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中医学发微》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540880
  • 页数:6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传统医学起源、经络发现、方剂传承、祝由科渊源与流变、中医学的宗教特质、李仲愚先生指针心法、性命双修的生理基础、佛教神通解析及至宗教行为中特殊疾患的防治,做了独到细致的解析。

引言 1

第一编 中医学的宗教渊薮 2

第一章 黄帝与黄帝团队 2

一、黄帝是半人半神的宗教领袖 2

(一)上古人类的文明主体是宗教 3

(二)黄帝的宗教实践产生了最初的中医药学 5

二、“黄帝”团队及其传人完成了伟大的《黄帝内经》的传承与编撰 11

第二章 中医的宗教特质 21

一、医家对天地运行法则与人类生死规律的不懈追求 22

二、医家将济世的情怀作为自己人生的基调,使医人与治病统一 27

(一)生命中的喜鹊——扁鹊现象及其他 28

(二)慈悲、智慧、大行、光明——药王孙思邈及其他 31

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使中医学超越了“术”的规范 38

(一)身形治病 39

(二)语言治病 39

(三)心意治病 40

(四)观赏书画治病 41

(五)太极拳治病 41

(六)少林拳治病 42

(七)靖公巧施斩蛇丹 43

(八)笔头藏针 44

(九)葛可久击案催产 44

(十)滑伯仁桐叶催生 45

(十一)韩飞霞墨符活人 45

(十二)张戴人击木愈惊 46

(十三)大器晚成 46

第三章 祝由科的秘密 51

一、祝由的本义 51

二、祝由科失传了吗 56

三、祝由的宗教内涵解析 59

(一)从喇嘛曲巴前行念诵看祝由的内涵 60

(二)从佛教早晚课诵看祝由的内涵 62

(三)从道教早晚课诵看祝由的内涵 64

(四)从基督教祈祷文看祝由的内涵 69

(五)从天主教弥撒文看祝由的内涵 70

(六)从道教斋醮看祝由内涵的流变 72

四、祝由向民间习俗的回归 77

(一)从《义序的宗族研究》看祝由向民间习俗的回归 78

(二)从四川相关县志看祝由向民间习俗的回归 79

五、祝由向民间信仰的回归 83

六、祝由的秘密 85

(一)学习祝由有严格的戒律要求 85

(二)学习与受持祝由的方法 86

(三)祝由心理暗示等宗教内涵 88

(四)祝由科的医道内涵 91

七、祝由科的分期 94

八、祝由的现代科学意义及我们应有的态度 97

第四章 是神农尝百草还是岐伯尝百草 101

一、黄帝使岐伯尝百草是真实的 102

二、神农尝百草也是不假的 103

三、神农尝百草的秘密——兼谈人体经络的发现 104

四、神农尝味百草的意义 108

第五章 跨越“方剂”的藩篱 110

一、汉朝以前,已有“方剂”的传承 110

(一)据《汉书》记载,汉朝以前存在方剂传承 110

(二)淳于意医籍,证明有方剂的传授 111

(三)马王堆帛书,亦证明汉朝以前确有方剂传承 112

(四)《武威汉代医简》证明《伤寒论》以前,亦存在方剂的传承 112

(五)医学史证明,汉朝以前有方剂的传承 113

二、张仲景博采《汤液经》等众方,撰写了《伤寒杂病论》 114

(一)伊尹其人 114

(二)伊尹与《汤液经》 117

(三)伊尹《汤液经》的传承与影响 121

三、汉代之前,方剂是如何传承的 123

(一)禁方的传承与授受 124

(二)禁方时代及其他 126

四、如何理解张仲景及其《伤寒论》 129

(一)张仲景任长沙太守问题 129

(二)张仲景对中医脉学的贡献 130

(三)张仲景对六经辩证体系的创立 132

(四)张仲景对中医“方”和“法”的贡献 135

(五)可以得出的结论 136

第六章 神秘的运气学说 138

一、运气学说的由来与构成 140

二、王冰与运气学说 142

(一)王冰其人 142

(二)王冰对运气学说的继承与弘传 143

三、王冰与运气学说相关问题的辨析 145

(一)时代对运气学说的迫切需求 146

(二)运气学说源于《内经》与先秦诸子 147

(三)王冰传承运气学说但非创造运气学说 149

(四)王冰是如何传承运气学说的 152

第七章 李仲愚先生杵(指)针治疗心法的生理与宗教原理 154

一、杵(指)针疗法的取穴与生理、宗教特质 155

(一)八阵穴 155

(二)河车路 155

(三)杵(指)针疗法的生理、宗教原理分析 156

二、杵(指)针心法的宗教因素 158

(一)临症须凝神静气,慈悲恻隐 158

(二)施治必以意领气,调节阴阳 158

(三)救人当医患感通,升华生命 159

