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1
德行第一 1
一 孙奇逢纯孝 1
二 李颙憎名 1
三 黄宗羲“托孤” 2
四 王夫之拒撰劝进表 2
五 陆陇其论居敬穷理 3
六 陆世仪报知遇之恩 3
七 施闰章劝兄弟止讼 4
八 李明性孝父 4
九 颜元葬父 5
一○ 范文程道德纯厚 5
一一 魏裔介交友 6
一二 魏象枢严于君子小人之分 6
一三 顾琮厚葬同僚 6
一四 宋德宜救赎妇女 7
一五 张英俨然长者 7
一六 李光地论学 8
一七 韩菼临危不惧 8
一八 徐元梦虚心向学 9
一九 张伯行德政 9
二○ 杨名时清贫讲学 10
二一 应?谦酷暑著棉 10
二二 朱之锡盛德遣婢 11
二三 张廷玉赋诗拒贿 11
二四 福敏禀性正直 12
二五 朱轼离职劾贪 12
二六 方苞事亲至孝 13
二七 李绂尊奉陆氏之学 14
二八 钱纶光宽厚待人 14
二九 沈起元争任咎责 14
三○ 尹会一事母笃孝 15
三一 雷鋐躬行理学 15
三二 方观承助嫁姬妾 16
三三 梁国治一生孝友 16
三四 朱珪言行感人 17
三五 郑文炳万里寻父 17
三六 王杰笃信理学 18
三七 戴敦元赴宴不备舆马 18
三八 汪廷珍谨守母训 19
三九 赵慎轸厉行先儒格言 19
四○ 汤金钊天性笃孝 20
四一 朱桂桢幼年赈饥 20
四二 陶澍清名德望 20
四三 何凌汉教授乡里 21
四四 林则徐孝友助人 21
四五 杜受田平实简易 21
四六 江忠源义葬诸友 22
四七 罗泽南笃志理学 22
四八 曾国藩早有大志 22
四九 王珍吮疽 23
五○ 沈葆桢不避存亡利害 23
五一 何桂珍学宗宋儒 23
五二 李光翟孝友天成 24
五三 黎元洪不受王爵 24
五四 蔡锷言彰功不若救人 25
五五 黄兴质衣葬友 25
五六 宋教仁事母极孝 26
言语第二 27
一 顾炎武论经国济世 27
二 陈贞慧纵情议论 27
三 阎若璩论丧服仪制 28
四 傅眉且樵且读 28
五 毛奇龄辨析音韵 29
六 毛奇龄论郊祀配位 30
七 汪琬巧于词令 31
八 徐敬直释“裘尽金敝” 31
九 孙枝蔚出语谔谔 31
一○ 朱彝尊纠谬辨误 32
一一 徐喈凤严词斥客 32
一二 史贻直掌故娴熟 33
一三 方苞耿直敢言 33
一四 尹继善侃侃奏对 34
一五 谢济世劾奏田文镜 34
一六 孙嘉淦疏论“三习一弊” 35
一七 刘延清釜底抽薪 36
一八 纪昀巧释“老头子” 37
一九 纪昀书生习气 37
二○ 胡天游言能文章者不死 38
二一 姚鼐愿读常见之书 38
二二 阮元愿为阳朔令 38
二三 汪中有三憾三畏 39
二四 龚自珍论事口若悬河 39
二五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40
二六 胡林翼言国家求才 40
二七 左宗棠捷对 41
二八 李鸿章岁除见洋人 41
二九 陈树屏片语解纷 42
三○ 资政院开院三大演讲 43
三一 陆鸿达言者无罪 43
三二 雷奋剖析资政院院章 44
三三 王闿运论冠服光复汉族 44
三四 张謇面讽袁世凯 44
三五 宋教仁、孙中山于沪上演讲 45
三六 梁启超虎坊桥演讲 45
三七 国会演说大家 46
三八 王正廷英语娴熟 47
卷二 48
政事第三 48
一 范承谟不问“狐狸” 48
二 甯完我请设言官 48
三 冯溥设立育婴堂 49
四 赵廷臣秉烛治公 49
五 李之芳严于治军 50
六 靳辅一生治河 50
七 于成龙为官不求温饱 51
八 姚启圣以私财赎民 52
九 赵申乔苏衡州民困 52
一○ “吾饮卫令一杯水” 53
一一 陈鹏年深得民心 53
一二 “第一太守祠” 54
一三 鄂尔泰改土归流 54
一四 尹继善身兼九职 56
一五 尹会一振兴洛学 56
一六 方观承明于用人 57
一七 傅恒平定大小金川 58
一八 傅恒经略云南 59
一九 阿桂善治军 60
二○ 裘曰修治河主疏 62
二一 “但饮湘江一杯水” 62
二二 张问陶断案如神 63
二三 张百龄招降海寇 65
二四 福康安用兵如神 65
二五 杨芳灿貌若“书痴” 66
二六 袁枚片言定谳 66
二七 陈宏谋救“升天活佛” 67
二八 郑燮赈济饥民 68
二九 长麟微服私行 68
三○ 吴文镕革除淫祀 68
三一 林则徐愿事事实践 69
三二 夏献云“训农”八则 69
三三 张之洞从政十六言 69
三四 陈学棻爱屋及乌 69
三五 林绍年愤而去职 70
三六 徐赓陛审石 70
三七 陆元鼎断一女三夫案 71
三八 沈锡周优礼名贤 72
三九 江标奖掖学子 72
四○ 吴禄贞折冲樽俎 73
四一 徐承基一芥不取 73
四二 孙发绪建设模范县 73
文学第四 75
一 魏禧与“易堂诸子” 75
二 王士禛一代文宗 75
三 张玉书咏盛世之音 76
四 万斯同撰《明史稿》 77
五 万斯同深于经术 77
六 毛奇龄积久赅博 78
七 蒲松龄《聊斋志异》 78
八 王晫名满江左 79
九 吴百朋天下青云 80
