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志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韶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01029833
  • 页数:744 页
图书介绍:

(上) 3

凡例 3

概述 3

大事记 23

卷一 区域概况 154

第一章 地理位置 154

第二章 建置沿革 155

第一节 建国前历代建置 155

第二节 建国后建置沿革 160

第三章 市区、各县简介 170

第一节 市区简介 170

一、北江区 177

二、浈江区 178

三、武江区 180

第二节 各县简介 181

一、仁化县 181

二、南雄县 184

三、始兴县 188

四、翁源县 190

五、曲江县 193

六、乳源瑶族自治县 196

七、乐昌县 199

八、连县 202

九、连南瑶族自治县 206

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209

十一、阳山县 213

十二、英德县 217

卷二 自然环境 223

第一章 地质 223

第一节 地质研究与地质发展史 223

一、地质研究 223

二、地质发展史 224

第二节 地层 225

一、地层分布 225

二、各时代地层 226

第三节 构造 228

一、褶皱构造 228

二、断裂构造 229

三、粤北山字型构造 230

第四节 岩浆岩 231

一、概况 231

二、各时代侵入岩 231

第二章 地貌 237

第一节 地貌特征 237

一、地貌概况 237

二、地貌发育 238

三、地势 238

四、地面坡度 238

五、岩类特征 238

第二节 地貌类型 239

一、平原 239

二、阶地 239

三、台地 240

四、丘陵 240

五、山地 241

第三节 特种地貌—丹霞地貌 242

一、分布 242

二、特征 243

第四节 地貌分区 243

一、西部山地区 244

二、连江岩溶高原及盆地区 244

三、大东山、天井山山地区 245

四、乐(昌)乳(源)岩溶高原区 245

五、北部山地区 246

六、南雄始兴盆地区 246

七、瑶岭雪山嶂山地区 247

八、滃江丘陵平原区 247

九、韶关乐昌丘陵盆地平原区 248

十、英德盆地区 250

十一、英德南部丘陵低山区 250

第三章 气候 251

第一节 气候概况 251

一、气候形成因子 251

二、气候特征 251

第二节 气象要素 253

一、气温 253

二、降水 254

三、风 254

四、日照 254

五、其他要素 255

第三节 农业气候 255

一、农业气候资源 255

二、农业气候区划 257

第四节 市区气候 258

一、市区气候概况 258

二、城市气候效应 259

第四章 水文 260

第一节 地表水 260

一、降雨分布 260

二、河川径流 261

三、水质 263

第二节 地下水 263

一、水文地质特征 264

二、类型与分布 264

三、井泉 265

四、地下水资源评价 266

第五章 土壤 268

第一节 土壤类型 268

一、自然土 268

二、旱地土壤 269

三、水稻土 270

第二节 土壤分布 271

一、水平分布 271

二、垂直分布 271

三、区域性分布 272

第三节 土壤肥力 273

一、自然土肥力 273

二、旱地土壤肥力 274

三、水稻土肥力 275

第四节 土壤评价 278

一、自然土评价 278

二、旱地土壤评价 279

三、水稻土评价 279

第五节 土壤侵蚀 280

一、类型 280

二、成因 281

第六章 自然资源 283

第一节 矿产资源 283

一、成因与特点 283

二、种类与分布 284

第二节 水资源 286

一、水量 286

二、水能 287

三、开发与利用 288

第三节 生物资源 289

一、野生动物 289

二、野生植物 298

第四节 土地资源 302

一、耕地 302

二、园地 303

三、林地 303

四、牧草地 304

五、水域 304

六、各项建设用地 304

七、未利用土地 305

第七章 自然灾害 308

第一节 灾情 308

一、水灾 308

二、旱灾 314

三、风雹 318

四、冻灾 322

五、病虫灾 324

六、火灾 325

七、地震 327

第二节 防灾抗灾 331

一、防治机构 331

二、灾害测报 332

三、抗灾物资 333

四、救灾选介 334

卷三 人口 339

第一章 人口规模 339

第一节 历代人口 339

一、汉魏六朝时期 339

二、隋唐时期 339

三、宋元时期 340

四、明朝时期 341

五、清朝时期 348

六、民国时期 357

七、建国以后 361

第二节 人口分布 373

一、人口密度 373

二、县(区)人口分布 374

三、城乡人口分布 375

第三节 人口变动 379

一、人口迁移变动 379

二、人口自然变动 38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391

第一节 性别构成 391

一、人口性别构成状况 391

二、人口性别构成的地区差异 392

第二节 年龄构成 394

一、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394

二、人口特种年龄构成 397

三、人口年龄构成的类型 397

四、平均预期寿命 398

第三节 民族构成 399

一、民族人口的数量构成 400

二、民族人口的区域构成 401

第四节 行业、职业构成 403

一、劳动适龄人口及就业状况 403

二、行业人口构成 404

三、职业人口构成 405

四、不在业人口构成 406

第五节 文化构成 407

一、文化构成概况 407

二、文化构成的地区差异 408

三、文化构成的行业、职业差异 411

第三章 婚姻家庭 414

第一节 婚姻 414

一、婚姻制度 414

二、婚姻习俗 416

三、婚姻状况 420

第二节 家庭 423

一、汉族家庭 423

二、少数民族家庭 424

第四章 计划生育 426

第一节 机构和队伍 426

一、机构 426

二、队伍 427

第二节 生育状况 429

一、出生率 429

二、孩次 429

三、计划生育率 430

四、总和生育率 431

第三节 生育政策 431

一、晚婚晚育政策 432

二、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432

三、照顾生育二孩政策 433

四、节育、绝育政策 434

五、再婚生育政策 434

六、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 435

七、其他生育政策 435

八、违反计划生育的处罚 436

第四节 节育宣传 438

一、宣传内容 438

二、宣传方式 438

第五节 工作方法 440

卷四 经济综述 445

第一章 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变革 445

第一节 农村变革 445

一、土地改革 445

二、农业合作化 445

三、人民公社化 445

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46

第二节 城市变革 448

一、没收官僚资本 448

二、民主改革 448

三、对私营、个体经济改造 449

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49

第二章 经济建设的决策与措施 459

第一节 坚持“农业为基础” 459

一、建国之初发动群众恢复生产 459

二、改革耕作制度,实施农业“八字宪法” 460

三、发展多种经营 461

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464

五、坚持扶贫救灾 464

第二节 坚持“工业为主导” 465

一、建立公有制工业 466

二、建设华南重工业基地 466

三、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467

四、建设“小三线” 467

五、调整工业经济结构 468

六、发展外向型企业 469

第三节 重视搞活流通 469

第四节 优先发展能源、交通、邮电 471

一、发展能源工业 471

二、发展交通事业 472

三、发展邮电事业 474

第三章 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 47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 475