第八章 对中医学起源与分期的检讨 161

一、医学源于本能的观点 162

二、医学源于实践的观点 164

三、医源于圣的观点 166

四、医源于巫术的观点 167

五、对医学史分期的检讨 169

(一)何爱华先生对医学史的分期等 169

(二)我们对医学史的不同分期及其检讨 171

六、检讨的总结 174

第二编 宗教修证的医学背景 178

第一章 性命双修的生理基础 178

一、五运与五行 180

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及其他 183

(一)五行的生克制化 184

(二)五行各摄五行 185

(三)五行的多种显象 187

三、五行与人体及大自然的关系 189

(一)五行的方位及其他 189

(二)五行与人体的几种对应关系 192

四、五行与传统医学的养生思想 196

五、五德养五脏的原理 201

六、五德之间的生克原理 204

七、宗教戒律不仅是道德规范,亦是健康人生的前提 205

第二章 道教及其修证的相关问题 208

一、道教核心信仰的哲学构架 209

(一)自然之道 209

(二)治国之道 214

(三)养身之道 216

二、道教源流及内养原理 217

三、《道德经》与内丹养生之道 222

(一)去欲抱朴 222

(二)静默认道 225

(三)因止达观 227

第三章 佛教修证原理及其他 229

一、四圣谛法门 229

二、十二因缘法 230

三、《菩提道次第广论》 231

(一)《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结构 232

(二)《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主要内容 232

四、中观他空见 233

五、行愿与方便 236

(一)佛教修证的行愿 236

(二)佛教修证的下手方便 236

第四章 人体经络系统与佛教华严世界 240

一、经络的概念 240

二、经络的构成 241

三、经络的实质与运转 242

(一)经络的实质是生命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242

(二)经络的运转为太极一元之中的一脉运行 243

四、佛教华严世界简述 245

五、人体经络与华严世界 251

第五章 观音耳根圆通法门的生理基础及其他 258

一、观音耳根圆通法门的由来 259

二、观音耳根圆通法门的生理基础 260

(一)耳根圆通法门在人体经络的基础 261

(二)耳根圆通法门在人体脏腑的基础 262

三、观音耳根圆通法门的特别殊胜 263

第六章 佛教十二因缘中“识”的生理基础及其制定淫戒的必然 265

一、十二因缘的基本内涵 265

二、十二因缘中“识”的特质及其对生命形成的影响 267

三、佛教“淫戒”的由来 268

第七章 攒簇五行与气脉明点的秘密 271

一、道家炼丹的原理与攒簇五行 272

二、密法中的气、脉、明点 274

第八章 《坛经》称经的秘密 280

一、释迦牟尼付法授记的缘起与条件 280

(一)付法的缘起与条件 280

(二)释迦牟尼付法迦叶的形式与内容 281

二、祖师辗转传承的多重因缘 282

(一)达摩祖师传法的因缘 283

(二)二祖与三祖的传法因缘 284

(三)四祖与五祖的传法因缘 285

(四)六祖得法的因缘 286

三、汉地六代祖师的法事积累 287

四、《坛经》现世的伟大意义 288

五、总结 289

第九章 佛教神通解析 292

一、神通的概念与佛教对神通的认识 292

(一)神通的概念及其共通基础 292

(二)佛教对神通的认识 293

二、禅定对神通开发的基础作用 295

(一)放松 296

(二)专注 296

(三)超越心理障碍 297

三、佛教对神通的训练与开发 298

(一)佛教神通训练的总纲 298

(二)佛教对耳根神通的训练 299

(三)佛教对眼识和心识神通的训练 300

(四)佛教对宿命通的开发 301

四、三密相应的特殊修法解析 302

(一)动功修持法 303

(二)陀罗尼经咒 303

五、总结 306

第三编 宗教行为中相关疾病的防治 310

第一章 宗教修证的前行次第 310

一、调睡眠 311

二、调身 312

三、调饮食 312

(一)注重饮食的选择 313

(二)素食应知 316

(三)饮上池水 316

(四)饮食宜定时定量 317

(五)饮食与忌宜 318

(六)了知断食 319

(七)了知《佛说佛医经》 320

(八)养生方 324

四、调心 327

五、调息 327

六、自我按摩 328

七、静坐前的准备 329

第二章 宗教行为中相关疾病的防治 332

