93
三、军衔授予:国庆六周年前后展开 94
元帅军衔的酝酿和确定 94
将官名单的最后敲定和排序 98
校尉官军衔的审批程序有所简化 100
隆重庄严的授衔仪式 101
在异国他乡举行的授衔仪式 106
四、有关授衔的两则释疑 108
林彪的元帅军衔还算不算 108
钱学森有没有“中将军衔” 109
第五章 授衔中的让衔佳话 112
一、元帅让衔: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113
徐向前: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113
罗荣桓:“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 114
彭德怀:我够不上元帅 114
叶剑英:恳求“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 115
二、大将让衔: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 116
许光达:“降衔申请”言辞恳切 116
徐海东:对授大将“感到有愧” 118
三、让上将衔:徐立清的“两个金豆的含量不一般” 119
四、中将让衔:孔庆德说“能授予校官就不错” 122
五、少将让衔:我们没有权利向党争名争利 124
李逸民:大度不争衔 124
白志文:评个少将就应该知足了 124
颜文斌:伸手向组织要是不光彩的 125
肖选进:大校军衔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至高荣誉 126
六、老红军授尉官:为革命无怨无悔 126
第六章 军衔制度从取消到恢复 128
一、一路“绿灯”的军衔制取消过程 129
军衔制生存的土壤被政治气候板结 129
取消军衔制动议的提出 131
改革军官薪金制度,停止授衔、晋衔 132
完成取消军衔制的法律手续 133
二、取消军衔制后的等级制度 134
国家机关行政干部级 134
职务等级制度 137
三、恢复军衔制:积极准备,谨慎从事 140
中央军委做出恢复军衔制的决定 140
成立恢复军衔制领导和办事机构 141
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 142
四、实行新军衔制:军衔立法文件八年出台 144
酝酿起草阶段:反复修改20多稿 144
研究论证阶段:摒弃50年代旧模式 145
实施准备阶段:万事俱备待春风 147
第七章 新军衔制度的实施 149
一、等级设置之“新” 149
最高设到上将 151
一级上将设而未授后被取消 152
为稳定基层干部队伍而不设大尉 153
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154
二、第二次授衔:新时代,新气象 158
统一规定节点时间 158
从严把握授衔标准 160
隆重俭朴而统一的授衔仪式 163
共和国女将军:两世同堂话今昔 164
三、不多见的“Y”字符号 169
预备役军衔制度的历史 169
预备役军衔为何只设到少将 170
预备役军衔的标志及佩戴 171
四、军官军衔从少尉塔底升到上将塔尖需要多久 172
军官军衔晋级期限的历次规定 173
高级军衔晋升情况 173
五、略谈降低、取消、剥夺军衔问题 174
不犯错误能不能降低军衔? 174
取消军衔是不是一种处分 176
剥夺军衔是对犯罪军人的一种刑事处罚 176
六、新军衔制的标志符号及佩戴 178
肩章的等级标志 178
军衔的类别符号 179
07式军衔佩饰标志 180
一度被忽视的退役军官着军衔服饰的权利 184
第八章 从“文职将军”和“航天将军”谈起 197
一、文职将军:说法欠妥,但事出有因 198
文职干部穿不穿军装的争论 198
“将官服装校尉帽”的高级文职干部 200
“文职将军”说法的产生及正误辨析 201
二、我军的文职制度能否产生“文职将军” 203
为什么要实行文职制度 204
文职干部的等级设置 206
我军独特的文职干部军籍保留制度 208
解放军中的“白领”:无军籍的文职人员 209
三、航天将军:解放军中终究会出现的一种将军类别 211
等级家族新成员:航天等级 211
航天等级的晋升 212
航天等级的功能和待遇 213
预言:“航天将军”终究会出现 214
第九章 士兵新军衔制的两度变迁 215
一、三改士官军衔:中国军队不再有“军士” 215
二、士官制度改革:部队活力的源泉 217
原有士官制度存在四大缺陷 218
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有力举措——分期服役 219
军中出现女士官 219
三、“最牛的兵”:新时期士官掠影 221
“航模通”吴宪枝 221
“水下蛟龙”王顺喜 222
爱民模范张承用 223
空调专家叶枝洪 224
“士兵导弹专家”李忠文 225
“攀登现代作战高峰的勇敢战士”宗道辉 227
“士官专家”朱桂全 228
“战鹰安全守护者”张新员 229
“风口浪尖弄潮儿”陈列周 230
超级女兵文敏 231
第十章 人民解放军中的“双料”将帅 234
一、两国将军 234
二、两期将帅 237
朱德 237
刘伯承 239
贺龙 240
叶剑英 241
萧劲光 242
三、两军将军 343
陈明仁 243
陶峙岳 244
董其武 245
孔从洲(原名孔从周) 246
韩练成 247
曾泽生 247
廖运周 248
林遵 248
张世珍 249
魏镇 249
王启明 250
白天 250
四、两度将军 251
洪学智 251
张震 252
秦基伟 253
刘华清 253
郭林祥 254
尤太忠 255
李德生 256
王诚汉 256
向守志 257
李耀文 258
徐信 258
刘振华 259
张伯祥 260
附录一 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将人员名单 261
附录二 黄埔军校出身和出国留学的我军将帅 263
黄埔军校出身的开国将帅 2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国留学人员 2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国留学人员 267
后记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