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志·自然灾害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18037704
  • 页数:891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建国前重大自然灾害年记 21

建国后逐年自然灾害年记 33

上篇 自然灾害 67

第一章 暴雨洪涝 67

第一节 暴雨 67

一、暴雨年内分布 68

二、暴雨地区分布 70

第二节 江河洪水 71

一、主要江河 71

二、主要江河洪水特征 76

三、江河洪水灾害 79

第三节 山洪与水库溃坝洪水 80

一、横江水库(中型) 81

二、罗田水库[小(一)型] 81

三、水吼水库[小(一)型] 81

第四节 涝渍 86

一、涝渍概况 86

二、涝渍成因 90

三、典型涝渍年 93

第五节 逐年暴雨洪涝简况 97

一、建国前较大暴雨洪涝灾害年记 97

二、建国后逐年暴雨洪涝灾害年记 101

第二章 热带气旋 121

第一节 登陆台风源地、移动路径和分布 121

一、登陆台风的源地 125

二、台风移动路径 125

三、登陆台风时空分布 130

第二节 台风大风、暴雨及其在南海引起的风浪、涌浪 140

一、台风大风 140

二、台风暴雨 142

三、台风在南海引起的风浪、涌浪 146

第三节 台风灾害 147

一、台风灾害特点 148

二、台风成灾原因 150

三、建国前较大台风灾害简况 152

四、建国后逐年台风灾害简况 154

第三章 干旱 166

第一节 农业干旱 166

一、农业旱情 166

二、农业干旱灾情 171

三、干旱与森林火灾 175

第二节 城市干旱 176

一、城市干旱类型 176

二、主要缺水城市供需水分析 177

三、城市缺水典型实例 181

第三节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182

一、范围与标准 182

二、分布状况和特征 182

三、原因 183

第四节 干旱成因 184

一、自然因素 184

二、人为因素 188

第五节 主要干旱和旱灾 189

一、建国前500年(1450~1949年)旱灾 189

二、建国后历年干旱简况 194

第四章 低温冷害 202

第一节 寒潮 202

一、寒潮及其指标 202

二、寒潮活动形式及其入侵路径 203

三、寒潮时空分布 204

四、寒潮天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7

五、逐年寒潮概况 211

第二节 低温阴雨 224

一、主要气候特征 224

二、建国后逐年低温阴雨概况 231

第三节 寒露风 242

一、寒露风概况 242

二、建国后逐年寒露风概况 246

第四节 霜降风 260

一、霜降风概况 260

二、霜降风气候特点 262

三、建国后逐年霜降风概况 266

第五章 强对流天气 283

第一节 飑线 283

一、分布规律 284

二、年际变化 285

三、年景划分 287

第二节 冰雹 289

一、一般特点 289

二、分布规律 290

三、年际变化 292

四、年景划分 292

第三节 龙卷风 293

一、分布规律 293

二、年际变化 293

三、年景划分 295

第四节 强对流天气灾害概况 296

一、年景综合评价 296

二、建国后主要年份灾害概况 298

第六章 地震 313

第一节 地震直接灾害 313

一、一般民用建筑物的震害 313

二、其它建筑物和设施震害 314

三、地表破坏 315

四、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16

第二节 水库诱发地震灾害 316

一、概况 316

二、河源6.1级地震灾害 317

三、水库大坝的抗震加固 318

第三节 地震间接灾害 322

一、震惊引起的人员伤亡 322

二、恐震引起的“社会综合症” 323

三、地表破坏引起的次生灾害 323

第四节 谣传误传、虚报地震引发的灾害 323

一、谣传地震引起的灾害 323

二、误传和虚报地震引起的灾害 324

第五节 历史强震摘要 326

第六节 地震简况 333

一、建国前较大地震灾害 333

二、建国后逐年地震灾害 347

第七章 地质灾害 354

第一节 地表地质灾害 354

一、崩塌 356

二、滑坡 361

三、泥石流 375

四、地裂缝 378

五、地面塌陷 380

第二节 水土流失 385

一、水土流失概况 385

二、水土流失成因 386

三、水土流失危害 388

第三节 建国后地质灾害简况 391

第八章 海洋灾害 396

第一节 风暴潮 396

一、风暴潮的形成及其分布 396

二、风暴潮灾害 407

第二节 巨浪 410

一、概况 410

二、典型事件 411

第三节 异常海水温度、盐度 413

第四节 海水污染 414

一、陆源污染 414

