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新体系 基于实践思维方式的阐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倪志安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0239
  • 页数:3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和教育教学规律,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体系,转化为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具有科学性、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教学体系。本书的三个特点是: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的分析和论证。二、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和教育教学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教学体系的重构。三、注重彰显马克主义理论的方法论的性质和功能。

第一章 时代旗帜——马克思主义 1

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1

(一)马克思的生平与人格魅力 2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 5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历史创新 12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阶级基础的历史条件 13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思想资源的历史条件 16

(三)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创新 20

三、科学地理解、把握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24

(一)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4

(二)科学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39

一、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40

(一)唯物论的历史形态 40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46

二、自然世界的物质性、先在性与人类世界的实践本质 51

(一)自然世界的物质性 51

(二)自然世界对人类世界的先在性 57

(三)人类世界的实践本质 60

(四)从实践理解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66

三、实践是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70

(一)实践的基本的特征、形式、结构和运行机制 70

(二)实践是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77

(三)在实践基础上“人—自然—社会”的统一 80

(四)从实践理解世界分化与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意义 8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86

一、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87

(一)辩证法的历史形态 87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93

二、对立统一规律与方法论意义 97

(一)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范畴 97

(二)对立统一规律 100

(三)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09

三、质量互变规律与方法论意义 113

(一)马克思主义质、量、度范畴 113

(二)质量互变规律 116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20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与方法论意义 124

(一)马克思主义肯定和否定 124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129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3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37

一、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38

(一)认识论的历史形态 138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42

二、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46

(一)认识的实践基础 147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55

三、真理的实践理解和实践标准 163

(一)真理的实践理解 163

(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 172

四、价值的实践理解和实践评价 175

(一)价值的实践理解 175

(二)价值的实践评价 18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185

一、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186

(一)唯心主义历史观 186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192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9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98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7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213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14

(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7

(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2

四、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 226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226

(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群众路线方法 229

(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230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23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36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36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43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48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51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251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253

(三)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256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62

(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70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意义和深化认识 275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意义 275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77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 284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与资本主义所有制 285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 285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 286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288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方法与剩余价值规律 291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91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296

(三)剩余价值规律 300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与发展趋势 304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304

(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307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论 331

一、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现实 332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求索 332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341

(三)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349

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 353

(一)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35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 356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58

三、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基本特征 363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实践现实性 363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66

(三)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70

参考文献 375

附录一: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体论&倪志安 378

附录二:基于实践思维方式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著目录&倪志安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