一○ 丁澎《白燕楼诗》 80
一一 陈恭尹诗文得唐贤三昧 80
一二 赵执信之《声韵谱》、《谈龙录》 81
一三 朱彝尊学博才高 81
一四 陈维崧骈文高手 82
一五 顾祖禹《方舆纪要》 82
一六 何焯《读书记》 83
一七 方苞论古文义法 84
一八 朱筠于书无所不通 84
一九 王念孙《广雅疏证》 85
二○ 秦蕙田《五礼通考》 86
二一 沈德潜以诗受乾隆殊眷 86
二二 乾嘉之世经学昌明 87
二三 沈德潜为乾嘉诗坛宗师 89
二四 黄景仁赋诗太白楼 90
二五 洪亮吉品评当代诗家 91
二六 王昶贯通诸学 94
二七 纪昀不轻著一书 95
二八 《红楼梦》与《儒林外史》 95
二九 毕沅性好著书 95
三○ 章学诚《文史通义》 96
三一 桐城三贤 97
三二 有清骈文八大家 97
三三 八大家之外骈文高手 99
三四 张九钺为太白后身 99
三五 张问陶夫妇唱和 100
三六 法式善以诗文为性命 100
三七 黎简诗取诸家之长 101
三八 邓显鹤编纂《沅湘耆旧集》 102
三九 阮元建诂经精舍 103
四○ 何绍基生平肆力于《史》、《汉》 103
四一 朱琦为道光朝奇人 104
四二 曾、吴振兴桐城派 104
四三 龚、魏为道咸文坛飞将 105
四四 道咸年间骈文名家 105
四五 王闿运著《湘军志》 105
四六 石达开诗文 106
四七 李光榕为儒林楷模 106
四八 汪鸣銮大言遭辱 106
四九 易志伊《熏笼赋》 107
五○ 张荫桓中年力学 107
五一 张百熙赋《感怀》八首 107
五二 寄禅和尚中年学诗 108
五三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 108
五四 张之洞诗文之会 109
五五 江标《绮怀》诗 109
五六 《輶轩今语》辨后之辨 110
五七 珍妃为文廷式弟子 110
五八 彭树华修书救灾 111
五九 梁焕奎诗咏四政要 111
六○ 咸同光宣诗分三宗 111
六一 南社中之闻人 113
六二 《新青年》创议文学革命 114
六三 《诗钟九友歌》 115
卷三 117
方正第五 117
一 阮大铖媚侯方域而招辱 117
二 顾炎武饮酒卜昼不卜夜 118
三 魏裔介勇于进谏 118
四 冯溥不畏满洲权贵 118
五 徐元文拒贿驱说客 119
六 孙承恩不欺君卖弟 119
七 于成龙正气慑大盗 120
八 格尔古德称“铁面”巡抚 120
九 孙若群言动有则 121
一○ 孙鹏翼自律严整 121
一一 徐世沐论学不苟 122
一二 汪琬严斥横行旗人 122
一三 姜宸英不阿附权奴 122
一四 施世纶痛责托和诺 123
一五 任宏嘉杖殴千金旦 123
一六 陆陇其以廉正罢官 124
一七 汤斌折辱权相豪奴 124
一八 陈鹏年严惩王公走狗 125
一九 朱轼不枉杀人 125
二○ 鄂尔泰护持善类 126
二一 方苞不聘贵家女 126
二二 李绂利刃加颈而不屈 126
二三 蔡世远不自申保官 127
二四 余甸不畏年羹尧使者 127
二五 全祖望击碎贰臣像 128
二六 鲁之裕义保中牟令 128
二七 谢振定为“烧车御史” 129
二八 张若瀛痛杖太监 130
二九 洪亮吉言讽相国董诰 130
三○ 吴熊光侃侃谏道光皇帝 130
三一 杨遇春家法极严 131
三二 何煊严词拒夜奔妇 132
三三 王茂荫不为权贵屈节 132
三四 胡林翼不庇族人 133
三五 沈葆桢严拒请托 133
三六 彭玉麟怒诛李鸿章之侄 134
三七 阎敬铭重杖官文娈童 135
三八 刘蓉斥蔡寿祺诬谤 136
三九 吴可读以死建言 137
四○ 赵启霖、江春霖抨击朝贵 137
四一 江庸急流勇退 138
雅量第六 139
一 顾炎武《音学五书》五易其稿 139
二 徐氏兄弟不避兵乱而安 139
三 董俞投诗镇风浪 139
四 徐一鸿不畏猛虎 140
五 丁澎诗牍换鹅 140
六 诸九鼎视风浪如安澜 140
七 尤侗作启不敬太子 141
八 计东遇风雪歌哭自如 141
九 汤斌为巡抚而避让县令 142
一○ 李天馥居官久而养气深 142
一一 陈鹏年临入狱言未了事 143
一二 韩菼乘舟遭覆而不言 143
一三 柴绍炳赠偷儿钱物 143
一四 徐潮喻群童呼己字 143
一五 雷鋐不罪从人 144
一六 鄂尔泰治军以宽 144
一七 阿桂不计前嫌 144
一八 梁国治枵腹终日而无怒容 145
一九 董教曾善待侮己者 145
二○ 徐华亭善于改过 146
二一 汤金钊赔偿卖菜翁 146
二二 林则徐宠辱不惊 147
二三 曾国藩器量宏大 147
二四 李鸿章闻过能改 148
二五 刘锦棠坦然受幕友非议 148
二六 黄绍箕面嗤张之洞 149
二七 王文韶为刚毅改错字 149
二八 张百熙不喜谄媚人 149
二九 叶逋梅礼待贼盗 150
三○ 阁员咆哮,总统不惊 150
识鉴第七 151
一 计麟早识吴兆骞 151
二 丁澎巨目识才 151
三 赵开心以身后事寄吴绮 152
四 天下士归冯溥如百川入海 152
五 查容见机抽身 153
六 王士禛荐举汤斌 153
