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塑料机械及其分类 3
第一章 塑料机械的种类 3
第一节 塑料成型设备的重要作用 3
第二节 塑料成型设备的发展概况 4
一、塑料成型设备的产生 4
二、三大成型设备的发展 4
三、中国塑料成型设备的发展 5
第三节 塑料成型设备的型号编制 5
第四节 塑料成型加工设备的分类 6
第二章 机械制造常用技术工艺 10
第一节 机械制造基本概念 10
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10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10
三、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13
第二节 毛坯的选择 15
一、毛坯的种类 15
二、毛坯的选择 17
第三节 加工余量的确定 18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18
二、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20
三、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21
第四节 工件的装夹与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21
一、工件装夹的概念 21
二、工件装夹的方式 21
三、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22
第五节 工件的定位与定位基准的选择 24
一、定位原理 24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28
第六节 工艺尺寸链 33
一、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34
二、直线尺寸链的基本计算公式 35
三、工艺尺寸链的应用 37
第三章 塑料成型加工 44
第一节 塑料成型加工概述 44
第二节 聚合物的流变行为 45
一、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45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50
三、流体在简单几何形状管道内的流动 52
四、影响聚合物流变行为的主要因素 57
五、聚合物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弹性行为 62
六、聚合物流变行为的测量 66
第三节 聚合物的加热与冷却 70
一、聚合物的热物理性能 70
二、热量传递 74
三、加热方法 83
四、应用举例 84
第四节 聚合物的结晶 86
一、聚合物的结晶能力和结晶形式 87
二、聚合物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 88
三、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影响结晶的因素 92
四、聚合物结晶对性能的影响 93
第五节 成型过程中的取向 94
一、流动取向 95
二、拉伸取向 96
三、影响聚合物取向的因素 98
四、取向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99
第二编 塑料机械设计与制图 103
第一章 塑料机械分析设计方法和研究对象 103
第一节 技术系统的组成和处理对象 103
第二节 系统分析设计方法 104
一、设计过程剖析 105
二、产品规划 105
三、方案设计 106
四、方案设计举例 109
第三节 价值分析 111
一、价值分析的意义 111
二、价值分析对象的选择 113
三、价值分析举例 114
第四节 成本估算方法简介 116
一、按重量估算法 116
二、材料成本折算法 118
第五节 机械设计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119
一、机械设计的对象 119
二、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20
第六节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准则 120
一、机械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20
二、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 121
三、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 121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122
第一节 绘图工具和用品的使用 122
一、图板 122
二、丁字尺 122
三、三角板 123
四、圆规 123
五、分规 123
六、比例尺 124
七、曲线板 125
八、铅笔 125
九、绘图纸 126
第二节 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 126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 14689—1993) 126
二、比例(GB/T 14690—1993) 129
三、字体(GB/T 14691—1993) 130
四、图线(GB/T 17450—1998) 131
第三节 尺寸注法 135
一、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 135
二、尺寸的组成 136
三、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136
四、尺寸简化注法 138
第四节 几何作图 140
一、等分作图 140
二、圆弧连接 142
三、圆弧的切线 145
四、斜度和锥度 146
五、常用的平面曲线 147
第五节 平面图形的画法 149
一、尺寸分析 149
二、线段分析 149
三、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150
第三章 机械装配图设计与应用 152
第一节 装配图概述 152
一、装配图的作用 152
二、装配图的内容 152
第二节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54
一、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154
二、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155
三、装配体的工艺结构 158
四、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161
五、装配图中的零、部件编号和明细栏 162
第三节 装配体测绘 163
一、概括了解测绘对象 164
二、拆卸零件和绘制装配示意图 164
三、画零件草图 166
四、画装配图 166
五、画零件图 168
第四节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171
一、读装配图 171
二、拆画零件图 174
第四章 可靠性设计方法 179
第一节 关于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几个问题 179
一、研究可靠性的问题的意义 179
二、我国机电产品可靠性现状 180
三、为什么会出现可靠性的问题 180
四、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内容 182
第二节 可靠性的概念和指标 183
一、可靠度和失效率 184
二、三种失效率——失效模式 186
三、平均寿命 192
第三节 可靠性设计方法举例 193
第四节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98
一、系统模型 198
二、系统的可靠性预测 201
三、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209
