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质量管理概述 1
1.1质量的概念与演变 1
1.1.1质量的概念 1
1.1.2质量概念的演变 2
1.2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3
1.2.1质量管理的定义 3
1.2.2质量管理的活动 3
1.3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4
1.3.1产品质量检验阶段 4
1.3.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5
1.3.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5
1.4全面质量管理 6
1.4.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6
1.4.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7
1.5标准质量管理阶段 11
1.5.1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 11
1.5.2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 11
1.5.3ISO 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 11
1.5.4ISO 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12
1.5.5全面质量管理与ISO 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 12
1.6六西格玛管理 12
1.6.1六西格玛管理与ISO 9000族标准 13
1.6.2六西格玛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14
1.6.3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 15
第2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统计技术 19
2.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9
2.1.1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19
2.1.2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19
2.2质量管理体系与统计技术的关系 20
2.3ISO/TR 10017标准简介 21
2.4质量管理体系常用统计技术 25
2.4.1描述性统计 25
2.4.2试验设计 27
2.4.3假设检验 29
2.4.4测量分析 31
2.4.5过程能力分析 31
2.4.6回归分析 33
2.4.7可靠性分析 34
2.4.8抽样 35
2.4.9模拟 36
2.4.10SPC(统计过程控制)图 37
2.4.11统计容差法 38
2.4.12时间序列分析 39
2.5其他管理体系与统计技术的关系 40
第3章 统计技术基础 42
3.1概述 42
3.2统计数据的分类 42
3.2.1计量值数据 43
3.2.2计数值数据 43
3.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43
3.3.1观测 43
3.3.2统计描述 43
3.3.3统计推断 43
3.4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4
3.4.1随机现象 44
3.4.2随机变量 44
3.4.3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44
3.4.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48
3.4.5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50
3.5抽样分布 56
3.5.1x2分布 56
3.5.2t分布 57
3.5.3F分布 58
3.6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59
3.6.1大数定律 59
3.6.2中心极限定理 60
第4章 质量改进统计工具和技术 61
4.1概述 61
4.2调查表 62
4.3分层法 63
4.4水平对比法 64
4.5头脑风暴法 65
4.6流程图 65
4.7因果图 67
4.8关联图 68
4.9系统图 71
4.10KJ法 73
4.11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74
4.12直方图 76
4.13排列图 80
4.14散布图 81
4.15趋势图 83
第5章 产品质量评价 85
5.1概述 85
5.1.1产品质量 85
5.1.2产品质量特性 85
5.2产品质量检验 87
5.2.1产品质量检验的概念 87
5.2.2产品质量检验的分类 87
5.3总体与样本 89
5.4产品质量平均水平的评价 89
5.4.1算术平均(值) 90
5.4.2加权算术平均 91
5.4.3几何平均值 91
5.4.4中位数 92
5.4.5众数 92
5.4.6产品质量指标均值的区间估计 93
5.5产品质量稳定性的评价 94
5.5.1极差 94
5.5.2标准差、方差 94
5.5.3变异系数 96
5.5.4产品质量变异的区间估计 96
5.5.5SN(信噪)比 97
5.6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分析 99
5.6.1产品的使用寿命 99
5.6.2产品的可靠性分析 101
5.6.3产品的维修性和可用性 104
5.7产品安全性评价 104
5.7.1工业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104
5.7.2食品安全性评价 110
5.8产品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110
5.9产品质量评定方法 110
5.9.1产品质量评定的量化 110
5.9.2质量评定方法分类 111
5.9.3综合评定 111
第6章 统计过程控制 117
6.1概述 117
6.1.1检验质量控制 117
6.1.2统计质量控制 117
6.2常规控制图的符号和性质 118
6.2.1常规控制图的符号 118
6.2.2常规控制图的性质 118
6.3常规控制图的类型 120
6.4计量控制图 121
6.4.1计量控制图的种类 121
6.4.2计量控制图的控制程序与解释 122
6.4.3变差的可查明原因的模式检验 123
6.4.4过程控制与过程能力 123
6.5计数控制图 124
6.6建立控制图之前的预备工作 125
6.7建立控制图的步骤 126
6.8计量控制图示例 126
6.8.1X图与R图(标准值未给定的情形) 126
6.8.2单值(X)与移动极差(R)控制图(标准值未给定的情形) 128
6.9计数控制图示例 129
第7章 过程能力分析 132
7.1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分析 132
7.2过程能力指数 133
7.2.1过程能力指数Cp(PCI) 133
7.2.2实际过程能力指数Cpk 136
7.2.3计量值单侧规格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140
7.2.4计数值数据时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140
7.2.5过程能力指数等级的评定 141
7.2.6过程能力分析的应用 142
7.3过程性能指数Pp与Ppk 142
7.3.1短期过程能力与短期过程能力指数 143
7.3.2过程性能 143
7.3.3样本标准差s的计算 143
7.3.4转换因子 145
7.3.5过程性能指数 146
第8章 测量系统与试验系统分析 147
8.1测量系统分析 147
8.1.1概述 147
8.1.2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148
8.1.3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 149
8.1.4依据的标准 151
8.1.5测量系统的评定 151
8.1.6分析时机 151
