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环境生态学的产生、定义及发展 1
1.2环境生态学的内容、任务及研究方法 4
第2章 生态因子与种群 10
2.1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 10
2.2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11
2.3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14
2.4种群和种群数量统计 15
2.5资源环境与人口容量 19
2.6生态位 21
第3章 生物竞争与群落结构 25
3.1种内关系 25
3.2生物竞争理论 31
3.3生物群落组成 44
3.4生物群落结构与干扰 45
第4章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模型 50
4.1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 50
4.2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概念 51
4.3生物生产力模型 60
4.4陆地碳循环模型 67
4.5典型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和模型 75
4.6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 97
第5章 海洋环境生态及其模型 115
5.1水生生态系统碳收支 115
5.2海洋生物和碳循环模型 116
5.3耦合大气环流碳循环模型 122
5.4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122
第6章 生态系统元素循环及动力学模式 127
6.1各圈层碳、氮库存量的计算方法 127
6.2碳、氮流通率的计算方法 129
6.3区域生态系统元素循环动力学模式 136
6.4区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及动力学模式 146
6.5数学模式中的子项及其参数化方法 154
6.6京津渤区域生态系统N流量平衡研究举例 157
第7章 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输送观测及计算方法 161
7.1太阳辐射能在生态动力源中的作用 161
7.2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输送的观测 167
7.3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输送的计算 173
第8章 城市环境生态与城市化发展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226
8.1城市环境生态的特点和研究的紧迫性 226
8.2国际城市环境与生态研究的进展 227
8.3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28
8.4生态城市概念 233
8.5城市环境生态规划 236
8.6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计算模型 241
8.7城市化发展对区域气候影响 242
第9章 全球变化研究与模式 259
9.1全球变化研究目标、研究现状、科学问题与发展趋势 259
9.2全球变化的模式研究方法 269
9.3区域气候变化的模式研究方法 278
9.4陆面过程的模式 282
9.5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耦合模式(CMSVAS)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