七 吴士玉、韩菼叹赏方氏兄弟 153
八 孙剑才预知年羹尧败亡 154
九 钱陈群早识跨灶子 154
一○ 刘统勋疏劾当朝大臣 155
一一 郭大昌预知和珅富贵 156
一二 阿桂善识拔将领 156
一三 纪昀救济陶澍 157
一四 左宗棠以一联获赏 157
一五 邓绎闻诗句而赏识作者 158
一六 曾国藩先知江忠源为名将 158
一七 王韬婉拒李鸿章之聘 159
一八 中日海军约二十年相见 159
一九 薛时雨择仆役为婿 160
二○ 宝廷预知吴长庆为名将 160
二一 段晴川许袁世凯非凡品 161
二二 樊诚量助蔡锷读书 161
二三 袁世凯与唐绍仪订交 162
二四 张之洞特科取梁士诒为第一 162
赏誉第八 164
一 魏象枢以未见三贤为憾 164
二 汤斌以黄宗羲为北斗 164
三 汪琬称当代四贤 164
四 宋琬为东海伟人 165
五 王士禛号“王桐花” 165
六 朱鹤龄激赏徐釚 165
七 顾有孝为人伦雅鉴 166
八 马世俊为真才子 166
九 朱尔迈为龙种凤雏 166
一○ 许旭天才隽拔 167
一一 万斯大说经无双 167
一二 张种风度标举 167
一三 许先甲为南来之秀 167
一四 吴雯以诗句获赏 168
一五 周亮工如春风秋月 168
一六 朱士稚不立崖岸 168
一七 陈维崧品行才艺气度俱佳 169
一八 屈大均龙章凤姿 169
一九 丁澎雄视艺林 169
二○ 金鼎不可一世 169
二一 张三异懔懔有霜气 170
二二 邵长蘅授官不就 170
二三 范镐鼎守礼谨严 170
二四 王苹号“王黄叶” 171
二五 谢重辉以《杏村诗》见赏 171
二六 尤侗为真才子、老名士 171
二七 李绂有万夫之禀 172
二八 雷鋐为后起之秀 172
二九 刘纶学问淹博 172
三○ 欧苏以来一人而已 173
三一 金农诗自成孤调 173
三二 京师诗坛有南王北朱 173
三三 程晋芳好称誉人才 174
三四 姚莹为众鸟中之凤凰 174
三五 李兆洛学专而博 174
三六 林则徐亟赏左宗棠 175
三七 刘长佑赴援如神鹰度漠 175
三八 曾国藩乃今之汤斌 175
三九 同光间之“清流党” 176
四○ 李翥汉为今世之王祥 176
四一 黄遵宪天才瑰特 176
四二 俞樾淡如菊洁如莲 177
四三 王闿运、谭鑫培为近世二宝 177
品藻第九 178
一 顾炎武自言十不如 178
二 史廷柏有五似 179
三 李邺嗣自言不如诸万 179
四 林嗣环有三异 180
五 黎士宏以文章雄视海内 180
六 周亮工与古人有十如 180
七 陆圻文章孝行彪炳一时 181
八 罗贤自称有六敬 181
九 陈维崧与汪琬论文成知己 182
一○ 宋实颖兄弟称大小宋 182
一一 阎若璩服膺吴志伊、徐嘉炎 182
一二 应?谦胜于许由、陶潜 183
一三 王夫之有似四贤 183
一四 黄与坚诗在韩偓、元好问之间 183
一五 朱彝尊诗文考证兼胜 183
一六 姜宸英文章醇肆兼具 184
一七 浙中诗派以朱彝尊、汤右曾为首 184
一八 杭世骏、全祖望少年崭露头角 184
一九 杭世骏自言有三不如 185
二○ 铁保诗气韵宏深 185
二一 孙原湘之诗 185
二二 四士三美 186
二三 许宗彦兼诸进士之长 186
二四 蒋徵蔚诗才雄富 187
二五 曾国藩尤服胡林翼进德之猛 187
二六 左宗棠自署“老亮” 187
二七 康有为之才胜翁同龢百倍 188
二八 邮传部僚属难定 188
二九 孙中山、黄兴为一时瑜亮 188
三○ 北洋派中之王龙段虎 188
卷四 190
规箴第十 190
一 汪琬以懒放自警 190
二 只论是非,不计利害 190
三 作画不可颓唐落墨 191
四 与人交以行不以文 191
五 施闰章规劝王士禛 191
六 杜濬言小人适成君子之名 192
七 姜宸英为文揭翁叔元之恶 192
八 叶燮与汪琬相攻相敬 193
九 施闰章劝人见己过不言人过 193
一○ 胡此庵贵心悟独得 193
一一 方苞言守官之戒 194
一二 视官事如家事,以民心为己心 194
一三 朱珪上太子五箴 194
一四 阿桂借亭劝人 195
一五 蒋攸?劝僚属戒赌 195
一六 袁枚言财之功过 196
一七 王芑孙正言规谏王公 196
一八 礼亲王之座右铭 196
一九 汪廷珍订立五则学约 197
二○ 曾国藩与钱应溥共勉操守 197
二一 曾国藩以节俭察人 198
二二 王闿运名戚串之姬曰“戈儿” 198
二三 郭嵩焘劝僧格林沁勿好战 199
二四 李元度规劝曾国藩 199
二五 李木庵正色诫友 200
二六 陈石遗诗讽张之洞 200
二七 宋教仁濒死不忘制定宪法 200
二八 蔡锷劝袁世凯殉葬帝制 201
捷悟第十一 202
一 乔缽夜半独行而悟人生 202
二 傅山见字而知人生死 202
三 陆圻善解误书 202
四 任辰旦解梦断案 203
五 胡贞开办理军需不愆期 203
六 康熙命小宦官擒鳌拜 204
七 高士奇将错就错 204
八 陈鹏年一夜竣工 204
九 年羹尧闻风声而擒贼 205
一○ 纪昀暗嘲和珅 205