第五节 系统的可靠性优化 217
一、问题的提法 217
二、求解方法 218
第五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219
第一节 视图 219
一、基本视图 219
二、向视图 221
三、局部视图 222
四、斜视图 223
第二节 剖视图 224
一、剖视的基本概念 224
二、剖视图的种类 227
三、剖切面 231
四、剖视图的标注 239
第三节 断面图 240
一、断面图的概念 240
二、断面图的种类 241
三、断面图的标注 243
第四节 其他表达方法 243
一、局部放大图 243
二、简化画法 244
第五节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250
一、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250
二、剖面线的画法 251
三、轴测剖视图的画法示例 251
第六节 机件的表达方法小结与综合应用举例 252
一、机件的表达方法小结 253
二、画图举例 254
三、看图举例 255
第七节 第三角画法简介 257
第六章 主传动系统设计 260
第一节 主传动系统运动参数确定 260
一、分级变速系统主参数的确定 260
二、进给运动参数的确定 263
三、动力参数的确定 263
第二节 分级变速的主传动系统设计 266
一、传动系统的转速图 266
二、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转速图的基本规律 268
三、齿轮齿数的确定 273
四、计算转速 279
第三节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设计 281
第四节 主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 285
一、变速机构 286
二、齿轮的布置与排列 286
三、主传动的开停、制动装置 289
四、数控机床主轴箱的构造 289
第五节 主轴组件 291
一、对主轴组件的基本要求 291
二、主轴组件的结构设计 292
三、主轴组件的刚度计算 296
第七章 进给传动系统设计 301
第一节 内联系传动链的设计 301
一、内联传动链的设计原则 301
二、提高传动精度的措施和内联传动链的设计原则 302
第二节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303
一、对伺服系统的要求 304
二、伺服驱动电动机的选择 305
第三节 进给系统机械机构设计 310
一、传动齿轮副 311
二、丝杠螺母副 313
三、导轨 316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设计 323
第一节 螺纹与螺纹连接件 323
一、螺纹的形成与组成要素 323
二、螺纹的规定画法 325
三、常用螺纹的标注方法 327
四、螺纹连接件的画法及标注 330
第二节 键与销 335
一、键与键连接 335
二、销与销连接 339
第三节 齿轮 340
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341
二、直齿圆锥齿轮简介 345
三、蜗轮、蜗杆简介 347
第四节 滚动轴承 348
一、滚动轴承的结构及其规定画法 348
二、滚动轴承的代号 348
第五节 弹簧 351
第三编 塑料机械生产制造工艺技术流程第一章 工艺规程设计 357
第一节 概述 357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及内容 357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357
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 360
四、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360
第二节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361
一、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361
二、确定毛坯 362
三、拟定工艺路线 364
四、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364
五、确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364
六、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365
七、确定各重要工序的检查方法 365
八、填写工艺文件 365
第三节 工艺路线的拟订 365
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66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366
三、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367
四、工序顺序的安排 368
第四节 时间定额与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370
一、时间定额的组成 370
二、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371
第五节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 373
一、工艺成本的组成 374
二、工艺方案的经济评比 375
第六节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实例 376
一、零件结构特点及技术条件分析 376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379
三、工艺路线的拟订 381
第七节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382
一、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及原始资料 382
二、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 384
第二章 特种加工工艺基础 390
第一节 特种加工概述 390
一、特种加工的产生与发展 390
二、特种加工方法的分类 391
三、特种加工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产生的影响 391
第二节 电火花加工 392
一、电火花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392
二、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工艺规律 394
三、电火花加工的应用范围 398
第三节 电解加工 404
一、电解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404
二、电解加工的基本工艺规律 406
三、电解加工的应用范围 408
第四节 超声波加工 409
一、超声波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410
二、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工艺规律 411
三、超声波加工的应用范围 412
第五节 激光加工 413
一、激光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413
二、激光加工的应用范围 414
第六节 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 416
一、电子束加工 416
二、离子束加工 417
第七节 复合加工 419
一、电解磨削 419
二、超声电解复合抛光 419
三、超声电火花复合抛光 420
四、超声激光复合加工 421
第三章 装配工艺 422
第一节 概述 422
一、装配的概念 422
二、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422
