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念篇怎样理解新课程的“新” 3
如何从教学大纲体系走向课程标准体系 8
走出三维目标实施过程中的误区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怎样用好教材 23
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用好DIS 29
怎样由备课向教学设计转变 35
新课程物理探究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41
如何实施课题研究学习 49
如何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与学分认定 54
第二篇 探索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61
怎样处理教材中“思考与讨论”等小栏目的教学 68
如何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益 74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稀释还原和延迟判断策略 79
如何设计学生的物理作业 86
如何让学生从听懂到做对 92
怎样尽可能减少学生过早的分化 97
必修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应该如何定位 103
怎样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110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115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19
第三篇 策略篇怎样上好高中物理第一课 127
如何在运动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思想 134
深入把握教材思想体系 循序渐进落实矢量教学 139
如何进行“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教学 144
如何实现“交流电有效值”概念教学的突破 149
如何进行“熵”的教学设计 154
如何对“振动和波”进行有效教学 160
如何解决波粒二象性和原子物理教学中学生感性认识不足的困难 165
如何实施“简单的逻辑电路”的教学 170
如何设计《传感器》的教学 177
如何深入浅出地进行《相对论简介》的教学 183
第四篇 发展篇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能力提出的要求及培养途径 193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反思 198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物理学科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206
新课程下物理教研组建设的思路 213
新课程下如何发挥物理实验室的作用 219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教师培训工作 225
参考文献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