第二节 “二五”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47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其后两年 477

第四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 479

附一:韶关地区(市)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481

附二:韶关地区(市)各个时期经济结构表 485

第四章 人民生活 492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492

第二节 农村人民生活 496

卷五 城乡建设 501

第一章 市区建设 5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1

第二节 城建规划 502

第三节 公共设施 504

一、市政基础设施 504

二、生活服务设施 521

三、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 522

第四节 城市建设管理 523

一、市容管理 523

二、工程报建管理 524

三、城建档案管理 525

四、城建资金管理 526

五、城市测量管理 528

第二章 城镇乡村建设 529

第一节 县城建设 529

一、仁化镇 529

二、雄州镇 532

三、太平镇 535

四、龙仙镇 538

五、马坝镇 541

六、乳城镇 543

七、乐城镇 546

八、连州镇 551

九、三江镇 554

十、吉田镇 557

十一、阳城镇 559

十二、英城镇 560

第二节 乡镇建设 563

一、乡镇发展概况 563

二、集镇类型 564

三、集镇建设 565

第三节 村庄建设 569

一、村庄分布 569

二、房屋布局 569

三、民族居住特色和房屋结构特点 570

四、农村房屋建设 571

第三章 房地产业 574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574

一、管理机构 574

二、产权产籍管理 575

三、房地产交易 576

四、房屋租赁 577

五、土地使用管理 579

第二节 住宅建设 580

一、公房住宅建设 580

二、私房住宅建设 581

三、公房维修 582

第三节 住房状况 583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 584

第四章 建筑业 585

第一节 行业沿革 585

第二节 行业管理 586

一、管理机构 586

二、企业资质审查 587

三、定额管理 588

四、工程质量管理 588

五、经营管理 589

第三节 施工技术 590

一、技术力量 590

二、机械设备 591

三、工艺与材料使用 591

第四节 工程勘察与建筑设计 593

一、工程勘察 593

二、建筑设计 594

第五节 市属主要建筑企业 596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97

第一节 环保机构 597

第二节 环境监测 597

第三节 环境污染 599

一、主要污染源 599

二、污染状况 600

第四节 环境管理 604

一、环保宣传 604

二、环保规划 604

三、环保法规 605

四、污染投诉与信访 606

五、排污收费 606

第五节 污染治理 607

一、废气治理 607

二、废水治理 607

三、废渣治理 608

四、噪声治理 608

五、其他方面的治理措施 609

附录:重大污染事故 610

卷六 交通 邮电 615

第一章 公路 615

第一节 古道 615

一、大庾岭路 615

二、西京路 616

第二节 公路建设 617

第三节 公路网络 618

一、线路 619

二、桥梁 624

三、隧道 628

四、渡口 628

第四节 公路养护 629

一、建国前的公路养护 629

二、建国后的公路养护 629

第五节 路政管理 631

一、违章、违法事件的处理 631

二、公路绿化 632

三、养路费征收 632

第六节 专业运输 633

一、国营专业运输 633

二、个体运输 642

三、厂矿、机关运输 642

第七节 装卸搬运 642

一、城镇装卸搬运 642

二、农村副业装卸搬运 648

第八节 交通监理 648

一、车辆管理 648

二、驾驶员管理 649

三、安全管理 649

第九节 管理机构 651

第二章 铁路 653

第一节 铁路设施 653

一、线路 653

二、车站 658

三、桥梁、隧道 662

四、信号、通信 665

第二节 机车车辆 666

第三节 客运 667

一、京广线韶关区段客运 667

二、支线客运 671

第四节 货运 672

一、京广线韶关区段货运 672

二、支线货物运输 675

第五节 铁路管理机构 677

第三章 水路 680

第一节 航道 680

一、主要通航河流 680

二、航道整治 683

三、船闸 685

四、抗标 686

五、征费 686

第二节 港口 687

一、韶关港 687

二、连江口港 688

三、其它港口 688

第三节 造船 690

一、公营造船厂 691

二、民营造船厂 694

第四节 航运 694

一、客运 694

二、货运 695

三、运价 697

四、运输企业 703

第五节 航政 707

一、船员教育 707

二、船舶检验 707

三、主要海事 708

第六节 港务管理 708

一、港籍管理 708

二、生产经营管理 709

三、收益分配 709

第七节 管理机构 710

一、航运管理机构 710

二、航道管理机构 711

三、航政管理机构 712

第四章 航空 713

第一节 设施 713

一、军、民用机场 713

二、林业专用机场 713

三、飞机制造厂 714

第二节 航线、航班 714

一、南雄至香港航线 714

二、韶关至广州航线 714

第三节 机构与经营 715

一、省港航空联运公司 715

二、欧亚航空公司南雄办事处 715

三、韶关航空服务公司 715

四、林业飞播 716

第五章 邮电 71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17

一、韶关地(市)邮电机构 717

二、县级邮电机构 719

第二节 邮政通信 725

一、主要业务 725

二、邮件处理 727

第三节 电信通信 732

一、电报 732

二、长途电话 734

三、市内电话 737

四、农村电话 739

五、韶关长途线务段 741

六、微波 741

第四节 管理 741

一、业务(生产)管理 741

二、计划、统计管理 742

三、财务管理 742

四、质量管理 743

五、劳动工资管理 744

六、固定资产管理 744

(中) 750

卷七 工业 750

第一章 煤炭 750

第一节 煤炭资源 750

一、资源调查与勘探 750

二、资源的分布与储量 750

第二节 行业沿革 751

第三节 技术与设备 752