一一 纪昀作无字书 206
一二 金农即席占诗解围 206
一三 和珅妙探乡试文题 207
一四 阿桂迁营 207
一五 胡兴仁筹办军需有方 208
一六 黄益斋破十八年积案 208
一七 曾国藩智斩叛将 209
一八 朱洪章献计克金陵 209
一九 寄禅和尚因食狗食而悟道 210
二○ 潘祖荫与翁同龢射隐语 211
二一 张之洞才逊一小时 211
二二 伶人捷对联语 211
夙慧第十二 213
一 毛奇龄幼称神童 213
二 黄与坚少年遍读古书 213
三 魏世效二岁能歌诗 213
四 徐釚十二岁以诗句惊人 214
五 章谷幼年善画 214
六 万斯同八岁诵《法言》 214
七 李霨十岁而通诸经 215
八 李天馥七岁能诗 215
九 沈家恒幼年出语可人 215
一○ 王鼎六岁难客 215
一一 惠士奇稚龄能诵《封禅书》 216
一二 黄叔琳十岁通四书五经 216
一三 陈鹏年九岁作《蜻蜓赋》 217
一四 方苞幼年佳对 217
一五 刘璐十岁读书而过目成诵 217
一六 潘耒少年读书一过而成诵 217
一七 赵执信九岁称圣童 218
一八 王虎儿三岁能诵唐诗百首 218
一九 李绂少年读书披览成诵 218
二○ 嵇璜九岁读《禹贡》而别有心得 219
二一 陈大受家贫而苦读不辍 219
二二 钱大昕、王鸣盛才气略同 219
二三 戴震十岁而诘难塾师 220
二四 孙星衍幼年能背诵《文选》 221
二五 严长明十一岁而捷于对句 221
二六 赵翼三岁一日识字数十 221
二七 张度西为僧人后身 222
二八 焦循八岁而辨古音 222
二九 凌廷堪不学而能诗 222
三○ 潘世恩少年颖异善对 223
三一 翁心存十三岁遍读经史 223
三二 严元照幼而能书 223
三三 焦廷琥十四岁精于算学 224
三四 某郡十龄童之捷对 224
三五 洪大全九岁背诵十三经 224
三六 蒋敦复六岁有佳对 224
三七 王涛入塾三年遍读九经 225
三八 张权八岁善对 225
三九 易准二岁而识字 225
豪爽第十三 226
一 侯方域可比周瑜、王猛 226
二 宋犖大呼扬鞭跃渡冰河 226
三 王猷定倜傥自豪 226
四 陈维崧视钱帛如土 227
五 吴百朋豪气逼人 227
六 谢晟号“穷孟尝” 227
七 陈孝威使酒骂古伪豪杰 227
八 王舟瑶临江放怀 228
九 王士禛夜登燕子矶 228
一○ 吴绮耽于醉乡 228
一一 姚启圣慷慨雄武 229
一二 徐乾学交游满天下 229
一三 冯沛昼欢夜读 229
一四 杨方荣起居豪侈 229
一五 李如縠千金购曲 230
一六 张五治饮酒豪宕 230
一七 翁逢春一日掷二千金 230
一八 谭士珌贫而益豪 231
一九 文思备极声色狗马之奉 231
二○ 武亿醉饱则哭 231
二一 福康安临敌唱曲 232
二二 袁枚设筵极尽奢华 232
二三 周海门食客千人 232
二四 官文耽酒不问军事 233
二五 李秀成豪迈赋诗 233
二六 杨玉科指姬赠友 234
二七 许翁一朝尽散数百万家资 234
二八 孙中山置酒高会而放言侃侃 235
二九 黎元洪联语有豪气 235
容止第十四 236
一 李天馥有书卷气 236
二 梁清标意度类苏轼 236
三 丁克振言咳如奔河叩钟 236
四 李文纯风仪若仙 236
五 黄之翰风神超逸有父风 237
六 程邃眉目深古 237
七 沈谦形弱而势雄 237
八 柏立本风采照映泉石 237
九 高其倬不能远视而目有精光 238
一○ 韦人凤高简淡泊 238
一一 姚启圣目光如电 238
一二 丁彦眉目明秀 239
一三 赵申乔人称“冷庙龙王” 239
一四 陈维崧以腹有诗书而可爱 239
一五 纳兰成德天姿英绝 239
一六 吴百朋、张纲孙同蓄美髯 240
一七 应?谦天生异像 240
一八 邵廷采端凝君子 240
一九 元灯和尚独具神鉴 240
二○ 高士奇天生不畏暑 241
二一 朱轼河目海口 241
二二 史贻直举止从容 241
二三 齐召南目力胜人 241
二四 李惺年老而华采照人 242
二五 杨遇春目映日光 242
二六 龚自珍相貌奇特 242
二七 曾国藩容仪威严 242
二八 李鸿章如云中之鹤 243
二九 胡林翼面目微似皋陶 243
三○ 左宗棠貌如老儒 243
三一 骆秉章外朴内明 243
三二 彭玉麟恂恂儒者 244
三三 鲍超体弱而有万夫不当之勇 244
三四 阎敬铭气质敦朴 244
三五 丁宝桢状貌修伟 244
三六 吴敏树气韵高洁 244
三七 岑毓英面目黧黑 245
三八 倭仁有洒然出尘之气 245
三九 田兴恕貌似玉人而临阵横厉 245
四○ 张之洞起居无节 245
四一 吴沃尧静夜著述 246
四二 袁世凯人称“半截皇帝” 246
四三 岑春煊有英雄之概 246
四四 陆荣廷貌似朱元璋 246
四五 孙宝琦鹤立鸡群 247
四六 孙洪伊衣履朴素 247
自新第十五 248
一 郭琇担水洗衙以自新 248
二 陈鹏年改过不吝 249
三 李卫性能服善 249
四 胡林翼年少好冶游 250
五 王先谦有才无行 251
卷五 252
