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顺情应势 京馆诞生 1
第一节 国内外环境与背景 2
一、晚清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初步认识 2
二、现代图书馆理念在中国的传播 4
三、各地学会、学堂的图书馆运动及省立图书馆的出现 5
第二节 各方奏设京师图书馆 7
第三节 京师图书馆筹备开馆 9
一、馆址的选定 9
二、多方征集图书 10
三、组建管理队伍 11
四、制定章程制度 13
五、尽力争取经费 14
第二章 力克时艰 事业初创 16
第一节 京师图书馆开馆与筹备迁馆 17
一、在广化寺正式开馆 17
二、选新址筹备迁馆 18
第二节 重新开馆与更名国立京师图书馆 21
一、在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旧址重新开馆 21
二、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协议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 25
三、改组更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 27
四、重新开馆后的业务建设 29
第三节 更名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再次迁馆 33
一、二度更名并再迁馆址 34
二、在居仁堂第三次开馆 35
第四节 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合组前的北平北海图书馆 38
一、从北京图书馆到北平北海图书馆 38
二、北平北海图书馆的馆务建设 39
第五节 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 41
一、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实施北平、北海两馆合组 41
二、合组后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馆务建设 43
第六节 文津街新馆建设 55
一、新馆的选址 55
二、新馆的方案设计 56
三、新馆的建设施工与落成 57
第三章 全面发展 应对时局 61
第一节 文津街新馆开馆 62
一、端庄壮美的文津街新馆 62
二、开馆典礼 62
三、文津街新馆开馆在国图发展史上的意义 62
第二节 新馆开馆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63
一、馆内机构及人员配置 63
二、经费状况 65
第三节 延揽培养专业人才 67
一、广泛延揽 67
二、多方培养 69
第四节 馆藏建设与布局调整 73
一、争取出版物呈缴 74
二、大力采购各类文献 75
三、广泛接受各界捐赠 76
四、接受寄存图书与文物 77
五、开展书刊国际交换 78
六、设立善本乙库 78
第五节 编纂目录索引 79
一、馆藏目录 79
二、联合目录 83
三、发行目录卡片 84
四、专题目录 85
五、索引 85
第六节 公众服务与参考服务 87
一、图书借阅服务 87
二、举办展览 89
三、参考咨询服务 90
四、设立工程参考图书馆 91
第七节 倡导学术研究 91
一、编辑出版学术期刊 91
二、出版馆藏珍本与学术著作 93
三、协助学术团体 96
第八节 善本南运 98
一、华北局势日趋紧张 98
二、善本装箱寄存平津 99
三、曲折的南运历程 101
第四章 八年抗战 馆务播迁 103
第一节 抗战初起馆务南迁 办馆意见发生分歧 104
一、联合临时大学 长沙合作办馆 104
二、基金董事会决议在平维持 馆方坚持南迁办馆 106
第二节 坚持战时办馆——平馆留守馆务 110
一、异地通信联系 馆长遥领馆务 111
二、平馆留守员工坚守工作职责 112
三、敌伪染指 平馆受损 114
第三节 坚持战时办馆——昆明本部馆务 116
一、南馆馆务的基本情况 117
二、深入民族地区 征集西南文献 120
三、成立专门机构 征辑抗战史料 122
第四节 各地办事处的馆务 125
一、上海办事处馆务 125
二、重庆办事处的馆务 128
三、香港办事处的馆务 130
第五节 日伪合谋 平馆失守 131
一、伪教育总署接收平馆 131
二、“京馆”运回存沪藏书 132
三、日伪治下的“北京图书馆” 133
第五章 北平光复 馆务回迁 135
第一节 北平光复 馆务复员 136
一、教育部派员接收“国立北京图书馆” 136
二、馆务回迁 137
第二节 光复后的馆务概况 139
一、事业发展概况 139
二、遇到的问题 142
第三节 光复后的藏书建设 145
一、藏书清点与回迁 145
二、书刊资料采购 148
三、接受捐赠 150
四、接收敌伪书籍资料 151
五、其他资料的采购 152
第四节 新生在即 153
第六章 北平解放 京馆新生 155
第一节 人民政府接管 管理体制变更 156