三、装配精度 424
四、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427
第二节 装配尺寸链的分析 429
一、装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429
二、装配尺寸链的组成和查找方法 430
三、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432
第三节 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方法 436
一、互换法 436
二、分组装配法 440
三、修配装配法 442
四、调整装配法 445
五、装配方法的选择 447
第四章 其他新技术新工艺 449
第一节 直接成形技术 449
一、爆炸成形 449
二、液压成形 450
三、旋压成形 451
四、喷丸成形 452
第二节 少无切削加工 452
一、滚挤压加工 452
二、滚轧成形加工 452
第三节 胶接技术 454
一、胶接的基本原理 454
二、胶粘剂的组成与分类 455
三、胶接工艺 455
四、胶接接头设计 457
五、胶接技术应用举例 459
第四节 水射流切割技术 460
一、水射流切割原理 460
二、水射流切割特点 461
三、水射流切割的应用 462
第五节 快速激光原型制造技术 462
一、快速激光原型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 463
二、快速激光原型制造的技术后盾 464
三、快速激光原型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465
第六节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466
一、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概念 466
二、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方法 466
第四编 塑料机械产品样本与设计制造应用维护第一章 挤塑机产品样本与设计应用维护 473
第一节 概述 473
一、挤塑成型过程及其特点 473
二、挤塑成型设备应具备的综合要求 474
三、挤塑成型设备的组成及其作用 474
四、挤塑成型设备的分类及其基本参数 476
五、挤塑成型设备的型号表示 479
第二节 挤塑过程的三个主要参量及其波动 482
一、普通挤塑机的工作过程 482
二、普通螺杆的基本结构及其参数 483
三、描述挤塑过程的三个主要参量及其波动 484
四、挤塑过程中三大波动之间的关系 487
五、产生三大波动的主要原因 488
六、三大波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88
第三节 挤塑理论简介 488
一、固体输送理论 489
二、熔融理论 493
三、熔体输送理论 498
四、挤塑理论小结 502
第四节 挤塑机的工作特性图 503
一、螺杆特性线 503
二、机头特性线 504
三、螺杆-机头特性线 505
四、挤塑机的工作特性图 506
第五节 挤塑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507
一、挤塑机产量Q的确定 507
二、挤塑机螺杆转速n及其范围的确定 508
三、挤塑机电动机功率P的确定 509
四、挤塑机机头压力p和轴向力F轴的确定 510
第六节 挤塑机的挤压系统 512
一、螺杆 512
二、机筒 524
三、螺杆和机筒的材料选择 527
四、螺杆和机筒的强度校核 529
五、螺杆与机筒的配合 530
六、分流板和过滤网 531
第七节 挤塑机的传动系统 534
一、传动系统的作用及要求 534
二、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常见形式 534
三、螺杆与传动轴的装配结构 536
第八节 挤塑机的加热冷却系统 537
一、挤塑机的热平衡 537
二、挤塑机加热功率的确定 538
三、挤塑机的加热装置 538
四、挤塑机的冷却装置 540
第九节 挤塑机的加料系统 544
一、对加料系统的基本要求 544
二、挤塑机的料斗 544
三、挤塑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545
四、挤塑机的加料方式 547
第二章 注塑成型基本参数及注塑机组成 549
第一节 注射部分主要性能参数 549
一、注射量 549
二、注射压力 551
三、注射速率 553
四、注射功及注射功率 555
五、塑化能力与回复率 556
第二节 合模力性能参数 558
第三节 注塑工艺程序控制流程 560
一、注塑机的组成 560
二、注塑工艺周期与工作循环 576
三、精密注塑机的特点 579
第三章 塑料模设计基础 583
第一节 塑件的工艺性 583
一、塑件的尺寸、公差和表面质量 583
二、塑件的公差 584
三、塑件的几何形状 586
四、塑料螺纹和齿轮 592
五、带嵌件的塑件设计 594
第二节 塑料模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596
一、塑料模的分类 596
二、塑料模的基本结构 598
第三节 塑料模分型面选择 601
一、分型面及其基本形式 601
二、分型面选择的一般原则 601
第四节 成型零件的设计 605
一、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605
二、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616
第五节 结构零件的设计 631
一、合模导向装置的设计 631
二、支承零件的设计 635
第六节 塑料模的设计程序 637
一、接受任务书 637
二、搜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资料 637
三、设计模塑成型工艺 638
四、熟悉成型设备的技术规范 638
五、确定模具结构 639
六、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639
七、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与结构草图的绘制 639
第四章 注射模设计及实例 640
第一节 注射模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640
一、注射模的基本结构 640
二、注射模的分类 641
第二节 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 645
一、注射量的校核 645
二、锁模力的校核 646
三、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 646
四、注射机安装模具部分的尺寸校核 647
五、开模行程的校核 654
六、顶出装置的校核 655
第三节 塑料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656
一、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656
二、分型面的设计 657
第四节 浇注系统与排气系统 659
一、普通浇注系统的设计 659
二、模具的排气系统 666
第五节 热流道模具的设计 667
第六节 成形零件的设计 673
一、成形零件应具备的性能 673
二、成形零件的结构设计 673
三、成形零件的工作尺寸设计 675
四、模具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的计算 679
第五章 压缩模设计 685
第一节 压缩模结构及分类 685
一、压缩模的基本结构 685
二、压缩模的分类 687
第二节 压缩模与压机的关系 689
一、压机种类与技术规范 689
二、压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691
第三节 压缩模的设计 696
一、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确定 696
二、凸、凹模的配合形式 697
三、凹模加料腔尺寸的计算 701
四、压缩模脱模机构设计 704
