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概述 1
一、时代背景 2
(一)社会背景 2
(二)科技背景 3
(三)文化背景 3
(四)医学背景 4
二、生平纪略 6
三、从医经历 8
(一)幼年时期禀赋不足,体弱多病 8
(二)少年时期家道中落,玩世不恭 8
(三)青年时期应举不中,弃儒习医 9
(四)壮年时期出游行医,自称“寓公” 10
(五)老年时期避祸金坛,终老异乡 12
(六)重视医德,提出“祝医五则” 13
著作简介 23
一、《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24
二、《神农本草经疏》 26
三、《本草单方》 27
学术思想 29
一、学术渊源 30
二、学术特色 31
(一)阐发外感热病 31
(二)倡导脾阴之说,发展脾胃论治 38
(三)气血论治创新说 46
(四)“内虚暗风”论中风 55
(五)性病论治新思路 58
(六)咳嗽论治新见解 61
(七)对本草学的贡献 65
临证经验 89
一、“因地制宜”治中风 90
(一)证治规律 91
(二)医案选析 93
(三)述评 95
二、“尊古创新”论治伤寒 97
(一)证治规律 97
(二)医案选析 102
(三)述评 107
三、“甘寒益阴”调治脾胃 111
(一)证治规律 111
(二)医案分析 114
(三)述评 114
四、“从风论治”疗泄泻 117
(一)证治规律 117
(二)医案选析 118
(三)述评 122
五、“清暑养胃”治疟疾 123
(一)证治规律 123
(二)医案选析 130
(三)述评 133
六、立足“三要”治吐血 133
(一)证治规律 133
(二)医案选析 134
(三)述评 134
七、诊法特点 137
(一)善于观察,见微知著 138
(二)摒弃偏见,注重问诊 138
(三)精通脉理,善于变通 139
(四)切磋心得,协力诊治 140
八、重视补泻升降 142
九、重视补虚 143
十、强调阴常不足 143
十一、遣情释疾 145
后世影响 147
一、历代评价 148
二、学派传承 148
三、后世发挥 149
(一)关于脾阴学说的发挥 149
(二)关于温病学说的发挥 149
(三)“吐血三要法”对后世的影响 152
(四)升降论对后世的影响 152
(五)对叶天士学术思想的影响 154
(六)资生丸对后世的影响 159
参考文献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