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卷一 1
精神五脏论第一 1
五脏变腧第二 3
五脏六腑阳阴表里第三 4
五脏六腑官第四 5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6
十二原第六 9
十二经水第七 9
四海第八 11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第九 12
营气第十 14
营卫三焦第十一 14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16
津液五别第十三 17
奇邪血络第十四 18
五色第十五 18
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 21
原文·卷二 26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 上 26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 下 31
奇经八脉第二 36
脉度第三 38
十二经标本第四 38
经脉根结第五 40
经筋第六 41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44
原文·卷三 46
头直鼻中发际傍行至头维凡七穴第一 46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 46
头直侠督脉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 47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四 48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48
头自发际中央傍行凡五穴第六 49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于脊骶凡十一穴第七 49
背自第一椎两傍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 50
背自第二椎两傍侠脊各三寸下行至二十一椎下两傍侠脊凡二十六穴第九 52
面凡三十九穴第十 53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 55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56
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 56
胸自天突循任脉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 57
胸自输府侠任脉两傍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 58
胸自气户侠输府两傍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 59
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第十七 60
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 60
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第十九 61
腹自幽门侠巨阙两傍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第二十 62
腹自不容侠幽门两傍各一寸五分至气冲凡二十四穴第二十一 63
腹自期门上直两乳侠不容两傍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第二十二 64
腹自章门下行至居窌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65
手太阴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四 66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十六穴第二十五 67
手少阴及臂凡十六穴第二十六 68
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 69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第二十八 70
手太阳及臂凡十六穴第二十九 71
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 71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 72
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 73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 74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 75
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 77
原文·卷四 79
经脉第一 上 79
经脉第一 中 82
经脉第一 下 84
病形脉诊第二 上 88
病形脉诊第二 下 90
三部九候第三 92
原文·卷五 94
针灸禁忌第一 上 94
针灸禁忌第一 下 97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98
缪刺第三 101
针道第四 104
针道终始第五 105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110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112
原文·卷六 113
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 113
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 115
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 116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第四 119
四时贼风邪气大论第五 120
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 121
阴阳大论第七 124
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 126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 126
五脏传病大论第十 129
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痛大论第十一 132
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 133
原文·卷七 134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上 134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中 137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下 142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 146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 147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痓第四 149
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 151
原文·卷八 157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 上 157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 下 159
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 162
五脏六腑胀第三 166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四 168
肾风发风水面胕肿第五 169
原文·卷九 171
大寒内薄骨髓发头痛第一 171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第二 172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第三 173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第四 175
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恐太息口苦不乐及惊第五 177
脾受病发四肢不用第六 178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 179
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 181
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 184
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 185
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疝遗溺癃第十一 185
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肛第十二 188
原文·卷十 189
阴受病发痹第一 上 189
阴受病发痹第一 下 191
阳受病发风第二 上 193
阳受病发风第二 下 196
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 199
热在五脏发痿第四 200
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动发肩背痛肩前臑皆痛肩似拔第五 201
水浆不消发饮第六 202
原文·卷十一 203
胸中寒发脉代第一 203
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 203
阳脉下坠阴脉上争发尸厥第三 207
气乱于肠胃发霍乱吐下第四 207
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痢第五 208
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 209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第七 210
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八 212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 上 213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 下 213
原文·卷十二 218
欠哕唏振寒噫嚏亸泣出太息涎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一 218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第二 221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第三 222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 224
手太阳少阳脉动发目病第五 226
手足阳明脉动发口齿病第六 227
血溢发衄第七(鼻鼽息肉著附) 228
手足阳明少阳脉动发喉痹咽痛第八 229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 230
妇人杂病第十 230
小儿杂病第十一 233
白话全译·卷一 234
精神五脏论第一 234
五脏变腧第二 338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 240
五脏六腑官第四 242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243
十二原第六 247
十二经水第七 249
四海第八 251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第九 252
营气第十 256
营卫三焦第十一 257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260
津液五别第十三 262
奇邪血络第十四 263
五色第十五 264
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 268
白话全译·卷二 277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 上 277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 下 284
奇经八脉第二 293
脉度第三 296
十二经标本第四 297
经脉根结第五 299
经筋第六 301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306
白话全译·卷三 309
头直鼻中发际傍行至头维凡七穴第一 309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 309
头直侠督脉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 310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四 311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311
头自发际中央傍行凡五穴第六 312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至脊骶凡十一穴第七 312
背自第一椎两傍侠脊各一寸五分下行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 313
背自第二椎两傍侠脊各三寸下行至二十一椎下两傍侠脊凡二十六第九 315
面凡三十九穴第十 316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 318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319
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 320
胸自天突循任脉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 321
胸自输府侠任脉两傍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 321
胸自气户侠输府两傍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 322
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第十七 323
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 323
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第十九 324
腹自幽门侠巨阙两傍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第二十 325
腹自不容侠幽门两傍各一寸五分至气冲凡二十四穴第二十一 325
腹自期门上直两乳侠不容两傍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第二十二 327
腹自章门下行至居窌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328
手太阴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四 328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十六穴第二十五 330
手少阴及臂凡十六穴第二十六 331
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 332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第二十八 333
手太阳及臂凡十六穴第二十九 334
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 335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 336
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 337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 338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 339
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 341
白话全译·卷四 343
经脉第一 上 343
经脉第一 中 347
经脉第一 下 352
病形脉诊第二 上 358
病形脉诊第二 下 361
三部九候第三 365
白话全译·卷五 368
针灸禁忌第一 上 368
针灸禁忌第一 下 373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374
缪刺第三 380
针道第四 384
针道终始第五 390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395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397
白话全译·卷六 399
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 399
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 402
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 404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第四 410
四时贼风邪气大论第五 411
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 413
阴阳大论第七 416
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 420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 421
五脏传病大论第十 425
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痛大论第十一 429
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 431
白话全译·卷七 433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上 433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中 438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下 448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 453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 455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痓第四 459
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 462
白话全译·卷八 471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 上 471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 下 475
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 480
五脏六腑胀第三 486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四 489
肾风发风水面胕肿第五 491
白话全译·卷九 494
大寒内薄骨髓发头痛第一 494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第二 496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第三 498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第四 501
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恐太息口苦不乐及惊第五 504
脾受病发四肢不用第六 506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 507
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 511
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 515
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 517
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疝遗溺癃第十一 517
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肛第十二 520
白话全译·卷十 522
阴受病发痹第一 上 522
阴受病发痹第一 下 525
阳受病发风第二 上 529
阳受病发风第二 下 533
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 538
热在五脏发痿第四 539
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动发肩背痛肩前臑皆痛肩似拔第五 541
水浆不消发饮第六 543
全话全译·卷十一 544
胸中寒发脉代第一 544
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 544
阳脉下坠阴脉上争发尸厥第三 544
气乱于肠胃发霍乱吐下第四 550
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痢第五 551
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 552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第七 554
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八 556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 上 557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 下 558
白话全译·卷十二 564
欠哕唏振寒噫嚏亸泣出太息涎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一 564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第二 568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第三 569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 572
手太阳少阳脉动发耳病第五 574
手足阳明脉动发口齿病第六 576
血溢发衄第七 578
手足阳明少阳脉动发喉痹咽痛第八 579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 579
妇人杂病第十 579
小儿杂病第十一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