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文化对生态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历史回顾 1
第二节 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 8
第三节 文化制衡与生物制衡中的族群生计 116
第二章 生态环境的改性与侗族传统生计的嬗变历程 23
第一节 侗族先民百越族群的滨水渔猎文化 25
第二节 滨水渔猎文化向低山丛林狩猎—采集文化的转型 28
第三节 低山丛林狩猎—采集文化向湿地游耕文化的转型 35
第四节 山地与坝区林粮兼营的农耕文化 47
第三章 稻鱼鸭共生的稻作农业 62
第一节 山地泽生生态系统的文化构筑 62
第二节 稻鸭鱼共生结构的生计资源配置 65
第三节 侗族社区传统糯稻的民间保存 75
第四节 传统珍稀糯稻丢失的文化思考 882
第四章 生计方式的积累创新与优化配置 94
第一节 生计方式的经验积累 94
第二节 生计方式的适应性创新 107
第三节 生计方式的优化配置 117
第五章 社区生计安全的生态保障 129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是生计安全的前提 129
第二节 水土资源储存是生计安全的基础 135
第三节 资源均衡利用是生计安全的结果 140
第六章 社区生计安全的文化支撑 148
第一节 生计安全的生存权利 149
第二节 生计安全的社会保障 161
第三节 生计安全的社区规则 170
第四节 款约与侗族传统生计方式的和谐运行 179
第七章 传统生计方式的文化价值 199
第一节 经济总是沉浸在文化的汪洋大海里 199
第二节 生计理性与文化选择 210
第三节 生计实践中的文化逻辑 221
结语:选择了一种生计方式就是选择了一种文化 231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