企羡第十六 252
一 邹祗谟盛赞“三魏” 252
二 王士禛兄弟题壁 252
三 彭孙遹吹气如兰 253
四 赵执信生平师友在冯氏 253
五 申涵光平生两憾事 253
六 计东为谢茂秦治墓 254
七 李日景与宋琬惺惺相惜 254
八 邱则飞诗集以一序而贵 254
九 吴雯为诗家仙才 255
一○ 徐釚以奇才成名 255
一一 尹会一拜为方苞门下 255
一二 袁枚之师友门生 256
一三 沈氏兄弟著书多而精博 256
一四 吴嵩梁诗名传播海外 257
一五 黄景仁、王昙为“乾隆二仲” 257
一六 欧阳辂“作诗自写胸中之天” 257
一七 张諴足迹遍天下 258
一八 高垲善书而名重一时 258
一九 曾国藩倾羡莫友芝 258
二○ 金友筠匿名投书俞樾 259
二一 林旭盛名满京华 259
二二 陈阮痛哭谭嗣同 260
伤逝第十七 261
一 魏世杰因父丧而哭死 261
二 陆圻醉哭沈炳 261
三 吴锵一为赵濡鸣不平 261
四 王撰赋《十二哀诗》 262
五 陈维岳心伤旧友凋零 262
六 彭任冒难葬友 262
七 刘克猷每念亡母而泣下 262
八 雍正皇帝挽阎若璩 263
九 万斯大为张煌言营葬 263
一○ 毛奇龄晚岁悼亡 263
一一 宋氏年十三守志不婚 264
一二 赵执信笃于故旧 264
一三 王士禛悲姜宸英之冤死 264
一四 翁照未及归隐而卒 264
一五 何淇为厉鹗祭扫 265
一六 毕沅经纪程晋芳丧事 265
一七 洪亮吉经营黄景仁后事 265
一八 洪亮吉挽仲姊诔词 266
一九 孙星衍丧妻誓不再娶 266
二○ 孔广森挽同年而未几殒谢 266
二一 嘉庆皇帝挽朱珪 267
二二 道咸以后之挽联 267
二三 左宗棠挽曾国藩 268
二四 王闿运挽彭玉麟 268
二五 王存善挽文廷式 268
二六 王闿运挽张之洞 269
二七 冒广生挽张百熙 269
二八 吴熙师弟俱工挽联 269
二九 王闿运挽陈启泰 270
三○ 无名氏挽妹联 270
三一 徐自华、吴芝瑛收葬秋瑾 271
三二 刘揆一《哭弟》八章 271
三三 黄兴挽林奎 272
三四 柳亚子整理陈子范遗文 272
三五 筱凤仙挽蔡锷 273
三六 无名氏挽汤化龙 273
栖逸第十八 274
一 魏礼登华山而思隐 274
二 “海内三遗民” 274
三 沈寿民隐居贫而志坚 275
四 汪渢为湖上三高士 276
五 王章与上官不和而挂印 277
六 郭都贤见洪承畴佯患目疾 277
七 李确宁饿死不受人钱米 278
八 刘永锡隐居艰难而不改志 279
九 邵以贯畅游四明诸峰 279
一○ 申涵光自书楹联 280
一一 张盖狂疾隐居土室 281
一二 余增远欲证人性本恶 281
一三 周齐曾叹惋山河之异 282
一四 杜茶村隐居而炊烟常绝 282
一五 张怡以著作殉葬 282
一六 陈南箕隔绝人世 283
一七 王大经为当世轶才 283
一八 邓大临遍走江湖 284
一九 八大山人不言而善笑 285
二○ 柴绍炳固辞征辟 286
二一 纪映钟吟咏风雅 286
二二 林茂之贫无衾被而恬如 286
二三 陈鹏年得米商馈赠 287
二四 李锴深山煮茗 287
二五 厉鹗绝意仕进 288
二六 图鞳布隐逸京郊 288
二七 何琪雅爱梅花 288
二八 曾国藩赠何昉联语 289
二九 葛谦山隐居而明术数 289
三○ 汪僢隐于优伶 290
贤媛第十九 291
一 顾炎武之母死国难 291
二 杜茶村母生平不见画师 291
三 卞楚玉之妻温文尔雅 292
四 李颙母彭氏守志养子 292
五 宗元鼎之母以品行为大节 292
六 张考夫母教其学孔孟为人 293
七 洪承畴之母恨子降清而殴之 293
八 沈百五妾张氏葬夫守墓二十年 293
九 柳如是为钱谦益殉死 294
一○ 马雄镇之姬顾氏自缢殉夫 295
一一 杜氏妻纪映淮善诗 295
一二 李云娘有古侠女风 296
一三 朱氏女临终绝句 297
一四 吴宗爱献身救乡人 297
一五 冯珊儿自尽殉夫 297
一六 尹会一之母督子甚严 298
一七 海兰察宠姬阿芸临终规子 298
一八 袁机逆来顺受 299
一九 香妃宁死不失节 299
二○ 蒋太夫人课子读《礼》 301
二一 杨芳妻龙氏智勇双全 301
二二 杜宪英以勇略闻于咸同时 303
二三 李素贞巾帼英雄 305
二四 林则徐之女固守广信 305
二五 夏氏女十七岁投水完节 306
二六 张曜以夫人为师 307
二七 谭嗣同夫人李闰作《列女传论》 308
二八 毛芷香赞夫革命 308
二九 胡贞女未嫁而守节 309
三○ 李恒任教于振帼女学 309
三一 秋瑾事迹 310
三二 徐令兴开风气之先 311
三三 桐城奇女吴芝瑛 311
术解第二十 313
一 陆圻、孙治同精易占 313
二 方其义善射覆 313
三 卜者预知满清终始 313
四 顺治皇帝问国祚长短 314
五 张储先知满清崛起 314
六 顺治皇帝自择陵地 315
七 刘国轩设计斩异僧 315
八 朱先生精于异术 316
九 范?精于相术 316
一○ 李神仙一语三验 316