一、静坐诸病 336

(一)痔疮便血 336

(二)经络关节疼痛 336

(三)四肢关节疼痛 338

(四)颈椎骨质增生 338

(五)坐骨神经痛 339

(六)颈椎疼痛及背心冷痛 340

(七)背部发冷并痛 340

(八)背部发热 341

(九)头痛 341

(十)头皮屑 342

(十一)内脏并全身疼痛 342

(十二)慢性鼻炎 343

(十三)下身勃动 344

(十四)胸中烦热 345

(十五)鼻出血 345

(十六)下阴潮湿出汗 347

(十七)睾丸肿胀 347

(十八)阴痒 348

(十九)腰扭伤 348

(二十)惊吓 349

(二十一)沉掉 350

二、行走诸病 351

(一)扭伤和跌打损伤 351

(二)静脉曲张 351

(三)心悸与心律失常 351

(四)高原反应与休克 352

(五)大汗淋漓 353

(六)脉管炎 353

(七)各种疮症 354

(八)漆疮(俗称“漆痱子”) 355

(九)面神经麻痹 355

(十)出行安全 356

(十一)腱鞘囊肿 360

(十二)洗手丹 361

(十三)急性结膜炎 361

(十四)疥疮(俗称“干疮子”) 362

(十五)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363

(十六)善知救生 364

三、居处诸病 365

(一)美尼尔氏综合症 365

(二)血瘀失眠 367

(三)口腔常见疾病 367

(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369

(五)头晕头痛 370

(六)高血压 371

(七)脱发 372

(八)冻疮 373

(九)烧烫伤 374

(十)带状疱疹 375

(十一)痈 376

(十二)神经性皮炎 377

(十三)手足癣 378

(十四)脚气 378

(十五)真菌(红癍)感染 379

(十六)保护牙齿 379

(十七)眼目病 380

(十八)善养心智 381

四、念诵诸病 381

(一)音哑 381

(二)慢性咽炎和咳嗽 382

(三)口腔溃疡 382

(四)突然晕倒 383

五、饮食诸病 383

(一)胃溃疡 384

(二)脾胃虚损 384

(三)戒烟 385

(四)正确对待“禁食” 385

六、睡眠心识诸病 387

(一)筑基要保证睡眠 387

(二)练好睡功 388

(三)不以梦境转心境 388

(四)不以世间法障碍出世间法 389

(五)克服失眠 390

七、五劳所伤——“痿证” 391

(一)血痿 392

(二)气痿 393

(三)肌痿 394

(四)骨痿 394

(五)筋痿 394

第三章 附录 396

一、李仲愚先生论十二辟卦的生理现象 396

(一)十二辟卦卦象及说明 396

(二)十二辟卦的生理现象 397

二、净明动功十式 399

(一)净明动功的来源及其他 399

(二)净明动功十式的名称和动作要领 400

(三)净明动功的医疗保健作用 403

三、筑基功法十三式 411

四、李仲愚先生外治方药 415

(一)外敷法 415

(二)外洗疗法 416

(三)外贴疗法 416

(四)正确认识气功治病 419

第四编 宗教与医学哲学的顶严——《周易》阐幽 423

第一章 概念、起源和流传 423

一、《易》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424

二、《周易》的结构有哪两个显著的特征? 425

(一)经传不分 425

(二)文字与符号结合 427

三、《连山》、《归藏》真的全部失传了吗? 428

(一)什么是“三易”? 429

(二)《连山》、《归藏》真的全部失传了吗? 429

四、《周易》有哪三个基本的原则? 431

(一)变易 431

(二)交易 432

(三)不易 432

五、《周易》的作者是谁?《周易》是如何成书与定名的? 433

(一)在《周易》形成、发展史上,有哪些人作出过突出贡献 433

(二)伏羲是怎样一个人 434

(三)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伏羲的神性 436

(四)伏羲是如何画卦的 437

(五)文王画卦的传奇 438

(六)伏羲是依据什么画卦的 441

六、周公其人与爻辞的真正来源是怎样的? 444

七、“十翼”的作者真是孔子吗? 446

(一)“十翼”通汉赋说 449

(二)看待“天”的问题 450

(三)人称问题 450

(四)《史记》、《汉书》都说孔子为《周易》作“传”,是否无稽之谈 451

(五)孔子对《周易》作过文字润色工作 452

八、《易》学发展的概况究竟是怎样的? 454

九、怎样理解孟喜篡改师法? 457