二、海源污染 415

第五节 赤潮 417

一、概况 417

二、典型事件 418

第六节 渔业自然灾害 422

一、灾害概况 422

二、灾害大事记 425

第七节 海平面上升 431

一、近海海平面缓慢上升事实 431

二、近海海平面上升原因 432

三、海平面缓慢上升引起的灾害 433

第八节 海上灾难 434

一、灾难概况 434

二、建国后海上遇难简况 435

第九章 农林生物灾害 443

第一节 农田生物灾害 443

一、建国前严重灾害年记 443

二、建国后灾害概况及其主要年记 446

三、重大农田生物灾害事件 462

第二节 森林生物灾害 470

一、病、虫害 470

二、森林火灾 477

第十章 地方病 482

第一节 地氟病 482

一、地氟病状况 482

二、地氟病危害 484

第二节 碘缺乏病 485

第三节 血吸虫病 485

第十一章 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第一节 洪水灾害 487

一、建国前洪水灾害 487

二、建国后洪水灾害 499

第二节 台风灾害 524

一、洪水灾害 524

二、大风和风暴潮 528

三、大风冷湿灾害 533

第三节 干旱 533

一、建国前干旱 533

二、建国后干旱 536

第四节 低温冷害 540

一、寒潮 540

二、低温阴雨 545

三、寒露风 552

四、霜降风 554

第五节 地震 558

一、建国前地震 558

二、建国后地震 560

下篇 防灾减灾 567

第十二章 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第一节 气象防灾减灾机构 567

一、气象台站 567

二、气象防灾减灾系统 568

第二节 监测和预报 569

一、大气监测 569

二、气象电信 572

三、天气预报 574

四、气候分析 582

五、农业气象 589

第十三章 防汛防旱防风 595

第一节 “三防”工作机构 595

一、“三防”组织体制 595

二、“三防”主要职责 596

第二节 “三防”业务建设与重点工程建设 599

一、业务建设 599

二、重点工程建设 621

第三节 防汛防旱防风措施 648

一、防洪措施 648

二、防旱措施 651

三、防风措施 652

四、防御强对流天气措施 654

第十四章 防震减灾 657

第一节 防震减灾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 657

一、机构设置 657

二、广东省地震局主要职责 659

第二节 地震监测预报 660

一、专业监测 660

二、群测群防 662

三、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与水平 663

第三节 防震减灾 664

一、减轻震灾的工程性防御措施 664

二、减轻震灾的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670

第四节 省、市间地震联防协作 674

一、粤闽赣边界地区地震联防协作 674

二、粤桂琼交界地区地震联防协作 675

三、粤东地区地震联防协作 676

第五节 防震抗震救灾工作“一体化” 676

一、“八九五一系统”的设置 677

二、“八九五一系统”的指导思想与运作特点 677

三、省八九五一工程办公室的主要工作 678

第十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 680

第一节 防灾减灾机构 680

第二节 地质灾害的防治 680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 681

二、地面塌陷的防治 683

三、地裂缝的防治 684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 685

第十六章 海洋灾害防治 694

第一节 防灾减灾机构 694

第二节 海洋防灾减灾 695

一、海洋灾害监测 695

二、海洋灾害防御 698

三、海上救助 703

第十七章 渔业防灾 708

第一节 防灾机构 708

第二节 渔业防灾减灾 710

一、防风抗灾 710

二、建设和整治渔港 711

三、推进渔船机动化 713

四、组织渔船船东互保 715

五、省内沿海渔区三级防台工作方案 715

六、社队渔船预防冬春强风基本措施 718

七、鱼病的防治措施 721

第十八章 农田种植业灾害防治第一节 低温寒害防治 722

一、冬季寒害防治 722

二、春季低温阴雨害防治 727

三、秋季寒露风害和霜降风害防治 730

第二节 暴雨灾害和洪涝灾害防治 732

第三节 台风灾害防治 733

一、营造防风林 733

二、作物合理布局 733

三、加强水利建设 733

四、综合措施 733

五、风后救灾措施 734

第四节 干旱灾害防治 734