五、压缩模的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710
第六章 塑料压延成型机产品样本设计制造与应用维护 713
第一节 概述 713
一、用途 713
二、分类 714
第二节 塑料压延机 716
一、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16
二、主要技术参数及选型要点 720
三、主要零部件 726
四、安装调试与维护保养 739
五、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型号规格(表6-21) 747
第三节 塑料压延辅机 748
一、用途与分类 748
二、压延薄膜辅机 750
三、压延钙塑片辅机 750
四、压延拉伸拉幅薄膜辅机 751
五、压延人造革辅机 752
六、压延硬片辅机 754
七、压延透明片辅机 754
八、压延壁纸辅机 755
九、压延复合膜辅机 756
十、压延贴合辅机 756
十一、压延辅机的单机结构 757
十二、安装调试与维护保养 769
十三、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型号规格(表6-31) 773
第七章 挤出模设计及实例 774
第一节 挤出机头概述 774
一、挤出成形模具的分类及作用 774
二、挤出成形模具的结构组成 775
三、设计原则 776
四、机头与挤出机的关系 776
第二节 管材挤出机头的设计 778
一、典型结构 779
二、工艺参数的确定 780
三、管材的定径和冷却 784
第三节 棒材挤出机头的设计 786
一、机头的设计及参数的确定 786
二、定径套的设计 787
第四节 吹塑薄膜挤出机头的设计 789
一、机头结构类型及参数的确定 789
二、冷却装置 793
三、成形条件的选择 794
第五节 电线电缆挤出机头的设计 796
一、挤压式包覆机头 796
二、套管式包覆机头 797
第六节 板材与片材挤出机头的设计 797
一、鱼尾式机头 798
二、支管式机头 798
三、螺杆式机头 800
第七节 异型材挤出机头的设计 801
一、板式机头 801
二、流线形机头 802
三、设计要点 803
四、异型材的定形模 804
第八章 塑料吹塑中空成型机产品样本设计制造与应用维护 806
第一节 概述 806
一、用途 806
二、分类 807
第二节 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 807
一、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807
二、主要技术参数 817
三、维护与保养 817
第三节 注射吹塑中空成型机 818
一、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818
二、主要技术参数 824
第四节 多层吹塑中空成型机 824
一、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824
二、共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 830
三、共注射吹塑中空成型机 832
第五节 拉伸吹塑中空成型机 833
一、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833
二、挤出拉伸吹塑中空成型机 834
三、注射拉伸吹塑中空成型机 835
第六节 吹塑中空成型的辅助设备 838
一、原料干燥装置 838
二、压缩空气的干燥系统 839
第九章 气动成形模具 840
第一节 中空吹塑成形模具 840
一、分类及特点 840
二、吹塑塑件设计 843
三、吹塑模具设计 845
第二节 真空成形模具 848
一、成形方法及其特点 848
二、塑件设计 850
三、模具设计 852
第三节 压缩空气成形模具 855
一、成形工艺及其特点 855
二、压缩空气成形模具 856
第十章 其他塑料机械产品样本制造与维护 858
第一节 发泡机械 858
一、单螺杆发泡机 858
二、多用预发泡机 858
三、立式泡塑成型机 859
四、泡塑回收机 859
五、半自动泡塑板材机 859
六、针型发泡机组 860
七、自动泡塑切割机 860
第二节 牵引机 860
一、履带式牵引机 860
二、气压履带式牵引机 863
第三节 干燥机 864
一、料斗式干燥机 864
二、料斗式塑料干燥机 867
三、直接式料斗干燥机 873
四、双筒式除湿干燥机 874
五、除湿干燥机 875
六、低露点除湿干燥机 877
七、风冷干燥机 877
八、热风干燥机 879
九、干燥箱 880
十、直接干燥机 881
十一、八辊干燥机 882
十二、吹干机 882
十三、锥螺杆膨胀干燥机 883
第四节 表面处理装置 883
一、塑胶表面处理机 883
二、高频塑料表面处理机 884
三、针拉幅表面处理机组 884
第五节 塑料加工辅助机 885
一、立式机 885
二、横置式搅拌机 885
三、扩口机 885
四、锯片切割机 886
五、行星切割机 886
六、直立式搅拌机 886
七、高速分散机 887
八、离型纸检查机 887
九、剖幅上浆机组 887
十、全自动扩口机 887
十一、揉纹机 888
第六节 加料机 888
一、螺旋上料机 888
二、螺旋传动上料机 891
三、粉末弹簧上料机 891
四、顶吸式塑料自动加料机 893
五、塑料自动加料机 894
六、粉末自动送料器 894
七、塑料自动加料机 895
八、自动填料机 899
九、加料机与粉末加料机 899
十、真空粉末加料机 900
第七节 喂料机 901
一、喂料机 901
二、重量式喂料机 901
三、容积式单螺杆喂料机 902
四、容积式双螺杆喂料机 903
第五编 塑料机械生产制造自动化控制第一章 自动化控制概述 907
第一节 自动化及仪表发展状况 907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 909
一、自动控制系统 909
二、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 910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方框图 911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913
第三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915
一、静态与动态 915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916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917
第二章 检测设备自动化 920
第一节 概述 920
一、测量误差 921
二、仪表性能指标 921
第二节 温度检测 923
一、温度检测方法 923
二、热电偶 924
三、热电阻 928
四、热电偶、热电阻的选用 930
第三节 流量检测 930
一、流量检测的主要方法 931
二、速度式流量计 932
三、容积式流量计 937
四、质量流量计 938
五、流量仪表的选用 939
第四节 压力检测 941
一、压力单位和压力检测方法 941
二、常用压力检测仪表 942
三、压力表的选用 946
第五节 物位检测 947
一、物位检测方法 947
二、常用物位检测仪表 948
三、物位检测仪表的选用 951
第六节 成分和物性参数检测 952
一、成分和物性参数检测方法 952
二、成分、物性检测的静态特性 958
三、成分、物性检测的动态特性 959
第七节 其他变量检测 960
一、位移量检测 960
二、转速检测 962
三、振动检测 963
四、厚度检测 963
五、火焰检测 964
六、重量检测 964
第八节 变送器 965
一、变送器量程迁移和零点迁移 966
二、温度变送器 967
三、差压变送器 971
四、智能变送器 975
第九节 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978
一、新材料、新功能的开发,新加工技术的使用 978
二、多维、多功能化的传感器 979
三、微型化、集成化、数值化和智能化 979
第三章 伺服传动自动化技术 980
第一节 概述 980
一、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980
二、伺服电动机 981
