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思想与实践研究 1949-1956》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冬梅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0673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本课题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进行的伟大的社会救助实践,认为党和政府对社会救助的认识,基本上超越了传统观念,开始向现代社会救助思想转变;基于国情的积极社会救助制度模式,揭开了新中国社会救助史上新的一页,具有里程碑意义;社会救助实践绩效显著,有效地巩固了执政地位。

第一章 1949—1956年中国弱势群体概况及特征 1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灾民面临的生存危机 2

一、1949—1956年的自然灾害 2

二、灾民面临的生存危机 4

第二节 严重的失业现象和失业群体的生活与心理问题 10

一、1949—1956年中国的失业现象 10

二、失业群体的生活与心理问题 12

第三节 近代中国遗留的社会问题与妓女、乞丐等群体的生活困境 15

一、娼妓的渊源与悲惨遭遇 15

二、乞丐现象及其游堕生涯 20

三、生理性弱势群体的生活困境 22

第四节 弱势群体的特征 24

一、相对于当时其他群体而言的特征 24

二、与其他时期相比,1949—1956年中国弱势群体的特点与影响 25

小结 2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弱势群体及社会救助诸问题的认识 29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思想的历史考察 30

一、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30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33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3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救助思想 38

一、关于弱势群体成因的思想 39

二、对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 43

三、对社会救助内涵与外延的认识 47

四、对社会救助中主、客体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认识 5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思想所体现的原则 55

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 55

二、政府与社会协同联动的原则 56

三、积极救助原则 57

小结 58

第三章 社会救助制度 61

第一节 社会救助制度的确立 61

一、各类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确立过程 62

二、对社会救助制度确立原因及其特点的评析 68

第二节 社会救助制度结构 71

一、社会救助目标系统 71

二、社会救助规则系统 73

三、社会救助组织系统 82

四、社会救助设备系统 88

第三节 社会救助制度运行中的管理与动员 94

一、资金的筹集与发放 94

二、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管理 102

三、社会救助中的社会动员 108

小结 121

第四章 政府救助 125

第一节 灾民救助实践——以河北省为例 126

一、救灾的背景 126

二、救助工作的开启与发展过程 130

三、具体做法及其得失 134

四、救助绩效与特点 144

第二节 失业者的救助——以北京市为例 149

一、救助工作的演进 149

二、具体做法 154

三、救助绩效 160

第三节 妓女群体的救助——以北京市为例 165

一、管制妓院,遏制娼业 166

二、封闭妓院,断然禁娼 167

三、教育、救助妓女 169

四、娼妓问题成功解决的原因 173

第四节 乞丐群体的改造与救助——以北京市为例 175

一、强制收容方针的实施 175

二、收容所内的教育和改造 178

三、乞丐们的去向和救助绩效 182

四、乞丐救助与妓女救助之异同 184

第五节 生理性弱势群体的救助 185

一、对无家可归、无依无靠及无生活来源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救助 185

二、孤儿、弃婴等特殊儿童的救助 191

小结 195

第五章 民间社会互助 205

第一节 家庭的互助保障 206

一、家庭依然是育儿养老的主要责任者 206

二、家庭互助保障观念和方式的变化 208

第二节 慈善团体的慈善事业 214

一、历史的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慈善团体 215

二、慈善团体的走向与慈善事业的开展 218

三、慈善事业的特点及其式微的原因 224

第三节 国家主导下的民间互助共济 228

一、节约与募捐 228

二、自由借贷 233

三、互助合作生产 236

小结 239

结束语 245

一、基本评价 245

(一)基于一般社会政策原则的评估 245

(二)宏观历史视野下的考察 247

二、社会救助与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 249

(一)社会救助与政治 250

(二)社会救助与经济 254

(三)社会救助与社会、文化 260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