一、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平馆 156
二、北京图书馆馆长的任命与办馆方针任务的明确 157
三、北京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与调整 160
第二节 全面加强馆藏建设 162
一、政府颁布征集图书杂志样本办法 162
二、馆藏建设与发展 163
第三节 面向大众开展服务 168
一、适应形势改进服务措施 169
二、参加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 接受向科学进军任务 173
第四节 建立行业协调组织 编制全国联合目录 176
一、成立中心图书馆委员会 176
二、全国联合目录编辑组 178
第五节 扩充馆舍适应需求 179
一、扩建主楼书库 179
二、扩建其他馆舍 179
第七章 隶属变更 事业赓续 181
第一节 变更隶属关系 调整安排馆务 182
一、下放北京市领导 182
二、加强馆藏建设 184
三、业务研究与编纂出版 188
第二节 开展馆际合作 落实全国图书协调方案 190
一、编制联合目录 190
二、举办红专大学 194
三、编制大型分类法 196
第八章 调整巩固 稳步发展 200
第一节 隶属回归文化部与机构调整 201
一、隶属关系回归文化部 201
二、加强馆领导班子建设与调整机构 202
三、配合形势安排业务 203
四、国际交往 205
第二节 稳步发展图书馆业务 207
一、补充入藏文献资料 207
二、编制分类法与书刊编目 209
三、整顿书库 清理积压 211
四、改善服务 提高质量 212
第三节 加强业务基本功训练 216
一、全馆开展基本功训练 216
二、受文化部委托承办古籍修复培训班 217
第四节 继续完成第一中心委员会核心馆任务 218
一、编辑全国联合目录 218
二、开展业务辅导 220
三、续办红专大学 220
第五节 扩建修建馆舍 221
一、柏林寺库房的修建 221
二、照相室的改建与阅览室的增辟 223
三、新馆的建设规划 224
第九章 “文革”十年 艰难前进 226
第一节 “文革”兴起 227
一、党政领导被迫停止工作 227
二、逐步恢复原有组织机构 230
第二节 “文革”干扰影响馆务 232
一、“北图事件” 232
二、职工下放“五七”干校 234
三、克服干扰 重新明确服务对象 235
第三节 排除干扰 艰难开展业务 236
一、逐步恢复原有业务工作 236
二、加强藏书建设 239
三、排除阻力 恢复开馆服务 242
第四节 重启业务研究 245
一、重启图书分类法研制 245
二、恢复图书统编与编制《汉语主题词表》 246
三、开始调研电子计算机管理 248
第五节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249
一、打破坚冰 组团访问美国 249
二、扩大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252
第六节 筹划新馆建设 253
一、选定新馆馆址 253
二、中央领导重视新馆建设 255
三、编制工程建设方案 256
第十章 拨乱反正 恢复发展 261
第一节 拨乱反正 恢复馆务 262
一、中央书记处听取图书馆工作汇报 262
二、贯彻落实《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精神 265
三、向文化部报送“五个问题的汇报提纲” 266
第二节 召开采访工作会议 试行采访工作条例 269
一、制定采访政策 269
二、继续修订采访政策 272
第三节 编制联合目录 273
一、恢复联合目录编制工作 273
二、编辑出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274
三、编辑出版《民国总书目》 277
第四节 成立出版社 恢复图书统一编目工作 279
一、成立书目文献出版社 279
二、恢复图书统一编目部 280
三、编辑出版《北图通讯》、《文献》季刊 283
第五节 加强培训 健全管理 284
一、举办职工业余大学 284
二、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 286
三、建立岗位责任制 288
第六节 加强管理 改进服务 290
一、服务规模扩大产生的新问题 290
二、通过岗位责任制加强服务管理 291
第七节 开展自动化研发 加强文献保护 293
一、引进计算机系统 研发自动化管理 293
二、成立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开展业界濒危文献抢救 297
第八节 开展业务研究 筹备成立中国图书馆学会 300
一、开展专业学术研究 300
二、筹备成立中国图书馆学会 编辑发行学会会刊 302
第九节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305
一、加入国际图联和其他国际组织 305
二、开展与有关国家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交流 309