一一 刘若宜卜筮通神 317
一二 吴志伊精通乐律 317
一三 孙文预知三藩之乱 317
一四 吕留良奇术困贼 318
一五 某术士道遇高人 318
一六 卜者先知陈维崧晚达 319
一七 史贻直与铁匠子同时生而贵贱不同 319
一八 江永留诗证三年后事 319
一九 李道人先知顺天乡试结果 320
二○ 蔡必昌知数年后动乱 321
二一 徐念祖卜课擒逃犯 321
二二 嵇璜相人百不失一 321
二三 和珅通晓西域秘密咒 322
二四 马严前知若神 322
二五 戴尚文神机妙算 323
二六 扶乩请试题 324
二七 某甲以相法不验而焚书 325
二八 曾国藩相术口诀 325
二九 某氏子天眼通 325
三○ 黄建刚善催眠术 326
三一 易顺鼎推铁板神数 328
三二 乾隆掠杨云友所书碑为己作 328
卷六 329
巧艺第二十一 329
一 八大山人之书画 329
二 陈洪绶四岁画丈馀关羽像 329
三 王翚绘《南巡图》 330
四 黄鼎画山水下笔有生气 331
五 王时敏师法古人 331
六 王鉴临画务肖其神 332
七 王原祁善画浅绛山水 332
八 吴历言中西绘画之别 333
九 恽格绘花鸟人称三绝 333
一○ 查士标绘画窥元人堂奥 334
一一 傅山论书法 334
一二 陈恭尹工汉隶 334
一三 吴三桂临池 335
一四 张道岸醉则画兰 335
一五 苏遯善画而成则毁之 335
一六 万寿祺多才多艺 335
一七 顾二娘善制砚 336
一八 陆圻医术通神 336
一九 沈谦下药一剂而愈沉疴 337
二○ 过文年著《弈谱》 337
二一 周懒予独钟情于弈 338
二二 乾隆盛赞张照书法 338
二三 梁同书书法为一时翘楚 339
二四 刘墉为一代书家之冠 339
二五 王文治以书法称天下 340
二六 钱坫以篆书名天下 340
二七 邓石如苦习篆书及八分 340
二八 郑燮自创书体 342
二九 黄慎偷光读书 342
三○ 恽冰善绘花鸟 343
三一 金农绘梅竹苍劲绝俗 343
三二 马荃早寡而善画 343
三三 罗聘《鬼趣图》 344
三四 边寿民以画养老 344
三五 奚冈不求身后之名 344
三六 董钰绘梅题诗称二绝 345
三七 乾嘉之际十六画人 345
三八 徐大椿用药神施鬼设 345
三九 名医叶桂生平不事著述 346
四○ 薛一瓢与叶桂互不平 347
四一 黄龙士对弈从容不迫 348
四二 徐星友论弈棋之道 348
四三 徐星友之后四大高手 349
四四 范世勋为弈棋天才 349
四五 海内第一书家 350
四六 徐思庄书法风靡一时 351
四七 吴大澂以大篆书公文 352
四八 翁同龢书法为清代第二 352
四九 张裕钊之书法独树一帜 353
五○ 康有为作字眼有神,腕有鬼 353
五一 李瑞清鬻书之辞 353
五二 曾熙与李瑞清同学书法同鬻书 354
五三 郑孝胥书法自成一格 355
五四 杨昭?论书 355
五五 李岩以漆工而成画家 356
五六 金礼嬴为著名女画家 356
五七 戴熙之画因人而更重 356
五八 吴熙载工于诸艺而家贫 357
五九 费丹旭托身贵门而艺成 357
六○ 郎葆辰画蟹入神品 358
六一 招子庸以润格不足则画半蟹 358
六二 项维仁不为人作画 358
六三 尹金阳绘《苍茫独立图》 359
六四 彭玉麟善画墨梅 360
六五 罗文子作巨幅山水 360
六六 何维朴绘山水书味盎然 360
六七 齐璜以雕工而成花鸟名家 361
六八 京师近来诸名画家 361
六九 邓显鹤精岐黄之术 361
七○ 颜郎中绝学惊群医 362
七一 李海涛救人于死 362
七二 李湛源不以弈术为稻粱谋 363
七三 曾国藩弈棋不胜而大怒 364
七四 近世弈界高手 364
宠礼第二十二 365
一 顺治与群臣席地闲谈 365
二 顺治赐宋犖怀食 365
三 杜立德得康熙赐馔 365
四 康熙温语慰问范承勋 366
五 康熙命授宋犖以烹豆腐法 366
六 汪楫出使仪仗极盛 367
七 史鉴宗脱帽王公之前 367
八 查慎行赋诗称旨 368
九 雍正与群臣欢宴 368
一○ 年羹尧优礼史贻直 368
一一 诗人宠遇唐宋以来沈德潜为第一 369
一二 钱陈群屡得乾隆赐诗 369
一三 某僧待客前倨后恭 370
一四 勒保待僚属以礼 370
一五 戴衢亨叔侄得嘉庆宠眷 371
一六 松筠蒙道光独赏 372
一七 戴熙游岭南而画艺骤进 372
一八 咸丰皇帝挽林则徐 373
一九 曾国藩礼聘罗泽南 373
二○ 曾国藩奖掖李鸿章 373
二一 李鸿章尊师重道 374
二二 张之洞礼遇梁敦彦 375
二三 袁世凯之“嵩山四友” 375
任诞第二十三 376
一 袁于令性耽音律 376
二 金圣叹评“六才子书” 377
三 金式祖诵诗饯友 378
四 刘体仁强人饮酒 378
五 梁以樟、王猷定避人论诗 378
六 李渔名传北里南曲 379
七 陆圻甥舅剧醉共卧 379
八 蒲松龄撰《聊斋志异》 379
九 柏古雨中登山 380
一○ 陈维崧为娈童娶妇赋词 380
一一 杭世骏酷好博戏 381