三、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983
第二节 直流伺服系统 987
一、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 987
二、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997
三、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 998
第三节 交流伺服系统 1003
一、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1003
二、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1004
第四节 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 1007
一、步进电动机 1008
二、环形分配器 1009
三、功率驱动器 1011
四、提高系统精度的措施 1013
第五节 电液伺服系统 1013
一、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 1014
二、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 1018
第四章 生产控制仪表 1019
第一节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概况 1019
一、单元的划分和功能 1019
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中采用的标准信号 1020
三、变送器信号传输方式 1020
四、供电方式 1020
五、安全防爆的基本概念 1021
六、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调节系统 1022
第二节 DDZ—Ⅱ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1023
一、变送单元 1023
二、调节单元 1032
三、转换单元 1039
四、计算单元 1040
五、恒流给定器 1041
六、Q型操作器 1041
第三节 DDZ—Ⅲ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1042
一、变送单元 1042
二、调节单元 1057
三、计算单元 1070
四、给定单元 1071
五、手动操作器 1071
六、安全栅 1072
七、电源箱 1073
第四节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设备 1073
一、概述 1073
二、电动执行器 1074
三、气动执行器 1076
四、电气转换器 1079
五、阀门定位器 1080
第五节 基地式调节仪表 1082
一、TA系列仪表 1082
二、自动平衡记录调节仪 1085
第五章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1088
第一节 概述 1088
一、机床的数字控制 1088
二、数控技术是实现FMS和CIMS的基础技术 1089
第二节 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 1089
一、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 1089
二、轮廓加工控制 1090
三、数控机床的基本控制要求 1091
四、数控机床常用的调试功能 1092
第三节 数控机床的组成 1092
第四节 数控机床的基本类型 1095
一、按运动轨迹分类 1095
二、按伺服系统控制方式分类 1096
三、按功能水平分类 1098
四、按工艺用途分类 1098
第五节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和自由度 1099
一、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和运动方向的规定 1099
二、数控机床的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 1100
三、数控机床的自由度 1103
第六章 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 1104
第一节 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 1104
一、程序编制的方法与步骤 1104
二、程序编制的指令代码与程序结构 1110
三、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及相关G指令 1119
四、常用坐标运动G指令的应用说明 1123
第二节 数控机床的操作使用 1124
一、数控机床控制面板的功能说明 1125
二、回机床参考点与手动操作 1127
三、数控机床的对刀与刀具补偿 1129
第三节 编程实例 1131
一、数控车床编程实例 1131
二、加工中心编程实例 1133
第四节 CAD/CAM在数控自动编程上的应用 1137
一、CAD/CAM集成的基本概念 1137
二、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的特点和基本步骤 1140
三、典型CAD/CAM软件介绍 1144
第七章 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CNC系统) 1146
第一节 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CNC装置)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1146
一、组成 1146
二、工作过程 1147
三、功能 1149
四、优点 1151
第二节 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 1152
一、计算机数控系统的控制信息 1152
二、数控机床的接口信息 1152
三、CNC装置的数据信息转换过程 1154
第三节 CNC装置的硬件结构 1155
一、单微处理器结构 1155
二、多微处理器结构 1158
第四节 CNC装置的软件结构 1160
一、CNC装置的软、硬件界面 1160
二、CNC装置的软件结构特点 1161
第五节 数控机床输入/输出和通信接口 1164
一、数控机床输入/输出(I/O)接口 1164
二、异步串行通信接口 1167
三、网络通信接口 1168
第六节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1170
一、PLC的基本组成 1170
二、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的仿真 1172
三、PLC的工作原理 1174
四、PLC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 1174
五、PLC控制I/O延迟响应 1176
六、数控机床中的PLC数据处理功能 1178
第七节 PLC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实例 1180
一、数控机床中PLC的程序编制步骤 1180
二、PLC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举例 1181
第八章 控制系统自动化 1189
第一节 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 1189
一、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1190
二、预测控制的优良性质 1191
三、预测控制的应用 1191
第二节 推断控制 1192
第三节 软测量技术 1193
一、机理分析与辅助变量的选择 1194
二、数据采集和处理 1194
三、软测量模型的建立 1195
四、软测量模型的在线校正 1196
第四节 双重控制系统 1196
第五节 纯滞后补偿控制系统 1197
一、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 1197
