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国际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7
一、理论 9
二、范式 13
三、科学理论 16
四、国际关系 18
五、国际政治 23
六、世界政治 25
七、小结 28
第二章 现实主义理论的一般特征 30
一、爱德华·卡尔的主要观点 32
(一)批判理想主义观点 33
(二)提出现实主义观点 34
(三)对卡尔观点的评价 36
二、汉斯·摩根索的主要观点 37
(一)摩根索的权力人性论 38
(二)国际政治的研究取向 39
(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40
(四)对摩根索观点的评价 44
三、现实主义理论的一般特点 47
(一)卡尔和摩根索理论的共同点 47
(二)现实主义理论的三个层次 49
(三)现实主义理论总结 50
(四)理论分析举例 51
四、现实主义理论评价 53
(一)正面评价 53
(二)负面评价 54
五、小结 56
第三章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58
一、国际体系结构 61
(一)国际政治分析的三个层次 62
(二)无政府状态和国际体系结构假定 63
(三)国际体系结构的界定 65
(四)国际体系结构举例 68
二、结构现实主义的假设与检验 68
(一)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假设 69
(二)结构现实主义的假设检验 70
三、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评价 71
(一)正面评价 71
(二)负面评价 73
四、小结 75
第四章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 78
一、什么是相互依赖 79
二、敏感性和脆弱性 81
三、复合相互依赖假定 83
(一)对现实主义的批评 84
(二)复合相互依赖的内容 84
(三)复合相互依赖举例 87
四、新自由主义的四个解释模式 87
(一)经济进程解释模式 88
(二)总体权力结构解释模式 89
(三)问题结构解释模式 89
(四)国际组织解释模式 90
五、复合相互依赖理论评价 92
(一)正面评价 92
(二)负面评价 93
六、小结 95
第五章 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 98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 99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假定 99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假设 101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分析举例 102
二、国际制度的功能理论 102
(一)国际制度的必要性 103
(二)制度合作的可能性 108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评价 111
(一)正面评价 111
(二)负面评价 112
四、小结 114
第六章 建构主义基础理论 116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 116
(一)皮亚杰的实验分析 117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 119
(三)认知结构分析举例 122
二、建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123
(一)个体建构原则 124
(二)组织经验原则 124
(三)社会建构原则 126
三、建构关系 129
(一)建构关系界定 129
(二)建构关系分类 130
(三)建构关系举例 131
四、小结 132
第七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 134
一、科学建构主义的假定 135
(一)国家行为体建构假定 136
(二)观念结构假定 137
(三)可实证假定 138
(四)三个假定之间的关系 139
二、科学建构主义的假设 139
(一)国家互动建构无政府文化 140
(二)无政府文化建构国家身份 142
(三)三种无政府文化的转化 143
三、科学建构主义理论评价 145
(一)正面评价 145
(二)负面评价 146
四、小结 148
第八章 博弈理论 150
一、博弈论的基本特征 151
(一)博弈论的理论特征 153
(二)博弈论的分析思路 154
(三)博弈论的理论要素 155
二、博弈分析的基本形式 157
(一)博弈分析的扩展式 157
(二)博弈分析的标准式 159
(三)扩展式和标准式的关系 161
三、纳什均衡 161
(一)占优策略均衡 162
(二)纳什均衡的定义 164
四、求解纳什均衡的简单方法 167
(一)相对优势策略划线法 168
(二)重复消除严格劣势策略法 169
五、不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 172
(一)帕累托优势判定法 173
(二)风险优势判定法 174
(三)偏离损失判定法 176
(四)谢林点均衡判定法 177
(五)借助谢林点综合判定 180
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181
(一)纯策略与混合策略的定义 183
(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 184
七、博弈论分析举例 190
(一)冷战时期美苏军备竞赛分析 190
(二)冷战时期美苏欧洲对抗分析 193
(三)美国攻伊时的英国对策分析 196
八、博弈理论评价 199
(一)正面评价 199
(二)负面评价 202
九、小结 204
第九章 集体行动理论 206
一、集体行动理论的框架 207
(一)集体行动理论假定 207
(二)集体行动理论假设 208
(三)搭便车行动分析举例 209
二、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 211
(一)收益不对称 211
(二)选择性激励 212
三、集体行动理论的改进 214
(一)人性的三种类型 214
(二)改进模型的解释逻辑 215
四、集体行动分析举例 217
(一)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公共物品 217
(二)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不对称收益 218
(三)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选择性激励 219
(四)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国家类型 221
五、国家兴衰分析简介 222
六、集体行动理论评价 225
(一)正面评价 225
(二)负面评价 226
七、小结 228
第十章 威慑理论 229
一、威慑理论的基本框架 230
(一)威慑理论的假定 230
(二)威慑理论的假设 231
二、威慑理论假设的三个模型 232
(一)核威慑战略模型 232
(二)延伸威慑战略模型 236
(三)常规威慑战略模型 238
三、威慑战略举例 239
四、威慑理论评价 241
(一)正面评价 241
(二)负面评价 242
五、小结 243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 24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回顾 246
(一)物质观点 246
(二)辩证观点 248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49
(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51
(五)阶级观点 253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政治理论框架 254
(一)三类理论假定 255
(二)辩证理论逻辑 257
(三)阶级斗争假设 257
(四)资本主义个案分析 258
三、小结 259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261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典 262
(一)儒家的礼制仁义 262
(二)墨子的绝对权力 268
(三)韩非子的法术势 269
二、处理邦国关系的战略思想 273
(一)“维护正统”战略 273
(二)合纵、连横战略 276
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分析概念 277
(一)天下 277
(二)邦国 281
(三)循环 283
四、小结 284
附录 286
一、参考答案 286
二、参考文献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