一二 汪中不能容人 382
一三 龚自珍嗜赌而多负 382
一四 人视龚橙为怪物 383
一五 潘及观艳婢演剧 384
一六 吴保初为光绪四公子之一 385
一七 吴禄贞聘女伶尤鑫培 385
一八 杨士骧自挽联 386
一九 肃亲王豪格扮演石秀 386
简傲第二十四 387
一 杜于皇但求一枕好睡 387
二 陈世祥嗜游山水 387
三 汪琬雅少许可 387
四 周亮工不喜周旋 388
五 何元英独喜人之傲慢 388
六 王庭为官不畏远 388
七 万斯同以布衣傲王侯 388
八 叶燮独立苍茫 389
九 申涵光不轻与贵人交 389
一○ 吴雯作字不拘绳墨 389
一一 王?竑归田后与官宦绝交 389
一二 杜曙不见俗客 390
一三 丁敬不为贵官治印 390
一四 吴燮以前辈自居 390
一五 褚廷璋不为权臣屈膝 391
一六 奚冈醉后骂座 391
一七 邓石如不与高官同行 391
一八 李星渔见达官贵人则白眼相加 392
一九 左宗棠讥骆秉章为傀儡 392
二○ 朱启连拂袖径去 392
卷七 394
排调第二十五 394
一 姜垓与徐枋互嘲 394
二 四分《长江万里图》 394
三 陈鲁季一语留客 395
四 陆圻病榻调笑 395
五 王士禛《留琴堂诗》 395
六 二郎中互较短长 395
七 计甫草有“糟糠之妾” 396
八 王士禛赋诗戏言清朝服制 396
九 宋嗣京以身短多髯被嘲 396
一○ 黄、范二人互以姓氏调笑 396
一一 毛奇龄、毛际可以姓氏被嘲 397
一二 某人大言而受讪 397
一三 董、林互以肥瘦对嘲 397
一四 王顼龄父子之憾 397
一五 方贞观《戏示小婢》诗 398
一六 乾隆皇帝“颠倒”诗 398
一七 和尚有二妻 398
一八 朱珪门生送节仪 399
一九 尹继善飞马传诗 399
二○ 纪昀以联语调笑状元 399
二一 黄安涛赋诗嘲别字 400
二二 曾国藩欲立“绝无良心”科 400
二三 曾国藩戏弄郭崑焘 401
二四 左宗棠满腹“马绊筋” 401
二五 李士棻以一联巧对失三百金 401
二六 江标题画之作 402
轻诋第二十六 403
一 钱谦益以降清遭讥 403
二 《正钱录》 403
三 王士禛以汪琬为俗吏 404
四 吴伟业受辱于石工 404
五 顾横波讥斥钱谦益 404
六 顾炎武作书责徐乾学 405
七 王士禛以柔克刚 405
八 姜宸英赋诗刺时 405
九 遗臣修明史遭讥 406
一○ 郑梁与潘次耕互诋 406
一一 阎若璩责毛奇龄割裂经文 406
一二 宋犖以施政无建树而受讥 406
一三 李绂以方苞之文不足寓目 407
一四 方苞为清朝第三人 407
一五 《临川梦》中之陈眉公乃影射袁枚 408
一六 汪中座上骂师 408
一七 阮元以居丧宴乐而遭诋 409
一八 正大光明殿为“禽兽所居” 409
一九 许北椿赋诗讥错字 409
二○ 酷吏遭联语嘲骂 410
二一 王闿运讥刺门生 410
二二 曾国藩与左宗棠失和 410
二三 端方作灯谜 411
二四 蔡乃煌恨人及书 411
假谲第二十七 412
一 洪承畴晚年寂寞 412
二 倩扶女扮男装 412
三 朱彝尊窃抄《读书敏求记》 413
四 侯忭佯痴脱难 413
五 高士奇伪堕泥淖以悦康熙 414
六 高士奇结交太监以取悦康熙 414
七 田文镜不喜读书人 415
八 袁枚作《江赋》 415
九 郑燮食狗肉而以字为酬 416
一○ 毕沅为假骨董所欺 417
一一 钱子明重金购“冰蚕” 417
一二 纨绔子巨金购书 418
一三 翁同龢重金购纸瓶 419
一四 张之洞购假古董 420
一五 端方嘲弄“戒赌会” 421
一六 袁世凯伪装真龙 421
黜免第二十八 422
一 孔丘后裔以求蓄发而革职 422
二 赵执信等观戏而下狱 422
三 李光地以不守制而被劾 423
四 郭琇严劾靳辅等人 424
五 徐元文两袖清风 424
六 陈鹏年遭构陷丢官 424
七 张廷玉求荣反受辱 425
八 李绂荐才不计得失 426
九 张照征苗无功而罢官 426
一○ 世臣以诗作被严旨斥责 426
一一 仙鹤龄因奏摺用语不当而革职 427
一二 道光妃子如悍妇 427
一三 林则徐以焚烟遭贬 428
一四 宝廷娶船妓而夺官 428
一五 阎敬铭遭倾轧而失宠 428
一六 翁同龢阻遏慈禧奢侈而开缺 429
一七 蔡乃煌以一联得官 430
一八 端方于帝陵摄影架电线而遭黜 431
一九 袁世凯凄惶离京 431
俭啬第二十九 433
一 王熙祭祀仅用蔬果 433
二 汤斌至吴未尝食鸡 433
三 于成龙号为“于青菜” 434
四 赵申乔自奉甚俭 434
五 张伯行变革奢侈之风 434
六 朱轼以身作则 435
七 汪文桂言财当为有用 435
八 乾隆藉田不用彩棚 435
九 邵基身后萧然 436
一○ 陈弘谋爱惜纸头 436
一一 朱珪隆冬怜念贫者 436
一二 刘纶衣敝居狭 437
一三 王安国贫而有节 437
一四 董教曾力矫华侈 438
一五 刘墉敝衣恶服以自警 438
一六 “宝当藏之于心” 439
一七 曾氏八字家训 439
