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反思: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家骥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22054981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澜沧江流域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国家权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一项总结性成果。

第一章 发展理论探讨 1

第一节 主流发展理论述评 2

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发展理论 3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5

三、文化价值观与发展 8

四、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理论 13

五、现代化理论 16

六、世界体系理论 22

七、全球化理论 24

八、可持续发展理论 26

九、以自由看待发展 29

十、科学发展观 31

第二节 人类学发展理论探讨 34

一、发展是以文化为中心和目的的人类全面发展 39

二、发展是由文化主体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过程 44

三、发展是文化与环境持续调适的过程 53

四、发展是文化主体自愿选择变迁模式的过程 57

五、发展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 60

六、发展是国家权力正确领导、帮助和干预的过程 67

第二章 从人类学发展理论认识云南省情 74

第一节 传统的云南省情认识论回顾 74

一、从社会发展阶段视角认识云南省情的理论 74

二、从云南固有特点视角认识云南省情的理论 76

第二节 云南省情认识新论 78

一、生态环境多样性 79

二、生物多样性 82

三、民族文化多样性 84

四、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三多一体” 92

第三章 澜沧江流域——云南基本省情的典型缩影 96

第一节 澜沧江流域的基本特点 96

一、生态环境多样性 96

二、生物多样性 98

三、民族文化多样性 99

第二节 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18

一、发展成就 118

二、存在问题 120

第四章 澜沧江上游的农牧商文化及其变迁——以迪庆州及其明永、雨崩两村藏族为例 132

第一节 生产方式 133

一、格桑家的农业、牧业与商业 137

二、洛茸旺堆家的农业和商业 138

三、央宗家的畜牧业 139

第二节 生活方式 141

第三节 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利用状况 144

一、明永村和雨崩村概况 145

二、社区资源利用现状 148

第四节 宇宙观 166

一、神山、神湖、圣地崇拜 167

二、神山、神湖、圣地崇拜中所蕴涵的生态知识 173

三、田野调查中的神山崇拜与生态保护见闻 174

第五节 自然资源管理机制 182

一、传统资源管理机制 182

二、当代资源管理机制 185

第六节 婚姻家庭模式 189

一、尼玛家的一妻多夫 191

二、边宗家的一妻多夫 192

三、鲁茸家的一妻多夫 193

第七节 香格里拉落户迪庆与旅游业的崛起 196

第八节 从人类学发展理论看迪庆藏族的发展 199

第五章 澜沧江中游的水电建设与移民的生活变迁——以漫湾三村为例 202

第一节 坝村:城镇非农移民及其生活变迁 205

一、坝村概况 205

二、生存环境的变迁与移民大事记 206

三、电站建设对坝村的影响 210

四、电站建设对坝村不同群体的影响 214

五、社区组织制度及其效用分析 221

六、评估与对策 223

第二节 江村:就地后靠移民及其生活变迁 226

一、江村概况 226

二、生存环境的变迁与移民大事记 227

三、电站建设对江村的影响 232

四、电站建设对江村不同群体的影响 236

五、社区组织制度及其效用分析 243

六、评估与对策 246

第三节 岩村:远迁他乡移民及其生活变迁 249

一、岩村概况 249

二、生存环境的变迁 251

三、电站建设对岩村移民的影响 252

四、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对岩村不同群体的影响 257

五、社区组织制度及其效用分析 267

六、评估与对策 271

第四节 初步结论 273

一、对漫湾三村移民模式的评价 273

二、从人类学发展理论认识水电建设移民问题 277

第六章 澜沧江下游的稻作文化及其变迁——以西双版纳州曼远村傣族为例 279

第一节 曼远村概况 279

第二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自然环境 282

第三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技术系统 287

一、传统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88

二、传统技术的变迁与新型技术系统的建立 296

第四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资源管理制度 311

一、传统资源管理制度 312

二、当代资源管理制度 326

第五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 340

一、稻米生活方式 340

二、以稻谷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及其变化 343

第六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信仰与习俗 347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观 347

二、稻作农耕礼俗 348

三、水的信仰与习俗 355

四、传统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中的稻作文化因素 381

第七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 385

一、民族认同与内聚传统中的稻作文化因素 386

二、以稻作文化为纽带的优长互补的山坝民族关系 388

第八节 稻作文化式微与橡胶文化兴起 390

一、橡胶种植面积扩大 391

二、橡胶收入占据主导地位 393

三、橡胶文化初见端倪 395

四、橡胶种植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98

第九节 从人类学发展理论看西双版纳傣族的发展 402

第七章 走向以文化为终极目的的全面发展 406

第一节 树立以文化为终极目的的人类学发展理念 406

一、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地位和作用 407

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408

三、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的创造性 411

四、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的稳定性 412

五、文化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413

六、开创以文化为终极目的的多样化发展模式 417

第二节 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多样性 419

一、提高对文化保护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419

二、制定和完善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20

三、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筛选与评估标准 422

四、建立民族文化保护村(区) 423

五、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426

六、确保少数民族参与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权益 432

七、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的参与式社会文化影响评价机制 432

第三节 运用国家权力认真做好水电移民工作 433

一、移民安置的基本类型和模式 434

二、外迁移民影响评估 435

三、就地后靠移民影响评估 441

四、移民安置与发展对策建议 445

主要参考文献 451

后记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