第十节 新馆投入建设 全馆动员搬迁 311
一、完成新馆工程建设 311
二、周密组织搬迁工作 314
第十一章 新馆落成 快速发展 316
第一节 启用新馆 317
一、全馆的服务格局 317
二、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 320
第二节 完善馆务 322
一、提出事业发展目标及阶段实施计划 322
二、馆级领导班子建设 323
三、更改馆名 324
四、经费投入与事业规模 324
第三节 实行管理改革 326
一、管理办法改革 326
二、管理机制改革 328
第四节 加强藏书建设 规范编制书目 333
一、开展国家总书库建设 333
二、编制规范书目数据 337
三、建立书目数据库 340
第五节 持续改进服务 342
一、1987—1997年的读者服务工作 342
二、1998—2003年的读者服务工作 345
三、服务工作产生的影响 351
第六节 计算机网络自动化管理历程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352
一、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 逐步实现自动化管理 352
二、跟踪数字图书馆发展技术 申报二期工程暨数字图书馆工程 358
第七节 加强科研 促进交流 362
一、加强科研管理 362
二、开展业界合作 365
第八节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369
一、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369
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372
第九节 承办三大文化工程 375
一、草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75
二、承办送书下乡工程 377
三、承办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378
第十二章 制定发展战略 建设二期馆舍 380
第一节 文化体制改革先行 机制转换初见成效 381
一、探索公益文化事业改革 担纲图书馆改革试点 381
二、改革方案的调整与制定 382
三、改革的实施 383
四、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386
第二节 制定三大发展战略 提升国家图书馆整体实力 388
一、提出三大发展战略的背景 388
二、三大发展战略的内容 389
三、三大发展战略的落实 390
四、制定“十一·五”规划 巩固发展改革成果 393
第三节 调整机构和领导 加强各项工作管理 395
一、馆级领导变更 395
二、部门机构调整 396
三、专业队伍建设 397
四、事业经费 397
五、工作不断改进 引起媒体关注 399
第四节 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前期建设与读者服务 400
一、数字图书馆工程前期建设与一期工程自动化系统升级 400
二、加强资源建设 402
三、创新服务形式 丰富服务内容 406
第五节 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410
一、拓展与有关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交流 410
二、参与国际图联的有关活动 413
三、举办世界图书馆馆长论坛等学术活动 414
四、加强国际学术活动与交流 416
第六节 承担文化建设重任 全面履行国家图书馆职责 417
一、发挥国家图书馆作用 承担国家项目 417
二、参与专业会议 开展学术交流 421
三、开展馆际交流 424
第七节 建设二期工程暨数字图书馆工程 426
一、二期工程建设 427
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 433
三、新馆开馆 全面调整业务 442
第十三章 百年传承 国图精神 448
第一节 百年传承的国图精神 449
一、不遗余力的搜采精神 449
二、恪尽职责的守护精神 450
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455
四、爱岗敬业的道德精神 459
第二节 国图人百年传承的基本功 460
一、博闻强记的知识功 461
二、心灵手巧的操作功 462
三、吃苦耐劳的体力功 464
附录 467
一、馆长任职年表 468
二、副馆长任职年表 470
三、书记、副书记任职年表 472
四、主任、处长任职年表 475
五、副主任、副处长任职年表 481
六、国家图书馆同人著述选目 485
参考文献 504
人名索引 515
跋&詹福瑞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