二、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实施中若干问题 1198
第六节 解耦控制系统 1198
一、系统的关联分析 1198
二、减少与解除耦合途径 1200
第七节 差拍控制系统 1201
一、差拍控制系统 1201
二、达林控制算法 1202
三、V.E.控制算法 1202
第八节 自适应控制 1202
一、简单自适应控制系统 1203
二、模型参考型自适应控制系统 1203
三、自校正控制系统 1204
第六编 塑料机械质量管理与检验测试第一章 塑料机械质量管理 1207
第一节 概述 1207
一、质量管理的历史沿革 1207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208
第二节 企业质量管理 1213
一、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1213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214
三、全过程质量管理 1215
四、方针管理与日常管理 1217
五、质量改进 1219
六、质量保证与产品责任 1220
第三节 常用质量管理方法 1220
一、基础知识 1221
二、抽样检验 1221
三、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工具 1222
四、质量管理中的新七种工具 1228
五、田口方法 1228
第四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1229
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基本概念 1229
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历史沿革 1230
三、生产许可证的管理机构 1230
四、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 1231
五、生产许可证申请、审批程序 1231
六、发证后的监督管理 1233
第二章 质量信息管理 1235
第一节 质量信息的概念和作用 1235
一、质量信息的概念 1235
二、质量信息的作用 1236
三、质量信息的分类 1237
四、质量信息的特性及管理形式 1240
第二节 质量信息流程 1242
一、质量信息的发生与发出 1242
二、质量信息的收集 1244
三、质量信息的分析处理 1244
四、质量信息的传递 1245
五、质量信息的输出 1245
六、质量信息采取的纠正措施 1245
七、质量信息的协调 1246
八、质量信息的显示与报警 1246
九、质量信息的贮存 1246
第三节 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1246
一、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 1247
二、质量信息的管理 1248
第四节 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信息管理 1252
一、质量检验信息的分类及内容 1253
二、质量检验信息的管理及作用 1254
第五节 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与处理 1256
一、质量信息统计与分析 1256
二、异常质量信息处理的内容及程序 1257
第三章 质量认证 1263
第一节 概述 1263
一、质量认证的产生 1263
二、质量认证的国际规范 1265
三、中国的质量认证制度 1267
第二节 产品质量认证 1270
一、术语和基本概念 1270
二、产品质量认证的基本模式 1270
三、产品认证的类别 1271
四、产品认证用标准的要求 1272
五、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 1272
六、我国已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的产品 1273
第三节 质量体系认证 1274
一、术语和基本概念 1274
二、质量体系认证的发展 1275
三、质量体系认证的基本原则 1275
四、企业如何准备质量体系认证 1276
第四节 实验室评审与认可 1277
一、实验室认可概述 1277
二、实验室的评审与认可 1278
三、实验室管理 1282
第五节 认证人员评审 1287
一、概述 1287
二、认证人员注册的基本要求 1288
三、认证人员培训机构的要求 1289
四、认证人员注册的程序 1289
五、认证人员注册资格的保持 1290
六、质量体系内部内审员注册的管理 1290
七、内审员培训机构的管理 1290
第六节 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制度 1291
一、国家认可制度的产生 1291
二、认可制度的建立基础及运作依据 1292
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制度的建立 1292
第四章 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体系 1294
第一节 ISO 9000族标准简介 1294
一、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1294
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297
三、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及其应用 1298
第二节 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体系 1311
一、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1311
二、质量检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1313
第三节 质量检验的主要活动内容 1314
一、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1314
二、质量检验管理工作 1314
第四节 质量检验计划 1315
一、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 1315
二、检验流程图的编制 1316
三、检验站的设置 1319
四、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检验规程) 1322
五、质量特性分析表 1324
六、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 1325
第五节 进货检验和试验 1331
一、进货检验和试验的目的与作用 1331
二、进货检验的要求 1331
三、进货检验的内容 1332
第六节 过程(工序)检验和试验 1334
一、过程检验和试验的目的与作用 1334
二、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334
三、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内容 1334
第七节 最终检验和试验 1335
一、最终检验和试验的目的与作用 1335
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336
三、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内容 1336
第八节 成品入库、包装及出厂检验 1341
一、成品入库检验 1341
二、成品包装检验及出厂检验 1341
第九节 检验和试验记录及检验证书的管理 1342
一、检验和试验记录的作用 1342
二、检验和试验记录的种类及内容 1342
三、检验和试验记录的管理 1342
四、检验证书的管理 1343
第十节 不合格品的控制及检验和试验状态的管理 1343
一、检验和试验状态 1343
二、不合格品的控制 1344
第十一节 工序质量检验与工序质量控制 1345
一、工序质量检验与工序质量控制 1345
二、工序质量控制概述 1346