一、开拓掘进 753

二、采煤 753

三、提升运输 754

第四节 安全工作 754

第五节 产品产量 755

第六节 主要企、事业单位 759

第二章 电力 7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61

第二节 火力发电 762

一、燃料供应 762

二、发电能力 762

三、技术革新 763

第三节 水力发电 764

一、国家投资开发 764

二、农村小水电 765

第四节 电力输送 770

一、输电网络 770

二、变电站 773

三、配电网络 774

四、调度 774

第五节 供、用电管理 775

一、安全管理 775

二、经营管理 775

三、农电管理 776

四、三电管理 777

第六节 主要厂家 777

第三章 冶金 7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79

第二节 行业沿革 780

第三节 技术与设备 781

第四节 安全生产 782

第五节 产品与效益 783

第六节 主要企、事业单位 787

一、部属企、事业单位 787

二、省属企、事业单位 788

三、市属企业 790

四、县属企业 790

第四章 森工 7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93

第二节 木材采伐 793

一、采伐管理 793

二、采伐组织 796

三、采伐方式 797

四、采伐工具 797

第三节 木材运输 798

一、陆运 798

二、水运 799

第四节 木材经营 800

一、经营体制 800

二、木材调拨 801

三、木材购销 802

四、奖售政策 810

第五节 木材加工 810

一、锯材 810

二、家具 811

三、人造板 812

四、竹木工艺品 813

第六节 林产化工 814

一、松香及松脂系列产品 814

二、栲胶 816

三、土纸 816

第五章 建材 8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17

第二节 行业沿革 817

第三节 技术与设备 818

第四节 主要产品产量 820

第五节 主要厂家 821

第六章 机械 8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24

第二节 行业沿革 824

第三节 技术与设备 825

第四节 产品与效益 827

第五节 主要厂家 830

一、省属国营企业 830

二、市属国营企业 831

第七章 化工 8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34

第二节 行业沿革 834

第三节 技术与设备 836

第四节 环保与综合利用 837

第五节 产品与效益 838

第六节 主要厂家 842

第八章 纺织 8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46

第二节 行业沿革 846

第三节 技术与设备 847

第四节 产品与效益 848

第五节 主要厂家 852

第九章 电子 85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55

第二节 行业沿革 856

第三节 技术与设备 857

第四节 产品与效益 858

第五节 主要厂家 861

第十章 皮塑 8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64

第二节 行业沿革 864

一、皮革 864

二、塑料 865

第三节 技术与设备 866

第四节 产品与效益 867

第五节 主要厂家 870

第十一章 医药 8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72

第二节 行业沿革 872

第三节 中药材生产 875

第四节 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生产 876

一、中成药生产 876

二、中药饮片生产 876

第五节 化学药生产 877

第六节 主要厂家 877

第十二章 食品 884

第一节 行业沿革 884

第二节 技术与设备 885

第三节 主要产品 885

第四节 主要厂家 886

第十三章 烟草 8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88

第二节 烟叶复烤 889

第三节 烟丝加工 889

一、概况 889

二、制作 890

第四节 卷烟加工 892

一、私营卷烟生产 892

二、集体卷烟生产 893

三、国营卷烟生产 894

第十四章 制糖 898

第一节 行业沿革 898

第二节 技术与设备 899

第三节 生产管理 900

第四节 综合利用 900

第五节 产量与效益 901

第六节 奖励政策 902

第七节 主要厂家 905

第十五章 造纸 906

第一节 行业沿革 906

第二节 技术与设备 907

第三节 产品与效益 907

第四节 环境保护 909

第五节 主要厂家 909

第十六章 印刷 911

第一节 行业沿革 911

第二节 技术与设备 912

第三节 产品与效益 912

第四节 主要厂家 913

第十七章 饲料 914

第一节 行业沿革 914

第二节 技术进步 915

第三节 产品 915

第四节 主要厂家 916

第十八章 二轻工业 9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17

第二节 行业沿革 917

第三节 行业结构 919

第四节 技术进步 921

一、技术队伍培养 921

二、设备更新改造 922

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922

第五节 环境保护 923

一、污染情况 923

二、综合治理 924

第六节 主要厂家 925

卷八 农业 943

第一章 种植业 94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43

一、建国前管理机构 943

二、建国后管理机构 943

第二节 粮食作物 944

一、水稻 945

二、旱粮 953

第三节 经济作物 956

一、油料作物 956

二、豆类 958

三、棉花 959

四、麻类 959

五、烟草 960

六、茶叶 961

七、甘蔗 963

八、蚕桑 964

第四节 水果蔬菜 965

一、水果 965

二、蔬菜 968

第五节 种植制度 969

一、水田种植制度改革 969

二、水旱轮作 970

三、旱地种植制度 970

四、间种与套种 970

第六节 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971

一、病虫测报与植物检疫机构 971

二、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972

三、主要经济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974