一八 彭玉麟衣食俭素 440
一九 阎敬铭衣物皆夫人手制 440
二○ 巡抚夫人诞辰食烧饼油条 441
汰侈第三十 442
一 吴三桂宴乐奢侈 442
二 顾威明以七石米购一茎须 442
三 景邦鼎父子豪爽急难 443
四 尚之信豪侈残忍 443
五 耿精忠府门前两玉狮 444
六 顺康间天下首富 444
七 亢氏为山西首富 444
八 祝氏富逾王侯 445
九 郝氏接驾极尽奢华 445
一○ 尉迟氏家拥奴隶数万 445
一一 王亶望奢淫无度 446
一二 查有圻先富后贫 446
一三 扬州盐商之奢靡 447
一四 盐商董均太之早餐 448
一五 汪太太凿湖迎驾 448
一六 和珅晨起服珍珠 449
一七 高氏新妇夸富 449
一八 阿克当阿号“阿财神” 450
一九 潘德舆遣散姬妾 451
二○ 潘、汪斗富 452
二一 治河总督之饮食 452
二二 奕经军营中之大帐 453
二三 洪秀全之珍珠帐 454
二四 杨秀清之卧床 454
二五 胜保食前方丈 454
二六 郭松林起居豪侈 455
二七 淮商洪某之消夏会 455
二八 英翰掷银令婢仆抢夺为乐 456
二九 胡光墉之狗皮膏 456
三○ 慈禧之饮食衣饰 457
三一 苏元春厚馈朝中贵宦 458
三二 德馨富藏鼻烟壶 459
三三 程长庚所藏鼻烟壶逾于王侯 459
三四 立山多蓄名贵朝珠 460
三五 荣禄之貂裘 460
三六 唐绍仪万元购地毯 460
卷八 461
忿狷第三十一 461
一 刘伯宗因下第而感愤 461
二 汪琬恨与宋琬同名 461
三 汪份面折赵执信 461
四 周筼夜读扰邻 462
五 冯肇杞处尘世而安之若素 462
六 王及狂放忿世 462
七 翁逊言耐饥胜于耐俗 463
八 宗元鼎不喜与人接交 463
九 汪渢得赠银忿而埋之 463
一○ 刘捷以一语不合而径去 463
一一 谢济世不为学使屈膝 464
一二 朱栋不为贵宦挥笔 464
一三 王谐贫而有节操 464
一四 奚冈不屈于权势 465
一五 邓石如忿书索鹤 465
一六 胡香昊终身不赴试 466
一七 龚自珍家妇女皆工馆阁体 466
一八 曾国藩战败欲自杀 466
一九 张春圃教慈禧抚琴 467
二○ 崔朝庆不拜张荫桓为师 467
二一 任绍国痛斥张之洞媚外 468
二二 唐绍仪辞职 468
谗险第三十二 470
一 汤斌为明珠构陷 470
二 徐乾学父子被明珠馀党陷害 471
三 康熙下诏禁朋党倾轧 472
四 顾用方为民争米 473
五 岳钟琪被人诬为谋反 473
六 方苞遭谗去官 474
七 年羹尧等诬告李绂 474
八 张照身后定论 475
九 福康安谗劾柴大纪 475
一○ 赛尚阿怨恨骆秉章 476
一一 吴文镕遭谗而死 476
尤悔第三十三 478
一 吴伟业自悔偷生 478
二 洪承畴知悔补过 478
三 钱谦益悔疚见于诗文 479
四 《西樵山人传》 480
五 袁骏悔痛终身 481
六 年羹尧军令如山 481
七 孙端人邀鬼饮酒 481
八 蒋赐棨悔与和珅家人结党 482
九 潘世恩痛悔与妻别离 482
一○ 罗思举改过自新 483
一一 江忠源痛改前非 483
一二 端方悔参与戊戌变法 484
一三 袁世凯悔不早杀蔡锷 484
纰漏第三十四 485
一 郭琇之父被诬陷为贼 485
二 徐士林误食朱墨 485
三 年羹尧以误书奏章而死 486
四 陈弘谋自谦后死 486
五 塾师教别字 487
六 善恶俱有报 487
七 会元试卷之误 487
八 商人做官 488
九 麟趾读史 489
一○ 满清御史之不学 489
一一 张之洞宴客而忘备肴馔 490
一二 袁枚之“姚姬” 491
一三 刚毅不识字 491
一四 留学生任翰林 492
一五 端方风声鹤唳 492
一六 瑞澂识字多误 493
惑溺第三十五 494
一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494
二 侯方域敬爱李香君 496
三 顾媚号“横波夫人” 497
四 佳人年五十而少年爱之 498
五 《影梅庵忆语》 498
六 寇湄为人贮之金屋 499
七 卞赛赛出家为道人 499
八 美人尚肥 499
九 朱彝尊词赠代州妓 500
一○ 赵执信眷恋名妓蕊枝 500
一一 汤右曾重色轻友 501
一二 袁枚为马如兰命名 501
一三 黄景仁《绮怀诗》 502
一四 濮小姑一往情深 502
一五 曾春姑端砚证情 503
一六 彭玉麟写梅十万以报梅仙 504
一七 杨鼎来与查氏女私奔 504
一八 同治皇帝冶游 505
一九 傅彩云轶事 506
二○ 民国京师诸女伶 509
仇隙第三十六 510
一 徐世溥撰剧而身亡 510
二 黄六鸿弹劾赵执信 510
三 借画不还而绝交 511
四 陈鹏年快意恩仇 511
五 徐骏作恶遭报 512
六 查廪恩将仇报 513
七 杭世骏卖友 513
八 黄某以棋杀人 515
九 陈国瑞与李世忠寻仇 516
蔡跋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