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旅游地形象设计概述 1
一、旅游地形象的概念 1
二、设计学视野下的旅游地形象设计 10
三、旅游地形象设计的概念与内容 13
第二节 旅游地形象研究概述 15
一、国外旅游地形象研究现状 15
二、国内旅游地形象研究现状 16
三、小结 19
第三节 旅游地形象的价值与类型 19
一、旅游地形象的价值 19
二、旅游地形象的类型 21
第四节 旅游地形象设计的理论基础 26
一、主要理论 27
二、相关理论 29
第五节 旅游地形象与企业形象比较 30
一、基本理论相通 30
二、形象构成系统有所不同 31
三、设计内容不同 33
第六节 旅游地形象设计的过程 34
一、旅游地情况调查 34
二、旅游地形象要素分析 34
三、旅游地形象定位设计 34
四、旅游地形象感知元素及精神环境设计 35
五、旅游地形象间接传播设计 35
第七节 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形象设计 36
一、初级阶段的形象设计 36
二、发展阶段的形象设计 36
三、成熟阶段的形象设计 37
四、衰落阶段的形象设计 37
第二章 旅游地形象认知 39
第一节 旅游地形象认知过程及影响因素 39
一、旅游地形象认知的一般过程 39
二、影响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因素 44
三、旅游地形象形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53
第二节 印象的特性与控制 53
一、印象的一般特性 54
二、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55
三、印象的控制 57
第三章 旅游地形象特征分析与定位设计 59
第一节 旅游地情况调查 59
一、旅游地情况调查 59
二、调查方法 62
第二节 旅游地形象特征分析 63
一、形象要素分析 63
二、资源的旅游价值分析 68
三、市场背景分析 75
第三节 旅游地形象定位设计 76
一、旅游地形象识别的参照系 76
二、定位理念 79
三、定位方法 81
第四节 旅游地形象特征的描述 84
一、形象特征的概括和提炼 84
二、形象特征的描述 86
第四章 旅游地形象感知元素及精神环境设计 91
第一节 旅游地形象感知元素 92
一、视觉感知元素 92
二、听觉感知元素 94
三、嗅觉和触觉感知元素 96
四、行为感知元素 97
五、形象感知元素综合特征 99
第二节 旅游地精神环境设计 99
一、旅游地精神环境设计的原则 100
二、旅游地精神环境的类型与设计 101
第五章 旅游地形象识别符号设计 122
第一节 旅游地名称设计 123
一、采用原生地名 123
二、表明风格 124
三、注重音美 124
四、注重义美 124
第二节 旅游地标志设计 125
一、旅游地标志设计的意义 125
二、标志设计原则 126
三、旅游地标志设计的程序 134
四、旅游地标志的构成方法 135
五、标志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与禁忌 138
第三节 专用色设计 139
一、色彩心理 139
二、旅游地专用色设计 140
第四节 专用字体设计 140
一、常用汉字字体的特点 141
二、旅游地特色与字体选择 145
三、不同字体的运用效果 146
第六章 旅游地形象间接传播设计 149
第一节 旅游地形象传播方式及其效果 150
一、传播理论概述 150
二、旅游地形象间接传播的类型及其效果 151
第二节 旅游地形象间接传播设计 164
一、旅游地形象传播设计的原则 165
二、旅游地形象传播对象的特性 166
三、旅游地形象传播主体设计 167
四、旅游地形象传播内容设计 168
五、旅游地形象传播口号设计 170
六、旅游地形象传播方式设计 171
第七章 旅游地形象设计案例 178
第一节 安徽旅游形象设计 178
一、旅游地情况综合分析 178
二、资源的旅游价值分析 182
三、市场背景分析 185
四、安徽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口号设计 186
五、旅游地精神环境设计 187
六、安徽旅游形象传播设计 187
第二节 黟县旅游形象设计 188
一、黟县地理背景分析 188
二、资源的旅游价值分析 189
三、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192
四、周边地区部分旅游地旅游形象比较 198
五、黟县旅游形象定位 200
六、形象识别符号及精神环境设计 202
七、旅游形象传播设计 202
第三节 安徽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设计 204
一、合肥市 204
二、淮北市 207
三、亳州市 209
四、宿州市 212
五、蚌埠市 213
六、阜阳市 216
七、淮南市 219
八、滁州市 222
九、六安市 223
十、马鞍山市 226
十一、巢湖市 227
十二、芜湖市 228
十三、宣城市 232
十四、铜陵市 234
十五、池州市 236
十六、安庆市 239
十七、黄山市 241
主要参考文献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