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问题缘起 1
二、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的论域 7
三、论证理路 13
四、本书使用概念说明 16
(一)人权、公民权、基本权和基本权利 16
(二)主观权利和客观规范 21
第一章 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的概念 26
一、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的含义 26
(一)定义 26
(二)水平效力和相关概念的关系 27
(三)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的理论内涵 35
(四)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发展史略 37
二、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产生的背景 41
(一)基本权哲学理念变迁 41
(二)私人或者私法组织成为人权的义务主体 47
(三)公私法之间关系融合 54
第二章 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产生的内在机理 63
一、宪法基本权利在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63
(一)基本权利正当化的各个维度 63
(二)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 68
二、宪法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71
(一)作为主观权利的基本权 75
(二)作为客观价值秩序的基本权 87
三、宪法基本权利法律关系的分析框架 89
(一)被动身份 91
(二)消极身份 92
(三)积极身份 94
(四)主动身份 95
四、宪法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 98
(一)宪法基本权利的主观功能体系 99
(二)宪法基本权利的客观功能体系 104
第三章 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的传统适用模式 110
一、直接水平效力 113
(一)直接水平效力的理论与实践 113
(二)对直接水平效力的批评 122
二、间接水平效力 126
(一)间接水平效力的理论与实践 126
(二)对间接水平效力的批评 150
三、国家行为模式 153
(一)国家行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153
(二)对国家行为模式的批评 162
四、国家保护义务模式 165
(一)国家保护义务的理论与实践 165
(二)对国家保护义务模式的批评 170
第四章 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适用的新模式 173
一、宪法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的问题实质 175
(一)从结果中立看,各水平效力理论目的相同 175
(二)司法权会僭越立法权吗? 177
(三)基本权水平效力的实质——基本权利冲突 183
二、弱直接水平效力模式 187
(一)弱直接效力模式的概念 187
(二)弱直接水平效力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190
三、弱直接水平效力的理论基点——保护请求权 199
(一)主观权利自身蕴涵着保护请求权 201
(二)从客观价值秩序导出个人的保护请求权 215
第五章 弱直接水平效力的适用 224
一、作为原则的宪法基本权利 225
(一)宪法基本权利规范 226
(二)宪法基本权利的规范结构 230
(三)宪法基本权利的原则特质 239
(四)原则和价值秩序的关系 246
二、宪法基本权利之间冲突的解决 250
(一)优先条件的选择 251
(二)价值衡量的方法——比例原则 255
余论:弱直接水平效力在中国语境下的意义 264
一、国内研究基本权水平效力的状况 264
(一)无适用说 265
(二)直接适用说 266
(三)间接适用说 267
(四)混合适用说 268
(五)假问题说 268
二、国内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研究存在的问题 269
(一)意涵不清 269
(二)论域错位 273
三、弱直接水平效力在中国实施的必要性 277
(一)现实需要 277
(二)救济渠道不足 279
四、弱直接水平效力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 281
(一)规范基础 281
(二)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285
结论 294
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