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帝国主义入侵前的本溪社会概况 1
二、本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 4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本溪军事侵略的开始 4
(二)日本帝国主义对本溪的资本输出和经济掠夺 7
第一章:本溪建党准备条件和中共桓仁地方党组织的创建 11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本溪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发展 11
(一)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本溪的影响 11
(二)本溪城乡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14
二、党影响下的本溪工人运动 18
(一)本溪工人阶级的形成及早期斗争 18
(二)本溪工人运动的大发展 22
(三)本溪湖煤铁工人“八二三”大罢工 25
三、中共桓仁地方党组织的创建 30
第二章:九一八事变与本溪殖民地社会的形成 35
一、九一八事变与本溪的沦陷 35
二、日本帝国主义对本溪的军事占领 37
三、日伪殖民统治机构的建立 39
四、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的殖民统治 40
五、日本帝国主义经济掠夺的加剧 43
六、日本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给本溪人民带来的灾难 47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影响、支持下的本溪抗日义勇军斗争 49
一、本溪抗日义勇军的兴起 49
(一)钟子忱领导的抗日便衣队 50
(二)李相山、解麟阁领导的抗日“大刀会” 52
(三)“南侠”王殿甲的抗日活动 52
二、中国共产党影响、支持下的本溪抗日义勇军斗争 54
(一)黄拱宸与东北民众自卫军 55
(二)唐聚五领导的辽宁民众自卫军 57
(三)赵殿良、白广恩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一路军 63
第四章:本溪湖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与活动 71
一、中共本溪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71
二、中共本溪特别支部的成立 73
三、中共本溪特别支部的工作和斗争 74
四、中共本溪特别支部遭到破坏的原因及其教训 76
第五章:本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 79
一、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79
(一)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和中共南满省委 79
(二)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81
(三)本、桓地区军事密营的建立 86
二、中共桓仁县地方党组织的重建和发展 89
(一)中共桓仁县八区支部和中共桓仁县特别支部的建立 89
(二)中共桓仁县委的建立及活动 91
(三)建立地方抗日政权 94
(四)组建地方抗日群众团体 97
三、党领导本、桓人民减租减息,反奸锄霸斗争 103
(一)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103
(二)反奸锄霸斗争的开展 104
四、发展和扩大抗日武装斗争 106
(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6
(二)建立和发展地方农民武装 110
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转战本、桓、兴山区 114
(一)抗联一军一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战略战术 114
(二)抗联一军一师转战本、桓、兴山区 116
(三)粉碎日伪“集家并屯”的斗争 120
(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两次西征 124
六、抗联一军和本、桓人民的艰苦斗争 133
(一)日伪“治安肃正”的进一步强化 133
(二)东北抗日联军艰苦的露营生活 135
(三)本、桓人民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巨大支持 138
七、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丧失 140
八、抗联部队撤离本溪,向蒙江等地转移 144
第六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本溪城区人民反日斗争 147
一、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本溪青年反日爱国斗争 147
二、本溪湖大冶厂党组织的建立及活动 151
三、本溪湖煤矿特殊工人党组织的建立及活动 156
(一)本溪湖煤矿特殊工人的形成和本溪工人队伍的壮大 156
(二)日本帝国主义对特殊工人的残酷压迫及特殊工人党组织的建立 157
(三)党领导特殊工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经济掠夺的斗争 162
四、党领导本溪工人阶级为迎接和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 164
五、本溪人民抗日斗争的作用和意义及所形成的民族抗战文化 167
第七章:摧毁日伪势力,建立本溪民主政权 175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共中央控制东北的战略决策 175
二、抗战胜利后本溪地区的复杂形势 179
(一)日伪残余势力垂死挣扎和国民党分子猖獗活动 179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本溪工人阶级开展的接收斗争 182
三、人民军队挺进本溪,搜缴日伪武装 184
(一)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挺进本溪 184
(二)辽东抗日游击纵队第八支队挺进桓仁 186
(三)苏联军队进入本溪及活动 187
四、和战交错形势下的本溪指挥中心 189
(一)东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迁至本溪 189
(二)东北地区党政机构在本溪的调整及工作 190
