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家小传 1
第二章 谈针论道 5
一、辨证应清晰,理法要精通 7
二、施治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8
三、针药应并用,配合要灵活 9
四、用药要简捷,加减应灵巧 11
五、强调理法方穴,注重针刺手法 12
六、治病务必求本,脾胃宜常调理 14
第三章 临证经验 17
一、内科 19
(一)四季外感 19
(二)温毒 31
(三)中暑 35
(四)湿温 38
(五)疟疾 41
(六)痢疾 47
(七)中风 54
(八)类中风 66
(九)痹证 68
(十)痿证 75
附:小儿瘫痪 81
(十一)头痛 82
(十二)眩晕 88
(十三)失眠 95
(十四)心悸(惊悸、怔忡) 100
(十五)癫、狂、痫 106
(十六)手臂颤抖 117
(十七)胁痛 118
(十八)腰痛 124
(十九)胃脘痛 130
(二十)霍乱 138
(二十一)呕吐 145
(二十二)泄泻 151
(二十三)噎膈 160
(二十四)反胃 165
(二十五)消渴 168
(二十六)黄疸 175
(二十七)鼓胀 183
(二十八)水肿 190
(二十九)血证 197
(三十)便秘 213
(三十一)咳嗽 219
(三十二)哮病 228
(三十三)喘证 235
(三十四)虚劳 244
(三十五)遗精 253
(三十六)阳痿 258
(三十七)淋病 262
附:浊病 269
(三十八)癃闭 270
二、外科 276
(一)疝病 276
(二)斑秃 279
(三)瘾疹 282
三、妇科 284
(一)月经不调 284
(二)经闭 296
(三)痛经 302
(四)崩漏 306
(五)妊娠恶阻 310
(六)胎漏 312
(七)乳少 314
四、儿科 317
(一)遗尿 317
(二)小儿抽风 320
(三)疳证 325
第四章 薪火传承 329
一、高凤桐的师从 331
二、高凤桐之传人 332
三、高凤桐传人田从豁之传承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