四、主要果树病虫害及防治 975

第二章 林业 9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78

第二节 森林资源 979

一、林地和立木资源 979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 980

三、中药材资源 980

四、林副产品资源 981

第三节 造林绿化 982

一、种苗 982

二、造林 984

三、封山育林 987

四、低残林改造 991

第四节 抚育管理 991

一、幼林抚育 991

二、抚育间伐 992

第五节 森林管护 992

一、护林防火 992

二、病虫害防治 994

三、制止乱砍滥伐 995

四、林业公安 996

五、自然保护区 996

第六节 山林权属与经营形式 997

一、山林权属 997

二、经营形式 998

第七节 林场 1000

一、省、地属国营林场 1000

二、县属国营林场 1004

三、集体林场 1004

第八节 育林基金 1006

一、征收标准 1006

二、使用与管理 1007

三、收支概况 1007

第三章 畜牧业 100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010

第二节 家畜 1011

一、猪 1011

二、牛 1013

三、羊 1014

四、兔 1014

第三节 家禽 1016

一、鸡 1016

二、鸭 1018

三、鹅 1019

四、其他家禽 1020

五、家禽孵化 1020

第四节 畜禽疫病与防治 1021

一、疫病 1022

二、防治 1025

第五节 畜禽检疫 1027

一、检疫机构 1027

二、检疫概况 1027

第四章 水产业 10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29

第二节 种苗 1030

一、种苗场建设 1030

二、鱼苗繁殖与培育 1030

三、种苗引进 1032

第三节 成鱼养殖 1033

一、池塘养鱼 1033

二、山塘水库养鱼 1034

三、其它方法养鱼 1035

第四节 鱼病防治 1038

第五节 江河捕捞 1039

一、渔民状况 1039

二、捕捞手段 1040

三、捕捞量 1041

第六节 渔政管理 1041

一、管理机构 1041

二、管理措施 1042

第五章 乡镇企业 104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44

一、地、市管理机构 1044

二、县、区管理机构 1044

三、乡、镇管理机构 1045

第二节 企业构成 1045

一、种类结构 1045

二、产业构成 1046

三、层次构成 1046

第三节 产品、产量 1048

第四节 经营形式 1049

第五节 企业管理 1050

一、生产经营管理 1050

二、计划管理 1051

三、财务管理 1051

第六节 企业效益 1052

一、企业自身效益 1052

二、社会效益 1052

第六章 水利 10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54

第二节 水利勘测设计 1056

一、勘测 1056

二、设计 1056

第三节 水利建设 1057

一、农田灌溉工程 1057

二、石灰岩地区食水工程 1063

三、工业和生活供水工程 1064

四、血吸虫病防治工程 1064

五、小型水力发电工程 1065

第四节 水利工程管理 1066

第五节 水利工程收费 1067

一、农业灌溉收费 1067

二、工业、生活供水收费 1068

三、小水电电价 1068

第六节 水土流失治理 1068

一、流失 1068

二、危害 1069

三、治理 1069

第七章 气象事业 107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071

第二节 气象台站的任务与分类 1072

一、任务 1072

二、分类 1073

第三节 探测技术 1073

一、探测种类 1073

二、探测要求 1074

三、探测能力 1075

第四节 气象通信 1075

一、网络与设备 1075

二、通信项目 1076

第五节 天气预报 1077

一、短期预报 1077

二、中长期预报 1078

第六节 气象科研 1078

一、科技队伍 1078

二、天气预报研究 1078

三、农业气象研究 1079

第七节 气象服务 1080

一、公众服务 1080

二、专业服务 1080

第八章 名优特产 1083

第一节 农产品 1083

第二节 林产品 1086

第三节 畜禽产品 1087

第四节 水产品 1088

卷九 国内商业 1101

第一章 国营商业 1101

第一节 机构与网点 1101

一、行政管理机构 1101

二、商业经营网点 1102

三、主要商业公司(站)简介 1104

第二节 商品购销 1106

一、农副产品购销 1106

二、日用工业品购销 1109

三、糖烟酒购销 1113

四、医药品购销 1116

第三节 专卖商品的管理 1120

一、酒类专卖管理 1121

二、烟草专卖管理 1121

第四节 商品储运管理 1123

一、商品运输 1123

二、商品仓储 1124

第五节 商办工业 1125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1129

第一节 机构与网点 1130

一、管理机构 1130

二、经营网点 1130

第二节 土特产购销 1131

第三节 农村供应 1135

一、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1135

二、生活资料供应 1137

三、农村饮食服务业 1137

第四节 商品储运 1139

一、仓储 1140

二、调运 1140

第五节 废品回收 1141

第六节 加工企业 1142

第三章 粮油购销 1143

第一节 机构与网点 1143

一、管理机构 1143

二、网点 1144

第二节 粮食收购 1145

一、自由收购 1145

二、统购 1145

三、合同定购 1148

四、议购 1148

第三节 粮食供应 1149

一、农村供应 1150

二、城镇供应 1150

第四节 食油购销 1154

一、食油收购 1155

二、食油供应 1156

第五节 储运 1157

一、仓储 1157

二、调运 1159

第六节 粮油加工 1161

一、概况 1161

二、主要加工厂简介 1162

第四章 物资供应 11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164

一、管理机构 1164

二、经营机构 1164

第二节 物资购销 1166

第三节 储运 1168

一、仓储 1168

二、运输 1169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 11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70