(三)东北民主联军新老部队在本溪的大整编 192
五、摧毁日伪统治机构,创建本溪民主政权 195
(一)建立本溪市党、政、军、群组织 195
(二)建立本溪县党、政、军、群组织 206
(三)建立桓仁县党、政、军、群组织 210
六、铲除反动残余势力,巩固新生民主政权 215
(一)没收日伪资财,稳定社会秩序 215
(二)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斗争 219
(三)迅速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228
(四)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员培训干部 230
第八章:党领导本溪人民全力支援本溪保卫战 235
一、战前形势和中共中央对本溪保卫战的部署 235
二、本溪保卫战 237
(一)一保本溪 237
(二)二保本溪 239
(三)三保本溪 241
三、本溪地方各级党、政、军、群组织积极支援本溪保卫战 246
(一)进行战争动员,维持社会治安 246
(二)本溪军民全力支援本溪保卫战 247
(三)祝捷劳军,接待军调部执行小组 250
第九章:建设山区根据地,实行五四土改 253
一、撤离本溪市区,创建山区根据地 253
(一)本溪市党、政、军、群机关撤离市区 253
(二)本溪县农村根据地的创建 255
二、国共对峙局面下的山区根据地建设 258
(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和东北局对根据地建设的部署 258
(二)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剿灭山区土匪 260
(三)反击国民党军事渗透,保卫山区根据地 264
(四)开展党内整风,加强根据地党政建设 266
三、贯彻《五四指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268
(一)中共中央关于五四土改的决策 268
(二)贯彻《五四指示》,本溪、桓仁两县深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269
(三)本溪、桓仁两县配合土改运动的武装保卫工作 277
第十章: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巩固山区根据地 280
一、阻击国民党军进攻,实行战略转移 280
(一)开展正面阻击战,掩护主力部队集中歼敌 280
(二)游击战前的调整和部署 287
二、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斗争 292
(一)避敌锋芒,迂回外线作战 292
(二)在本、桓、宽、赛边境建立游击根据地 295
(三)配合四纵回插,恢复本、桓农村根据地 297
(四)四纵再次回插本溪敌后 307
(五)本溪县东、西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311
(六)桓仁县城保卫战 312
三、粉碎“五一”大扫荡,迎接游击战争胜利 315
(一)向西挺进,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 315
(二)破袭安奉铁路,收复本溪市区 316
第十一章: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改革运动 323
一、收复区土地改革运动的部署与再发动 323
二、土地改革运动在本溪、桓仁两县全面展开 325
(一)中共本溪县委发动群众开展的翻身与土地改革运动 325
(二)中共桓仁县委发动群众开展的翻身与土地改革运动 331
三、《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公布与本溪、桓仁两县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与巩固 336
(一)《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公布 336
(二)贯彻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平分土地运动 337
四、大生产运动与本溪县的整党工作 342
五、纠正偏差,落实土改政策 344
(一)本溪县纠偏工作 344
(二)桓仁县纠偏工作 347
六、土改运动中的剿匪斗争 349
(一)土匪活动情况 349
(二)本溪县地方武装的剿匪斗争 351
(三)桓仁县地方武装的剿匪斗争 355
七、翻身农民参军支前,本溪县保安团编入主力部队 356
(一)翻身农民踊跃参军 356
(二)群众积极支援前线 358
(三)本溪县保安团编入主力部队 361
第十二章:党领导本溪人民为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而进行的地下斗争 363
一、国民党统治下的本溪 363
(一)建立反动政权,实施白色恐怖 363
(二)国民党对本溪人民的经济剥削 369
二、党领导国统区人民的城市地下斗争 374
(一)本溪城市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及部署 374
(二)本溪城市地下党的工作和斗争 377
(三)开展边沿区斗争 383
三、城市地下党组织迎接本溪解放的最后斗争 391
第十三章:解放本溪山城,建立人民新政权 395
一、解放本溪的战斗 395
(一)独立一支队奉命向本溪方向集结 395
(二)平顶山攻坚战 397
二、本溪城市的接管 399
三、建立、健全各级党、政、群团组织 402
(一)本溪市、区党、政、群团组织的重建 402
(二)本溪县党、政、群团组织的调整与新建 406
(三)桓仁县党、政、群团组织的调整与新建 408
四、恢复城市正常秩序 411
五、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414
(一)追捕国民党特务分子和整顿社会治安 414
(二)对反动党团组织及成员进行登记 415
(三)打击和取缔反动会道门 417
六、新解放区的民主改革 419
(一)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419
(二)城区街道政权的改造 423
(三)取缔娼妓和打击贩毒分子 424
七、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 426
(一)本溪、桓仁两县的公开建党工作 426
(二)本溪市的公开建党工作 427
八、本溪解放后工业生产的迅速恢复 429
(一)本溪煤铁公司成立和恢复生产所面临的困难 429
(二)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恢复生产 431
(三)第一期修复计划的胜利完成 434
中国共产党本溪地方历史大事记 437
后记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