8.1.7量具的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 151
8.1.8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58
8.2试验系统分析 164
8.2.1概述 164
8.2.2试验误差理论 165
8.2.3准确度(正确度、精密度) 167
8.2.4重复性与再现性 169
8.2.5试验方法的确认 170
8.2.6准确度试验 171
8.2.7能力验证 181
8.2.8比对试验 189
8.2.9试验不确定度的评定 190
第9章 数据统计处理 193
9.1数字修约 193
9.1.1有效数字 193
9.1.2有效位数与修约间隔 194
9.1.3修约规则 195
9.2运算法则 198
9.2.1加法与减法的运算 198
9.2.2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199
9.2.3乘方、开方以及对数、反对数的运算 199
9.3记数的一般规则 200
9.4离群值的判断与处理 200
9.4.1离群值的判断 200
9.4.2离群值判断的简易方法 201
9.4.3离群值的标准判断方法 202
9.5数据插补 206
9.5.1数据插补的应用 206
9.5.2线性内插法 207
9.6样本数字特征 208
9.6.1位置数字特征 208
9.6.2离散数字特征 212
9.7统计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213
9.7.1SPSS统计软件包 213
9.7.2SAS统计软件包 214
9.7.3Excel统计软件包 214
9.7.4MINITAB统计软件包 215
第10章 假设检验 216
10.1概述 216
10.1.1假设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216
10.1.2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217
10.1.3假设检验的步骤 218
10.1.4假设检验的类别和方法 218
10.2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219
10.2.1单一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 219
10.2.2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 221
10.3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 223
10.3.1单一总体方差检验 223
10.3.2两总体方差检验 224
10.4总体比率的假设检验 225
10.4.1单一总体的比率检验 225
10.4.2两个总体的比率检验 226
10.4.3多个总体的比率检验 227
10.5p值比较法 228
10.6非参数假设检验 229
10.6.1符号检验法 229
10.6.2秩和检验法 230
第11章 抽样检验 232
11.1概述 232
11.2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233
11.2.1简单随机抽样 233
11.2.2分层抽样 234
11.2.3系统抽样 235
11.2.4等距抽样 235
11.3统计抽样方法 235
11.3.1统计抽样方法简介 235
11.3.2统计抽样标准 236
11.4GB/T 2828.1—2003标准使用简介 237
11.4.1GB/T 2828.1—2003抽样方案的五要素 237
11.4.2一次抽样方案的检索 244
11.4.3样本的抽取与检验 248
11.4.4批的判断与处理 248
第12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49
12.1相关分析 249
12.1.1相关关系 249
12.1.2相关的分类 249
12.1.3相关关系的判断 250
12.1.4相关系数的计算 252
12.1.5相关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253
12.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54
12.2.1回归分析概述 254
12.2.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254
12.2.3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255
12.2.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256
12.2.5使用最小二乘法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示例 257
12.2.6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258
12.2.7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 260
12.3多元线性回归 263
12.3.1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步骤 263
12.3.2二元回归方程的建立示例 264
12.4非线性回归 265
12.4.1曲线回归方程的确定 265
12.4.2确定曲线回归方程的未知参数 265
第13章 方差分析与聚类分析 268
13.1概述 268
13.1.1方差分析中的统计术语 268
13.1.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69
13.1.3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 269
13.1.4应用方差分析的条件 269
13.2单因素方差分析 269
13.3双因素方差分析 273
13.4聚类分析 277
13.4.1数据的处理 277
13.4.2聚类分析中的统计量 278
13.4.3分类的形成 279
13.4.4应用实例 279
第14章 试验设计 283
14.1概述 283
14.2试验设计中常用的术语和方法 283
14.3正交试验法 285
14.3.1正交表及正交设计 286
14.3.2正交试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 287
14.3.3正交试验的试验结果分析 288
14.3.4有交互作用(交互效应)的正交试验 290
14.4响应曲面设计 293
14.4.1基本概念 293
14.4.2一次回归的正交设计 293
14.5稳健参数设计 299
14.5.1概述 299
14.5.2基本概念 299
14.5.3稳健参数设计的基本程序 302
第15章 质量功能展开 310
15.1概述 310
15.2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方法 310
15.2.1质量屋的建立 311
15.2.2顾客需求与工程措施的确定 312
15.2.3关键措施与瓶颈技术的确定 312
15.3QFD瀑布式分解模型 313
15.3.1质量功能展开的阶段 314
15.3.2质量功能展开的注意事项 315
15.4QFD中的顾客需求的获取及整理 316
15.4.1顾客需求的获取 316
15.4.2顾客需求的KANO模型 317
15.4.3顾客需求的分析与整理 318
15.5质量屋要素的量化与评估 320
15.5.1顾客需求重要度的评估 320
15.5.2关系矩阵与相关矩阵的评估 320
15.5.3竞争能力的评估 322
15.5.4竞争能力的计算 323
15.5.5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323
附表 326
附表1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 326
附表2计量值控制图系数表 327
附表3x2分布的分位数表 328
附表4t分布的分位数表 329
附表5F分布表 329
附表6格拉布斯检验法的临界值表 330
附表7(a)狄克逊检验法的临界值表 331
附表7(b)双侧狄克逊检验法的临界值表 331
附表8科克伦检验法的临界值表(单侧检验) 332
附表9符号检验表(P(S≤Sα)=α) 332
附表10秩和检验表(P(T1<T<T2)=1—α) 333
附表11相关系数检验表 333
附表12常用的正交试验表 334
参考文献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