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权专业化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泽涛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694929
  • 页数:3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学界第一部系统、全面、深入地比较中西方司法与民主、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之间关系的专著。全书立足我国与西方在政治制度、法律传统上的差异,并紧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时代背景,针对目前学界关于司法与民主之间关系的争论,尝试性地指出:在我国,司法职业化要服务于司法民主化,司法民主化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核心要求与本质属性。在上述大前提下,本书探讨了如何人大监督法院审判活动的合理平衡点、司法中的大众参与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新闻监督司法的冲突及其协调、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时代意义等内容。

第一章 司法权概念辨析——以立法权与行政权为参照 1

第一节 司法权的概念 2

一、司法与司法权的概念评述 2

二、本书中所使用的司法权含义 10

第二节 司法权的本质及特征 12

一、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之共性 12

二、司法权的本质 15

三、司法权的特征 25

第二章 中西司法权的专业化与民主化关系之比较研究 41

第一节 司法权的专业化之本质与特征 44

一、司法权的专业化之本质 44

二、司法权的专业化之特征 48

第二节 我国司法民主化的含义及其历史溯源 59

一、民主的含义与特征 59

二、我国司法民主化的含义与历史溯源 66

第三节 中西方司法权的专业化与民主化之差异 85

一、西方司法权的专业化与民主化之差异 87

二、我国司法权的民主化与专业化之关系考察 99

第三章 法院与人大的关系(一):法官的遴选与罢免 111

第一节 法官遴选制度概况 113

一、任命制 113

二、选举制 117

三、选举制与任命制并用 120

第二节 法官选举制与任命制利弊评析 124

一、法官选举制与任命制的利弊比较 124

二、前苏联法官遴选方式及其弊端 130

第三节 我国法官遴选与罢免制度之弊端及其完善 134

一、我国法官遴选与罢免制度之弊端 134

二、完善我国法官遴选与罢免制度之若干构想 139

第四章 法院与人大的关系(二):个案监督问题研究 149

第一节 个案监督尚需澄清的三大问题 151

一、个案监督的概念 151

二、个案监督是否合宪 159

三、国外议会监督法院的立法例 165

第二节 规范个案监督程序 175

一、人大监督法院审判活动的法定方式及其局限 176

二、借鉴国家的立法例,规范个案监督程序 178

第五章 法院与人大的关系(三):人大审议法院工作报告的法理分析 188

第一节 合宪与违宪之争 191

一、违宪说及其理由 191

二、合宪及其理由 195

第二节 法院向人大汇报工作与责任制原则 201

一、司法独立与行政首长负责制 201

二、人大代表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如涉及具体个案难以确定审判责任主体 208

第三节 人大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涉及个案会导致司法权的行政化 223

一、同一法院内部的行政化 223

二、法院系统纵向的行政化 224

三、法院辖区内的行政化 228

四、结论 233

第六章 司法过程中的大众参与之反思 235

第一节 陪审制度的功能及其完善 237

一、陪审制度功能之反思及其定位 237

二、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251

第二节 法学家参与司法:专家意见书的现实合理性及其规范 269

一、问题的提出 269

二、美国“法院之友”制度概况 271

三、我国法学专家论证意见书的现实合理性 278

四、规范法学家论证意见书 283

第七章 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之冲突及其规范 288

第一节 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及其协调 292

一、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 292

二、国外新闻监督司法的立法评介 299

三、我国现阶段强化新闻监督司法之必要性 306

第二节 庭审直播之弊端及其克服 314

一、国外的立法概况 314

二、庭审直播的积极意义 320

三、庭审直播的负面影响及其克服 326

第三节 新闻监督审判权的合理界限及其补救 328

一、健全舆论的监督环境 329

二、新闻监督司法的合理界限 333

三、补救措施 335

第八章 马锡五审判方式与我国司法现代化 341

第一节 概述 342

一、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特点 342

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本质及其局限 348

第二节 马锡五审判方式对当代审判制度的影响 359

一、概述 359

二、马锡五审判方式对当今审判制度的影响 360

第三节 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司法现代化之反思 365

一、强调依法调解,并适当缩减调解结案的范围 366

二、理性对待司法中的群众路线 368

三、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和做法 370

参考文献 372

后记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