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移动通信技术 1
1.1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1
1.1.1 概述 1
1.1.2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1
1.1.3 WCDMA与cdma2000的比较 2
1.1.4 TD-SCDMA与WCDMA和cdma2000的比较 2
1.1.5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3
1.2 3G标准在中国的应用 3
1.3 3G带来的增值业务 4
1.4 移动应用平台 4
第2章 移动终端 6
2.1 概述 6
2.2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7
2.2.1 HLR的功能 7
2.2.2 MSC和VLR的功能 8
2.2.3 移动台 8
2.3 手机通信协议 8
2.4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9
2.5 手机与无线网络 9
2.6 手机与SIM卡 10
2.7 AT命令 10
2.8 手机开机过程 10
2.9 手机开机模式 11
2.9.1 正常开机 11
2.9.2 闹钟开机 12
2.9.3 充电开机 12
2.10 手机关机过程 12
2.11 空闲模式与待机状态 12
2.12 手机通话过程的建立 13
第3章 USIM卡管理 14
3.1 UICC概述 14
3.2 SIM卡 14
3.3 USIM卡 15
3.4 3G环境中USIM卡的应用 16
3.5 USAT 17
3.6 WCDMA和GSM的空中接口 17
3.7 手机和SIM卡的存储空间 18
3.8 SIM卡电话本管理 18
3.9 SIM卡短信管理 19
3.10 SIM卡PC同步的设计与实现 19
第4章 手机常用操作系统 21
4.1 VxWorks操作系统 21
4.2 Linux操作系统 22
4.3 Nucleus Plus操作系统 23
4.4 Windows CE操作系统 23
4.5 PalmOS操作系统 24
4.6 手机操作系统的管理 24
第5章 手机软件平台设计原则 25
5.1 概述 25
5.2 可移植性 25
5.2.1 软件平台层次化设计 26
5.2.2 软件平台的移植 26
5.2.3 应用软件移植 27
5.3 易维护性 28
5.4 开放灵活性 29
5.5 安全可靠性 29
第6章 手机通用软件平台架构模型 31
6.1 概述 31
6.2 UI(MMI)层 32
6.3 应用层 33
6.3.1 概述 33
6.3.2 手机软件多语言版本的实现 33
6.3.3 手机软件对运营商网络自适应性的实现 34
6.4 服务(中间)层 35
6.4.1 概述 35
6.4.2 GUI设计思想和MVC模式 36
6.4.3 视窗(视图-窗口)机制 37
6.4.4 窗口Z-Order管理机制 38
6.5 适配层(Adpation Layer) 39
6.5.1 协议栈适配层 39
6.5.2 操作系统适配层 41
6.6 设备驱动层 41
6.7 硬件平台 42
6.7.1 硬件平台概述 42
6.7.2 硬件平台组成 42
6.7.3 通信模块的功能 43
6.7.4 通信模块与基带处理器 44
6.8 Camera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45
6.8.1 Camera UI逻辑设计 45
6.8.2 Camera应用层设计 45
6.8.3 Camera服务层设计 46
6.8.4 Camera硬件设计 46
第7章 典型手机软件平台架构解析 47
7.1 TI Locosto软件平台 47
7.1.1 TI Locosto软件平台概述 47
7.1.2 TI BMI应用层架构 48
7.1.3 TI BMI软件架构优劣分析 50
7.2 Skyworks软件架构 50
7.2.1 Skyworks概述 50
7.2.2 RTXC实时操作系统 51
7.2.3 任务调度 51
7.2.4 MMI任务管理 52
7.2.5 窗口管理 52
7.2.6 Skyworks软件架构优劣分析 53
7.3 BREW软件架构 53
7.3.1 BREW技术概述 53
7.3.2 BREW环境下的软件开发 53
7.3.3 BREW软件架构 54
7.3.4 BREW模块-接口结构 54
7.3.5 BREW的优劣分析 55
7.4 基于Linux的QT软件架构 55
7.4.1 基于Linux的QT技术 55
7.4.2 QT的特点 56
7.4.3 QT设计器 56
7.4.4 QT软件架构 57
7.4.5 Linux智能手机的优劣分析 57
7.5 Symbian软件架构 58