第二节 饮食业 1170

第三节 旅业 1175

第四节 理发业 1177

第五节 照相业 1179

第六章 集市贸易 1182

第一节 韶关市区集市 1182

一、市场建设 1182

二、市场管理 1185

三、市场贸易 1186

第二节 农村集市 1190

一、墟市建设与分布 1190

二、农村集市贸易 1195

第三节 工矿集市 1200

一、工矿市场建设 1200

二、工矿市场管理 1200

第四节 名特市场 1201

一、南华墟市 1201

二、市区第一市场 1201

三、和平路日用品市场 1202

四、南郊鲜果市场 1202

五、香菇市场 1203

六、牛市场 1203

七、竹品市场 1203

第七章 旅游业 12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206

第二节 旅游景点 1206

一、山川名胜 1206

二、名刹古塔 1208

三、溶岩奇观 1208

四、温泉秀水 1210

五、园林游乐 1211

六、自然保护区 1212

七、文化遗址和珍贵文物 1212

八、民族风情 1213

第三节 旅游服务设施 1213

一、主要宾馆 1213

二、主要旅行社 1215

三、旅游线路 1216

卷十 对外经济贸易 1221

第一章 对外经济合作 1221

第一节 机构 1221

第二节 招商宣传 1223

第三节 优惠政策 1223

第四节 涉外服务 1224

第五节 利用外资 1225

一、发展概况 1225

二、“三资”企业 1228

三、“三来一补” 1228

四、贷款 1230

第六节 技术设备引进与劳务输出 1230

一、技术设备引进 1230

二、劳务输出 1231

第二章 对外贸易 1232

第一节 机构 1232

一、管理机构 1232

二、外贸公司简介 1233

第二节 出口贸易 1237

一、出口商品收购与经营 1238

二、出口商品结构 1247

三、名优、传统、大宗出口商品 1250

第三节 进口贸易 1252

一、发展概况 1252

二、进口物资 1254

三 进口用汇 1260

第四节 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1261

一、发展概况 1261

二、基地简介 1264

第三章 对外经贸监管 1269

第一节 口岸 1269

一、机构 1269

二、口岸管理 1270

三、口岸服务 1271

第二节 海关 1271

一、机构 1271

二、货物监管 1273

三、关税征收 1274

第三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 1275

一、机构 1275

二、报验手续与检验方式 1276

三、商品检验 1277

第四节 进出口动植物检疫 1278

一、机构 1278

二、检疫手续与方式 1278

三、动植物检疫 1279

卷十一 财政 税务 金融第一章 财政 1283

第一节 概况 1283

第二节 财政收入 1288

第三节 财政支出 1290

一、经济建设费 1291

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1292

三、行政管理费 1294

四、上解 1295

五、其他费用 1295

第四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 1298

一、财政管理机构 1298

二、国营企业财务管理 1299

三、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1301

四、财政监督 1303

第二章 税务 1305

第一节 税务机构 1305

一、古代税务机构 1305

二、民国时期税务机构 1306

三、建国后的税务机构 1307

第二节 税制 1308

一、农业税制 1308

二、工商税制 1314

三、关税 1322

第三节 税收 1323

一、建国前的税收 1323

二、建国后的税收 1325

第四节 税务管理 1330

一、管理制度 1330

二、管理方法 1332

第三章 金融 1336

第一节 金融机构 1338

一、韶州“永通监” 1338

二、典当 1338

三、金银铺 1338

四、银行 1339

五、保险公司 1342

六、信用合作社 1343

七、信托部与信托投资公司 1344

第二节 货币 1344

一、货币种类 1344

二、货币流通 1346

第三节 存款 1349

一、企事业存款和财政性存款 1349

二、农村存款 1350

三、基本建设存款 1350

四、信托存款 1351

五、城乡储蓄 1351

第四节 贷款 1353

一、工业贷款 1353

二、商业贷款 1355

三、农业贷款 1358

第五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1361

一、基建投资体制 1362

二、投资与效益 1362

第六节 对外金融业务 1364

一、国际贸易结算业务 1364

二、外汇贷款 1364

三、外贸贷款 1365

四、外币存款 1365

五、侨汇解付 1365

六、外币兑换 1366

七、外汇兑换券 1367

第七节 保险业 1369

一、财产保险 1369

二、人身(寿)保险 1371

三、保险的防灾防损 1372

第八节 代理业务 1373

一、代理债券 1373

二、代理股票 1375

卷十二 经济综合管理 1379

第一章 计划管理 13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380

第二节 计划编制 1380

一、长远计划 1381

二、中期计划 1381

第三节 计划执行 1384

一、计划执行措施 1384

二、计划执行概况 1387

第二章 统计管理 13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392

第二节 管理制度 1392

一、统计报表管理 1393

二、统计数字管理 1393

第三节 分类统计报表 1394

一、工业统计 1394

二、交通运输统计 1394

三、农业统计 1395

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1395

五、物资和能源统计 1396

六、商业统计 1396

七、劳动工资统计 1397

八、综合平衡统计 1397

九、外经和旅游统计 1397

十、其他统计 1397

第四节 统计专门调查 1398

一、普查 1398

二、抽样调查 1399

第五节 统计分析整理 1400

一、统计台帐 1400

二、统计资料汇编 1401

三、统计分析 1403

第三章 劳动管理 14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05

第二节 劳动就业 1405

一、就业渠道 1406

二、政策性人员安置 1408

第三节 用工制度 1409

一、计划内用工 1410

二、计划外用工 1410

三、用工制度改革 1411

第四节 职工调配 1412

一、调动原则 1412

二、调动审批程序 1412

三、调配概况 1413

第五节 精简、清退职工 1413

一、精简职工 1413

二、清退计划外用工 1414

第六节 劳动工资 1415

一、工资改革与调整 1415

二、工资计酬形式 1417

三、工资基金管理 1418

第七节 劳保与福利 1420

一、劳动保险 1420

二、福利待遇 1426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142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2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1429

一、私营、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 1429

二、全民、集体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1432

三、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 1433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 1439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1440

第五节 商标管理 1441

第六节 广告管理 1442

第五章 审计管理 14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44

第二节 审计实绩 1444

第六章 物价管理 14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47

第二节 管理体制 1447

第三节 市场物价 1449

一、民国时期物价 1449

二、建国后物价 1450

第四节 商品流通差价 1451

一、购销差价 1451

二、地区差价 1453

三、批零差价 1454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1455

第七章 土地管理 14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57

第二节 地籍管理 1457

第三节 土地征用与垦复 1458

一、土地征用 1458

二、土地垦复 1459

第四节 土地税、费 1459

一、土地税征收 1459

二、公有土地出租 1460

第五节 地名普查 1462

第八章 标准计量管理与监督 146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63

第二节 计量演变 1463

第三节 计量管理 1464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1465

第五节 质量监督管理 1468

一、优质产品评审 1468

二、工业产品质量检验 1469

三、市场商品质量监督 1469

卷十三 党派群团 147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韶关地方组织 1473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473

