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中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制度渊源 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2
第二节 前苏联关于农业集体化的理论和实践 6
第二章 新中国农业集体化的实践 15
第一节 新中国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依据 16
第二节 新中国农业集体化的历程 21
第三章 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包工包产和包产到户 31
第一节 初级社时期的包工包产责任制 32
第二节 高级社时期生产管理上的严重问题 40
第三节 包工包产和包产到户的兴起 43
第四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包工包产到户 73
第一节 人民公社体制在生产管理上的缺陷 74
第二节 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中包工包产到户的再次萌发 80
第三节 庐山会议后对包工包产到户的批判 91
第五章 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的调整 103
第一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灾难性后果 104
第二节 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的制定 121
第六章 包工包产到户的再次出现 127
第一节 各省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128
第二节 萌生于宿州农民开荒的“责任田” 140
第三节 风云突变——关于包产到户的争论和批判 165
第七章 “大寨”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模式 215
第一节 对“单干风”的进一步批判和集体经济的典型——大寨的崛起 216
第二节 大寨的生产管理和分配模式——大寨工 230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及其后果 246
第八章 “大包干”——当代农村改革的前奏 255
第一节 “文革”结束后农村的破败 256
第二节 安徽、四川农村改革的启动 258
第三节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到户 274
第四节 安徽农村改革试验的阻力 289
第九章 “大包干”在全国的推广 309
第一节 “大包干”引起的全国大争论 310
第二节 “大包干”的推广 322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效益 334
结语 339
附录 341
参考文献 349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