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关于选题 2
二 学术史的检讨 5
三 问题意识及基本思路 16
第一章 东南大学“国立化”与地方社会、政党(1919—1927) 21
一 “五四”与东南大学的国立化 22
二 依托地方:东南大学的办学模式 44
三 《学衡》与东南校风 57
四 易长风潮中的政党与社会 74
第二章 “首都最高学府”的名与实:以大学区试验为中心(1927—1929) 101
一 从“东南”到“中央” 102
二 经费与人事:大学区试验的冲突 133
三 维护学校经费运动 146
第三章 “党化”中的派系冲突:以张乃燕去职为中心(1927—1930) 160
一 “党化”教育的登台 160
二 挑战与应对:张乃燕的信任危机 174
三 派系与政治风波 193
第四章 困厄中的校长人选难题(1930—1932) 209
一 朱家骅治校 209
二 迎拒校长风波 236
三 解散与整顿 248
第五章 罗家伦与“中央化”的初步完成(1932—1937) 261
一 创立民族有机文化:罗家伦的办学理念 261
二 罗家伦初期的安定之道 274
三 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平衡 283
四 教授群体参与社会的不同方式 296
结语 动荡中的平衡:政局、政党与近代国立大学 328
一 中央与地方之间 329
二 党派政治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334
三 角色、派系斗争与校长人选 341
四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学术文化 346
参考文献 353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