一、组织沿革 1473

二、主要活动 1479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 1484

一、粤北区党委第一次代表会议 1484

二、韶关地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1485

三、中共韶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1486

四、中共韶关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1486

五、中共韶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1487

六、中共韶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1487

七、中共韶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1488

第三节 组织建设 1489

一、基层组织 1489

二、队伍建设 1490

三、干部队伍建设 1493

第四节 思想理论建设 1498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498

二、政治形势教育 1499

三、理论教育 1501

四、社会新风尚的宣传教育 1503

第五节 党风党纪建设 1504

一、纪检队伍建设 1504

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1506

三、纪律检查与案件审理 1506

四、复查甄别案件 1507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1511

一、民主党派工作 1511

二、民族工作 1513

三、宗教工作 1515

四、侨务工作 1516

五、港、澳、台胞工作 1517

六、工商团体工作 1517

第七节 调查研究与来信来访 1519

一、调查研究 1519

二、来信来访 1522

第八节 党校建设 1530

一、历史沿革 1530

二、教师队伍 1532

三、干部培训 1533

第九节 地(市)党委工作机构 153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韶关地方组织 1551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55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552

一、大革命时期主要活动 1552

二、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活动 1553

三、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活动 1554

四、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活动 1556

第三节 党务工作 1557

一、组织工作 1557

二、宣传工作 1558

三、训练工作 1558

四、调查统计 1558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1558

第三章 民主党派韶关地方组织 156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韶关市委员会 1561

一、组织沿革 1561

二、主要活动 1562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韶关市委员会 1563

一、组织沿革 1563

二、主要活动 1564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韶关市委员会 1565

一、组织沿革 1565

二、主要活动 1565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韶关市委员会 1566

一、组织沿革 1566

二、主要活动 1566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韶关市委员会 1567

一、组织沿革 1567

二、主要活动 1568

第六节 九三学社韶关市委员会 1569

一、组织沿革 1569

二、主要活动 1569

第四章 群众团体 1570

第一节 工人组织 1570

一、组织沿革 1570

二、建国前的工人运动 1573

三、建国后的工会工作 1575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579

一、建国前的农民组织 1579

二、建国后的农民组织 1581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1582

一、建国前的青年运动 1882

二、共青团韶关市委员会 1883

三、韶关市少年先锋队 1585

四、韶关市青年联合会 1586

第四节 妇女组织 1588

一、组织沿革 1589

二、主要活动 1591

第五章 建国后政治运动概略 1595

第一节 抗美援朝 1595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596

一、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废除旧债务 1597

二、划分阶级,分配土地 1598

三、土改复查,颁发土地证,发展生产 1598

第三节 民主改革 1599

第四节 “三反”、“五反” 1600

第五节 “三大改造” 1601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01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03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03

第六节 整风反右和反地方主义 1606

一、整风反右 1606

二、反地方主义 1607

第七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1607

一、全民大炼钢铁 1608

二、全民大办工业 1608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609

第八节 反右倾 1610

第九节 “四清”运动 1611

第十节 “文化大革命” 1613

一、红卫兵大串连与破“四旧” 1613

二、“造反”与夺权 1614

三、派性斗争 1614

四、大联合与“三忠于”活动 1615

五、“斗批改”与清理阶级队伍 1616

六、干部下放与“两退一插” 1616

七、战备疏散与知青上山下乡 1616

八、“一打三反”与镇压反革命 1617

九、批林整风与路线教育 1617

十、反击“右倾翻案风” 1618

第十一节 拨乱反正” 1618

(下) 1623

卷十四 人大 政府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162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62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1625

一、代表的选举 1625

二、代表大会简况 1627

三、人大代表组 1632

四、代表大会决议案及其落实 163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635

一、组织机构 1635

二、主要职权 1636

三、历届人大常委会历次会议简况 1636

四、代表视察活动 1641

第四节 县(区)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 1642

一、县人民代表会议 1642

二、县(区)人民代表大会 1643

第二章 政府 1645

第一节 古代粤北地方政府及职官设置 1645

一、汉魏六朝 1645

二、隋唐五代 1649

三、宋元 1651

四、明清 165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粤北地方政府及职官设置 168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粤北地方政府及职官设置 1683

一、地、市政府设置 1683

二、县(市、区)、乡(镇)政府设置 1694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696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696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1697