十、京房为什么短命? 460

十一、什么叫王弼扫象?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464

十二、来知德是如何将理、气、象、数融为一炉的? 466

十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周易》? 469

第二章 内涵之秘 473

一、什么是《周易》的理、气、象、数? 473

(一)什么是理 474

(二)什么是气 474

(三)什么是象 475

(四)什么是数 475

二、太极图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476

三、阴阳五行学说包括哪些内容? 478

(一)阴阳五行学说大概是什么时间产生的 478

(二)五行的方位及其他 479

四、八卦是怎样由太极、两仪推演而来的? 481

五、《周易》六十四卦包含哪些内容? 482

(一)六十四卦的由来 482

(二)分宫八卦口诀 483

六、什么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86

(一)先天八卦 486

(二)后天八卦 489

七、河图、洛书精蕴 491

(一)河图、洛书的结构 491

(二)河图、洛书的来源及时间 492

(三)河图、洛书的内涵与本质 495

(四)河图、洛书对内功修炼的指导作用 497

八、为什么《周易》的世界图示是天圆地方? 498

(一)方图 499

(二)圆图 501

(三)方圆图的文化内涵 501

九、十二辟卦有哪些旁通与象征意义? 504

(一)十二辟卦的本义 505

(二)十二辟卦的旁通义 505

十、《周易》六十四卦排列顺序是依据什么道理确定的? 508

(一)错 508

(二)综 508

(三)互 509

(四)变 509

(五)错综互变与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关系 509

十一、《周易》的爻辞是如何安立和形成的? 511

第三章 《周易》与儒释道医的关系 514

一、《周易》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515

(一)孔子所作“十翼”已成为儒家哲学的典范 516

(二)“十翼”展现出精微的道家思想,为儒学的弘传提供了人生基础 517

二、《周易》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519

(一)儒道之间的差异及其他 520

(二)《道德经》章句与《周易》卦辞深有渊源 522

(三)《道德经》与《周易》相互发挥 523

三、《周易》与佛学的关系 524

(一)总纲的比较 526

(二)因果观念的比较 527

四、《周易》和传统中医学的关系 528

(一)医易同源 528

(二)易为医之体,医得易之用 530

五、为什么说“善易者不卜”? 534

(一)明理不必卜 534

(二)明事不必卜 535

(三)明象不必卜 537

第四章 《周易》卦解例证 538

一、《周易》卦解概说 538

二、《周易》卦解例证 540

(一)乾卦与坤卦——刚柔一体的问题 540

(二)屯卦与蒙卦——正心与致知的问题 545

(三)需卦与讼卦——等待、持正及其他 549

(四)师卦与比卦——正道与诡道之间 552

(五)小畜卦与履卦——水往高处走的秘密 555

(六)上下通气——兼谈否、泰两卦卦理 559

(七)大同世界的两个基本条件——兼谈同人、大有卦理 562

(八)“劳谦君子有终吉”——兼谈谦、豫两卦卦理 565

(九)时势造英雄——随、蛊两卦卦理及其他 569

(十)“八月有凶”的秘密——从临、观之义说起 573

(十一)法家思想从哪里来——兼谈噬嗑、贲两卦卦理 576

(十二)一阳生的秘密——从剥、复两卦卦理说起 580

(十三)诚信与积累的辩证法——兼谈无妄、大畜卦理 583

(十四)自养与养人——兼谈颐、大过卦理 587

(十五)残酷的世间“八风”——兼谈坎、离卦理 592

(十六)咸卦与恒卦——男人、女人及其他 596

第五章 中观他空见与《周易》“三易”思想的比较 600

一、中观他空见的因由 601

(一)中观他空见的由来 601

(二)中观他空见的内涵 603

二、易学与“三易”思想 605

(一)易学是天地之学 605

(二)易学是性命之学 605

(三)易学是方法论 606

(四)易学有“三易”(交易、变易、不易)的根本规律 606

三、中观他空见与《周易》“三易”思想的比较 607

后记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