三、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47
第十二节 常规控制图、验收控制图及其他控制图 1351
一、控制图概述 1351
二、常规控制图 1361
三、验收控制图 1376
四、其他控制图 1380
第七编 塑料机械生产制造企业通用管理规范与企业标准化第一章 机械制造企业标准化 138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389
一、名词术语 1389
二、标准的分类 1393
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396
第二节 标准化常用的方法 1397
一、简化 1398
二、统一化 1398
三、通用化 1399
四、系列化 1400
五、组合化 1400
第三节 标准化的作用 1401
一、标准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与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利手段 1401
二、标准化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与企业技术进步 1405
三、标准化是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1407
四、标准化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手段 1409
第二章 信息技术标准化与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1411
第一节 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概述 1411
一、基本概念 1411
二、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1411
三、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内容及范围 1412
四、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状况 1413
第二节 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1418
一、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8
二、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原则 1419
三、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结构 1420
第三节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1422
一、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1422
二、条形码标准化 1423
三、中文信息处理标准化 1425
四、网络标准化 1427
五、安全标准化 1430
六、电子商务标准化 1432
七、IC卡标准化 1436
第四节 企业信息化 1438
第五节 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 1440
第六节 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常见的技术与方法 1441
一、工程数据库 1441
二、信息分类与编码 1444
三、产品数字化定义与建模 1445
四、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1449
第七节 计算机辅助企业标准化 1453
一、计算机辅助标准化的内涵 1453
二、计算机辅助标准化的概念及技术范畴 1454
三、计算机辅助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集成系统 1456
第三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1459
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术话 1459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概念术语 1459
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术语 1462
第二节 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的理解 1464
一、总要求 1465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 1465
三、策划 1467
四、实施和运行 1478
五、检查和纠正措施 1489
六、管理评审 1498
第三节 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间的联系的理解 1500
第四章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1503
第一节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概述 1503
一、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及渊源 1503
二、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制与方针 1505
三、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 1507
第二节 我国主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制度介绍 1508
一、《劳动法》介绍 1508
二、《安全生产法》介绍 1509
三、《职业病防治法》介绍 1511
第三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1513
一、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1513
二、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1514
三、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 1515
四、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 1516
五、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1517
六、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 1518
七、“三同时”制度 1518
第四节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1519
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概念 1519
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级别 1520
三、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体系 1521
四、主要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介绍 1522
第五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职业健康安全 1523
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概述 1523
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1524
三、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 1525