一、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734

二、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 734

三、作物合理布局 735

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735

五、耕作保墒 735

六、覆盖抑制农田蒸发 735

七、培育健壮植株 735

八、人工增雨 736

第五节 高温热害防治 736

一、水稻防治技术 736

二、蔬菜防治技术 736

三、果树防治技术 737

四、林木防治技术 737

第十九章 农林业生物灾害的防治第一节 农业病虫害防治 738

一、防治机构 738

二、防治措施 738

第二节 林业病虫害防治 745

一、防治机构 745

二、防治措施 746

第三节 森林火灾防治 749

一、防治机构 749

二、林火防治 752

三、林火防御技术 753

四、林火扑救技术 754

第二十章 卫生防疫 755

第一节 灾后卫生防疫减灾 755

一、环境卫生 755

二、饮水卫生 756

三、食品卫生 758

四、健康教育 761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761

一、地氟病防治 761

二、碘缺乏病防治 762

三、血吸虫病防治 763

第二十一章 保险防灾与理赔第一节 概况 765

第二节 保险防灾措施 766

一、保险防灾立法 766

二、保险防灾机构 766

三、保险防灾简况 767

第三节 保险理赔 774

一、建国前保险理赔 774

二、建国后财产保险理赔 776

三、农业保险理赔 779

第二十二章 民政救灾救济第一节 救灾救济组织机构与职能 787

第二节 救灾救济方针、政策与法规 788

一、晚清与民国时期 788

二、建国后 788

第三节 救灾救济的实施 790

一、救灾 790

二、社会救济 795

第二十三章 防灾减灾综合对策第一节 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799

一、指导思想 799

二、防灾减灾意识要点 800

三、途径与方法 801

第二节 防灾减灾组织体制 801

第三节 防灾减灾法制建设 803

一、防治灾害立法 803

二、资源统一管理与保护 808

三、依法防灾减灾 808

第四节 防灾减灾系统 808

一、防灾减灾信息系统 808

二、减灾规划 809

三、制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和风险图 810

第五节 灾害监测预报 811

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811

二、防汛基本建设和预警系统 812

三、洪水、风暴潮、干旱监测预测系统 813

四、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813

五、地震灾害监测预报系统 813

六、森林火险监测预防 815

第六节 防灾减灾工程技术措施 815

一、防汛工程措施 815

二、防风工程措施 817

三、防旱抗旱工程措施 817

四、水土保持与绿化 818

五、防震与工程抗震措施 821

第七节 保险防灾 823

第八节 城市防灾减灾 824

一、概况 824

二、城市减灾对策 825

第九节 防灾减灾资金 826

一、投资体系 826

二、增加投入 826

第十节 抗灾救灾预案 827

一、广东省防御特大洪水预案 827

二、广东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修订) 829

三、广东省民政救灾应急预案 835

第二十四章 重大抗灾救灾纪实第一节 抗洪纪实 838

一、1959年东江抗洪纪实 838

二、1979年西枝江抗洪纪实 839

三、1982年北江中游抗洪纪实 839

四、1994年6月抗击西、北江特大洪水纪实 840

第二节 防御台风暴潮纪实 845

一、抗御1969年7月台风暴潮纪实 845

二、抗御1976年9月台风暴雨洪水纪实 846

三、抗御1980年7月台风暴潮纪实 846

四、抗击1996年9月台风纪实 847

第三节 抗旱纪实 849

一、1955年春抗旱纪实 849

二、1963年春抗旱纪实 850

三、1977年春抗旱纪实 851

第四节 抗震纪实 852

一、抗御台湾海峡7.3级地震纪实 852

二、抗御北部湾6.1级地震 856

第五节 民政救灾救济纪实 859

一、1994年6月、7月西、北江大洪灾紧急救援工作 859

二、1996年特大寒害和台风的民政救灾救济工作 861

附录 867

附录一:热带气旋基本知识 867

附录二:地震基本知识 877

附录三:其它 882

编后记 887

英文目录 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