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1
所有权前提的变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转入后期的标志&李锡厚 3
宋代史家的五代史学&王德毅 22
努力构建以本土经验为基础的史学理论体系——从宋代“货币地租”问题的争论谈起&包伟民 39
北宋历史思潮的新方向&李弘祺 49
“史”之为用?——“过去”在王安石眼中的价值与意义&刘静贞 76
马端临史论的结构分析&张元 90
从《邓广铭全集》论民初史学与“新宋学”&张春树 104
社会经济 113
唐宋时期福建地区的人口动态与地方行政结构的建置&佐竹靖彦 115
宋代水利田利害辨&王瑞明 141
宋朝的政府购买与商品流通&李晓 148
宋代房价与住房面积考察&程民生 164
宋朝的抵当所与抵当库&刘秋根 王文书 178
再论宋元之际江南各地的稻米单产和劳动生产率&周生春 191
宋代富民与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林文勋 207
“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南宋立国态势及经济格局论析&葛金芳 219
南宋时期家产分割法“在室女得男之半”新证&戴建国 226
思想与学术 241
王安石变法与“圣人”之辨&裴汝诚 顾宏义 243
知鄞县王安石和明州士人社会&近藤一成 256
王安石的“心性之学”&江小涛 265
杨时与两宋之际的王氏新学&罗家祥 278
“天命”观在宋代的嬗变&刘复生 292
论“道体”——宋代朱熹、吕祖谦《近思录》研究之一&姜锡东 307
刘靖之兄弟的教育与理学思想&许怀林 324
说“借书一痴,还书一痴”&辛德勇 339
关于元代陆学的北传&张帆 351
戴震的理欲说应该重新评价——试论其对程朱理欲说的歪曲与妄评&祝总斌 361
历史人物 373
商鞅论评&张传玺 375
英雄或者圣人?——分析陈寿和裴松之的诸葛亮论&田浩 385
超越:一个“贰臣”的贡献——索隐历史尘埃中的细节&王瑞来 396
寇准的宦历、性格及思想&张其凡 刘广丰 424
“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为政之道研究之一&张希清 438
包拯在宋代的地位及影响&孔繁敏 461
韩绛生平政绩初探&苗书梅 470
关于赵抃治蜀&张邦炜 477
沈括在人文学科诸领域的杰出成就&杨渭生 493
北宋内臣蓝元震事迹考&何冠环 502
宋朝儒将的角色与归宿——以张亢事迹为中心考察&陈峰 513
朱弁使金事迹及其纪行资料&陈学霖 522
南宋杨皇后姓氏、籍贯考&何忠礼 541
晚宋名相郑清之考论&胡昭曦 547
清初复明运动中的和尚德宗&何龄修 561
社会生活 567
全新世中期西辽河流域聚落生成与环境选择&韩茂莉 569
中晚唐的称坊望风习&梁太济 581
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张国刚 595
由唐入宋:从钜鹿到婺源的魏氏家族&游彪 620
从旅行风险看宋代商人的宗教信仰&梁庚尧 631
《清明上河图》为何千汉一胡&荣新江 658
浅议宋人子嗣观念变化及对妇女生活的影响&臧健 667
宋代放生池考&李华瑞 682
有关夏州拓跋部的几个问题——新出土唐五代宋初夏州拓跋政权墓志铭考释&杜建录 699
金代的移民、治理与民族融合&武玉环 704
“乡民们吃得不错”——十九世纪初期松江食物消费水平研究&李伯重 715
“科举家族”定义商榷&龚延明 方芳 736
典籍文献 741
李焘《长编》辑补刍议&李伟国 743
《中兴政要》研究&李裕民 753
契丹文字中辽代双国号解读的历程&刘凤翥 767
辽代汉语北方方言入声韵尾的消失&杨若薇 774
《契丹地理之图》考略&刘浦江 788
中国传统河工水利舆图初探&李孝聪 794
唐仲友刻书今存考略&王菡 819
《名公书判清明集》之编印者与版本源流&高桥芳郎 827
《公暇记闻》里的中越关系史料&虞云国 837
制度与现实 843
中国古代官阶研究的若干设想&阎步克 845
西汉宗室绝国考&陈苏镇 862
试述晚唐的两种品位标志与官僚生态&赵冬梅 865
创置与转型——以五代巡检为中心的考察&黄宽重 877
宋朝的书行和书读——宋朝官府文书研究之一&朱瑞熙 890
“访闻”与“体量”:宋廷考察地方的路径举例&邓小南 900
辽金元卖官述略&王曾瑜 925
女真与北宋的朝贡关系研究&程妮娜 937
金初原辽地的路制与路级政区试探&李昌宪 950
元代岁赐定制时间考&李治安 963
后记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