第五章 制造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示例 1526
第一节 管理标准体系概述 1526
一、一般概念 1526
二、管理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1527
三、管理标准的性质及几个关系 1528
第二节 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 1530
一、管理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 1530
二、管理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 1530
三、管理标准的格式和编号 1530
四、管理标准的编写一般要求 1530
第三节 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 1531
一、管理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 1531
二、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1532
第四节 管理基础标准 1533
一、管理用术语、符号、代号、标志标准 1533
二、文件格式标准 1534
三、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应用标准及直接引用的通用标准 1534
四、其他 1534
第五节 经营管理标准 1534
一、方针目标管理 1534
二、市场营销管理 1538
三、合同管理 1539
四、财务、成本、定额管理 1540
五、人力资源管理 1543
第六节 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 1544
一、设计和开发管理 1544
二、企业创新管理 1547
第七节 采购管理标准 1549
一、采购和采购职能 1549
二、采购过程 1549
三、采购信息 1550
四、采购产品的验证 1550
五、物资采购管理标准示例 1550
第八节 生产管理标准 1552
一、生产管理体系 1552
二、企业生产策划 1553
三、生产管理 1553
四、生产现场文明有序 1553
第九节 质量管理标准 1556
一、质量管理体系 1556
二、质量管理原则 1557
三、标志和可追溯性管理 1557
四、不合格品控制 1559
五、改进 1560
第十节 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1561
一、设备管理 1562
二、支持性服务及基本建设 1564
第十一节 测量、检验和试验管理标准 1565
一、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1565
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566
三、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566
第十二节 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 1566
一、包装管理标准 1566
二、产品搬运管理标准 1567
三、产品贮存管理标准 1568
四、顾客财产管理 1570
第十三节 安装、交付管理标准 1571
一、产品的安装 1571
二、技术服务 1572
第十四节 服务管理标准 1572
一、概述 1572
二、服务特性的基本概念 1573
三、服务管理标准 1573
四、售后服务主要内容 1574
五、售后服务管理标准 1575
第十五节 能源管理标准 1576
一、能源管理 1576
二、能源管理标准示例 1576
第十六节 安全管理标准 1579
一、现场安全管理标准 1579
二、现场作业环境防护标准 1583
第十七节 职业健康管理标准 1584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1584
二、职业危害因素及劳动保护 1585
第十八节 环境管理标准 1586
一、环境管理体系一般概念 1586
二、建立环境管理方案 1587
第十九节 信息管理标准 1588
一、信息管理要求 1588
二、文件信息控制 1589
三、记录信息控制 1589
四、企业档案管理 1590
五、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 1591
第六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 1592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 1592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595
第三节 质量体系审核 1611
第七章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621
第一节 审核的基本概念 1621
一、审核的定义及理解 1621
二、与审核相关的几个概念 1623
第二节 内部审核的一般步骤 1625
一、审核策划 1625
二、审核实施 1625
三、审核报告 1626
四、跟踪审核 1626
第三节 内部审核策划 1627
一、制定审核计划 1627
二、建立审核小组 1631
三、编制检查表 1632
四、文件审核 1633
第四节 内部审核实施 1645
一、审核实施的基本内容 1645
二、首次会议 1645
三、现场审核 1647
四、不合格项报告 1658
五、末次会议 1662
第五节 内部审核报告 1664
一、报告内容 1664
二、报告中的审核结论 1664
三、报告中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及要求 1665
四、报告处理 1666
五、报告格式 1666
六、注意事项 1666
第六节 跟踪 审核 1669
一、跟踪审核的含义 1669
二、跟踪审核的目的 1669
三、跟踪审核的范围 1669
四、跟踪审核的作用 1669
五、跟踪审核的实施 1669
附录 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 1672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1672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168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1702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1722
第八编 塑料机械设计制造与质量检验技术标准橡胶塑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1747
密闭式炼胶机、炼塑机 1770
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 技术条件 1776
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 座板 1778
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 模板 1780
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 支承板 1782
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 推板 1784
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 垫块 1786
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1788
塑料注射模 中小型模架技术条件 1793
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 标准模架 1795
塑料注射模 中小型模架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