一、组织 1697

二、职责 1698

第三节 政协活动 1699

一、委员学习 1699

二、协商监督 1700

三、委员提案 1701

四、“三胞”联谊 1702

五、文史资料的征集出版 1703

第四节 县(区)政协概况 1703

卷十五 人事 侨务 外事 民政第一章 人事 17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07

第二节 干部队伍 1708

第三节 干部来源 1710

第四节 调配与任免 1711

一、调配 1711

二、任免 1712

第五节 考核与奖惩 1714

一、考核 1714

二、奖惩 1715

第六节 工资与福利 1716

一、工资 1716

二、福利 1719

第七节 退休退职 1721

第八节 人才交流 1722

第九节 编制管理 1723

一、管理机构 1723

二、机构与人员编制 1724

第二章 侨务 17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28

第二节 华侨与归侨 1729

第三节 发展华侨经济 1729

第四节 落实华侨政策 1731

第五节 宣传与接待 1733

第六节 归侨群众组织 1735

第三章 外事 17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38

第二节 外事工作发展概况 1738

第三节 主要外事活动 1739

一、外国人来韶关活动 1739

二、韶关人因公出国考察 1748

第四章 民政 17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54

第二节 救灾救济 1755

一、灾害救济 1755

二、社会救济 1756

三、收容遣送 1757

第三节 社会福利 1760

一、福利团体 1760

二、福利事业 1760

三、福利生产企业 1763

第四节 优抚工作 1764

一、抚恤 1764

二、优待 1764

三、建立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1765

四、拥军劳军 1765

第五节 退役军人安置与军供工作 1766

一、退役安置 1766

二、军供 1768

第六节 扶持革命老区 1768

第七节 婚姻登记 1769

一、国内婚姻登记 1769

二、涉外婚姻登记 1770

第八节 丧葬管理 1771

一、推行火葬 1771

二、土葬管理 1772

卷十六 军事 政法 1777

第一章 军事 1777

第一节 军事要地和设施 1777

一、军事要地 1777

二、军事设施 1778

第二节 军事机构 1779

一、古代粤北军事机构 1779

二、民国时期粤北军事机构 1780

三、建国后粤北军事机构 1781

第三节 驻军 1783

一、古代驻军 1783

二、民国时期驻军 1784

三、建国后驻军 1789

附:抗日盟军 1790

入侵日军 1790

第四节 重要战事 1790

一、古代战事 1790

二、民国时期战事 1793

三、建国后战事 1803

第五节 兵役 1807

一、古代兵役 1807

二、民国时期兵役 1809

三、建国后兵役 1809

第六节 民兵 1813

一、发展概况 1813

二、军事训练 1814

三、政治教育 1815

四、武器装备 1815

五、重要活动 1816

第七节 人民防空 1818

一、组织机构 1819

二、工程设施 1820

三、防空指挥 1821

四、通信警报 1824

五、宣传教育 1826

六、经费与物资 1826

第二章 公安 182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828

一、建国前的警察机构 1828

二、建国后的公安机构 1829

第二节 清剿残匪 1830

一、匪情 1830

二、剿匪 183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1831

一、镇压反革命分子 1831

二、破获反革命纠合集团 1831

三、开展反特斗争 1832

第四节 清查登记 1832

第五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1833

第六节 刑事案件侦破 1834

一、技术建设 1834

二、案件侦破 1834

第七节 治安管理 1835

一、肃毒 1835

二、禁赌 1835

三、取缔卖淫嫖娼 1835

四、特种行业管理 1836

五、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1836

六、基层治安组织 1837

第八节 户籍管理 1837

第九节 消防事业 1838

一、消防组织 1838

二、消防设备 1838

第十节 交通管理 1839

一、管理机构 1839

二、交通设施 1839

三、重大交通事故及处理 1839

第三章 检察 184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841

一、民国时期的检察机构 1841

二、建国后的检察机构 184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1843

一、民国时期的刑事检察 1843

二、建国后的刑事检察 1843

第三节 法纪检察 1846

第四节 经济检察 184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1849

一、对执行刑罚的监督 1849

二、对又犯罪案件的检察 1850

三、对监管改造场所执法活动的监督 1850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1851

一、控告申诉检察发展概况 1851

二、复查历史案件 1852

第四章 审判 185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853

一、民国时期的审判机构 1853

二、建国后的审判机构 1853

第二节 审判程序 1855

一、民国时期的审判程序 1855

二、建国后的审判程序 1855

第三节 刑事审判 1856

一、民国时期的刑事审判 1856

二、建国后的刑事审判 1856

第四节 民事审判 1859

一、民国时期的民事审判 1859

二、建国后的民事审判 1859

第五节 执行 1860

第六节 复查 1861

第五章 司法行政 186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862

第二节 法制宣传 1862

一、宣传形式 1862

二、普及法律常识教育 1863

第三节 调解 1864

一、清末时期的调解 1864

二、民国时期的调解 1865

三、建国后的人民调解 1865

第四节 公证 1866

一、公证组织 1866

二、公证业务 1867

第五节 律师 1868

一、概况 1868

二、律师业务 1869

第六节 监狱 1871

第七节 劳动教养 1872

一、教养场所 1872

二、管理教育 1872

卷十七 教育 科技 1877

第一章 教育 1877

第一节 儒学、书院、社学、私塾与义学 1878

一、儒学 1878

二、书院 1879

三、社学 1881

四、私塾与义学 1881

第二节 学前教育 1882

一、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1882

二、建国后的学前教育 1882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 1885

一、发展概况 1885

二、教学 1898

三、思想政治教育 1903

四、学校体育卫生 1908

第四节 中等专业职业教育 1914

一、中等专业教育 1914

二、中等技工教育 1920

第五节 普通高等教育 1921

一、建国前普通高等教育 1921

二、建国后普通高等教育 1922

第六节 成人教育 1924

一、民国时期的成人教育 1924

二、建国后的成人教育 1926

第七节 特殊教育 1936

一、盲聋哑教育 1936

二、工读教育 1937

第八节 少数民族教育 1938

一、建国前的少数民族教育 1938

二、建国后的少数民族教育 1939

第九节 教师 1943

一、教师队伍 1943

二、教师培训 1946

三、教师工资 1948

第十节 校舍与设备 1949

一、校舍 1949

二、设备 1953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 1956

一、经费来源 1956

二、经费支出 1965

第十二节 机构设置 1972

一、教育行政机构 1972

二、学校管理机构 1974

第二章 科学技术 197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977

一、行政管理机构 1977

二、科研机构 1977

第二节 科技队伍 1979

一、科技人员分布 1979

二、技术职称评定 1979

三、科技人员待遇 1981

第三节 科技计划 1982

一、长远规划 1982

二、年度计划 1983

三、计划的实施与效益 1985

第四节 科技情报 1985

一、机构 1985

二、设施 1986

三、服务 1986

第五节 科技成果 1988

一、获奖项目 1988

二、主要科研成果简介 1990

第六节 科学普及 1992

一、农村科普 1992

二、城市科普 1994

三、青少年科普 1995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 1997

一、机构沿革 1997

二、学术交流 1998

第八节 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2000

一、组织机构 2000

二、学术活动 2002

卷十八 文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文学艺术 200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07

第二节 文学 2008

一、诗歌 2008

二、小说和散文 2010

三、戏剧 2011

四、儿童文学 2011

五、文学评论 2012

第三节 专业艺术 2012

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2012

二、地方戏曲和艺术品种 2015

三、表演场所和演出管理 2017

四、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 2018

五、艺术教育 2019

第四节 群众文化 2019

一、机构设置 2019

二、民间艺术 2021

三、美术、摄影、书法 2030

四、社区文艺活动 2032

五、业余文艺队伍培训 2045

六、业余文艺创作 2047

第五节 群众文艺社团 2048

一、文联组织 2048

二、其他文艺组织 2049

第六节 电影 2051

一、管理机构 2051

二、放映单位 2052

三、影片发行 2055

四、电影宣传 2057

第七节 文化市场 2059

第二章 新闻出版 2060

第一节 报纸 2060

一、民国时期的报纸 2061

二、建国后的报纸 2063

三、韶关主要报纸一览表 2066

第二节 刊物 2072

一、民国时期的期刊 2072

二、建国后的期刊 2076

第三节 广播电视 2085

一、机构设置 2085

二、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2086

三、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2091

四、广播电视节目编排 2093

五、微波传输与卫星地面接收 2095

六、音像制品管理 2096

第四节 出版管理 2099

一、民国时期的出版业管理 2099

二、建国后的出版业管理 2100

第五节 图书发行 2103

一、图书发行业发展概况 2103

二、图书发行管理 2109

三、图书发行队伍 2112

四、图书发行实绩 2112

第三章 文物博物 211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114

第二节 文物管理 2115

一、文物普查与研究 2115

二、文物保护 2116

第三节 主要文物 2121

一、建筑文物 2121

二、雕塑文物 2130

三、陶瓷文物 2132

四、历史名人墓 2133

第四节 自然博物 2133

一、动物化石 2133

二、陨石 2134

第五节 文化遗址 2134

一、古人类遗址 2134

二、古代生活遗址 2136

三、古代生产遗址 2139

四、古城遗址 2140

五、革命旧(遗)址 2141

第四章 图书 档案 史志 2143

第一节 图书馆 2143

一、图书馆业发展概况 2143

二、图书馆业务 2145

第二节 档案 2148

一、机构设置 2148

二、档案行政监督 2149

三、档案馆业务 2152

第三节 党史征集研究 2159

一、机构设置 2159

二、主要任务 2159

第四节 方志编纂研究 2160

一、古代的方志 2160

二、民国时期的方志 2168

三、建国后的新方志 2169

第五章 医疗卫生 217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175

第二节 中医 2176

一、建国前中医 2176

二、建国后中医 2176

第三节 西医 2177

一、建国前西医 2177

二、建国后西医 2179

第四节 卫生防疫 2184

一、传染病防治 2185

二、地方病防治 2188

三、职业病防治 2189

四、精神病防治 2189

五、公共卫生 2190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2192

第六节 妇幼保健 2193

一、生育保健 2193

二、妇科病查治 2194

三、妇女劳动保护 2194

四、儿童保健 2194

五、婚姻保健 2195

第七节 公费医疗及合作医疗 2196

一、公费医疗 2196

二、合作医疗 2196

第八节 药政管理与药品检验 2196

一、药政管理 2196

二、药品检验 2197

第六章 体育 219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198

一、地(市)体育管理机构 2198

二、县(区)体育管理机构 2199

第二节 体育设施 2199

一、市区体育设施 2199

二、各县公共体育设施 2201

第三节 群众体育 2202

一、学校体育 2202

二、职工体育 2204

三、机关体育 2205

四、农村体育 2205

五、少数民族体育 2206

六、老年人体育 2207

七、残疾人体育 2207

第四节 竞技体育 2208

一、举办地、市运动会 2208

二、组团参加省运会 2210

三、组织其他形式的竞赛 2213

四、竞技水准 2214

第五节 人才培养 2217

一、运动员的培养 2217

二、等级运动员、裁判员的评定 2219

三、体育师资的培养 2220

卷十九 社会 2223

第一章 少数民族 2223

第一节 历史源流 2223

一、粤北瑶族的由来和发展 2223

二、粤北壮族的由来和发展 2225

三、粤北畲族的由来和发展 2226

第二节 人口分布 2226

第三节 社会变迁 2228

一、建国前的社会变迁 2228

二、建国后的社会变迁 2237

第四节 民族风情 2241

一、命名称呼 2241

二、起居饮食 2243

三、衣冠服饰 2245

四、节日喜庆 2247

五、丧葬禁忌 2249

六、宗教信仰 2252

七、社会风尚 2253

八、婚姻家庭 2254

第二章 宗教信仰 2255

第一节 佛教 2255

一、佛教的传入 2255

二、南禅的兴起 2255

三、南禅的流播 2256

四、建国后的佛教活动 2262

五、现存寺庙的分布与维修 2263

第二节 道教 2265

第三节 天主教 2268

第四节 基督教 2271

第三章 会馆、同乡会 2276

第一节 会馆 2276

一、韶关市区的外地会馆 2276

二、粤北各县的外地会馆 2280

三、广州的南韶连会馆 2281

第二节 同乡会 2282

第四章 汉族风俗习惯 2284

第一节 生产民俗 2284

一、农业生产民俗 2284

二、商业民俗 2285

三、交通业民俗 2286

四、其它民俗 2286

第二节 生活民俗 2287

一、服饰、首饰习俗 2287

二、饮食习俗 2289

三、居住习俗 2292

第三节 族社民俗 2294

一、会社组织 2294

二、宗族联谊 2295

三、喜庆习俗 2296

四、养老习俗 2296

五、丧葬习俗 2297

第四节 节庆民俗 2298

一、传统节日 2298

二、宗教庙会 2300

三、现代节日 2301

第五章 语言 2303

第一节 汉语方言 2303

一、粤北汉语方言的种类及其分布 2303

二、粤北汉语方言的主要特点 2309

三、粤北汉语方言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关系 2314

第二节 瑶语 2315

一、粤北瑶语的分布 2315

二、粤北瑶语的主要特点 2316

三、粤北瑶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关系 2322

四、瑶文方案(草案) 2323

第三节 壮语 2325

一、粤北壮语的分布 2326

二、粤北壮语的主要特点 2326

三、粤北壮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关系 2330

四、壮文 2331

第四节 畲语 2332

第五节 民间谚语 2333

一、生产类 2333

二、生活类 2333

三、自然类 2334

四、事理类 2334

五、时政类 2335

六、社交类 2335

七、修养类 2336

八、文艺类 2336

卷二十 人物 2339

第一章 人物传 2339

第二章 韶关市区烈士英名录 2471

附录 2477

一、文献、文摘 2477

二、历史资料 2479

三、旧志序、记选 2488

四、学术论文 2490

五、名人诗歌 2514

表格索引 2533

编后记 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