7.5.1 Symbian操作系统 58
7.5.2 客户端/服务器框架 58
7.5.3 客户端/服务器框架原理 59
7.5.4 客户端/服务器框架的局限性 59
75.5 客户端/服务器框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60
7.5.6 如何提高客户端/服务器框架的性能 60
7.5.7 Symbian软件架构 60
7.5.8 Symbian编程语言 62
7.5.9 Symbian智能手机的优劣分析 63
7.6 Windows Mobile软件架构 64
7.6.1 Windows Mobile技术 64
7.6.2 Windows Mobile软件架构 64
7.6.3 Windows Mobile的优劣分析 67
7.7 手机软件平台选型建议 68
第8章 应用程序与资源管理 69
8.1 概述 69
8.2 应用程序管理器 69
8.2.1 应用程序的注册与注销 69
8.2.2 应用程序的调度 69
8.2.3 应用程序优先级处理 70
8.2.4 应用程序优先级示例 71
8.3 应用程序安全设计 72
8.3.1 概述 72
8.3.2 威胁分析 72
8.3.3 对策 73
8.4 手机资源的管理 75
8.4.1 手机资源概述 75
8.4.2 资源管理模型 75
8.4.3 窗口资源管理 76
8.4.4 声音资源管理 77
8.4.5 资源冲突处理 77
第9章 手机性能评价 79
9.1 概述 79
9.2 实时性 79
9.3 稳定性 79
9.4 可维护性 80
9.5 易用性 80
9.6 功耗 80
9.7 环境的适应能力 81
9.8 安全性和保密性 81
9.9 手机软件常见的缺陷 81
9.9.1 死机 81
9.9.2 手机开机速度慢 82
9.9.3 存储卡读/写速度慢 83
9.9.4 视频播放效果差 83
9.10 手机功耗问题 84
第10章 手机PC模拟器的设计 86
10.1 手机软件开发环境 86
10.2 手机模拟器 86
10.3 PC模拟器的使用 87
10.4 模拟器与手机的通信连接 87
10.5 手机模拟器的设计思想 88
10.6 文件系统的模拟 89
10.7 SIM卡和FFS的模拟 89
10.8 手机操作系统的模拟 89
10.9 手机屏幕的模拟 90
10.10 内存的模拟 90
10.11 模拟器和真实手机的差异 90
第11章 手机软件测试与认证 93
11.1 手机测试概述 93
11.2 基本功能测试 93
11.3 交互测试 94
11.4 临界测试 94
11.5 压力测试 94
11.6 测试用例设计注意事项 94
11.7 Bug描述 95
11.8 软件测试方法 95
11.8.1 白盒测试 95
11.8.2 黑盒测试 96
11.9 手机测试阶段 96
11.9.1 单元测试 96
11.9.2 集成测试 98
11.9.3 系统测试 98
11.9.4 现场测试 99
11.10 手机的国际标准认证 99
11.10.1 FTA认证 99
11.10.2 GCF认证 100
11.10.3 电磁兼容(EMC)测试 100
第12章 WAP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 101
12.1 WAP业务概述 101
12.2 WAP与GRPS 101
12.3 WAP协议简介 101
12.4 WAP2.0结构体系 102
12.5 WAP基本模型 103
12.6 WAP网络架构 103
12.7 WAP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 104
12.7.1 Openwave WAP浏览器的特点 105
12.7.2 WAP浏览器的移植 105
第13章 WAP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 108
13.1 移动支付概述 108
13.2 移动支付的方式 108
13.3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问题 109
13.4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技术 110
13.5 WAP传输安全结构 110
13.6 WPKI安全结构 111
13.7 WAP支付应用协议 113
13.8 WPKI安全体系缺陷 114
第14章 J2ME软件架构 115
14.1 J2ME分类及技术架构 115
14.1.1 J2ME应用领域分类 115
14.1.2 J2ME技术架构 116
14.2 手机Java虚拟机技术分析 117
14.2.1 Java虚拟机的生命周期 117
14.2.2 Java虚拟机的技术特点 118
14.3 手机Java虚拟机典型解决方案 119
14.3.1 爱可信(Access)Java虚拟机解决方案 119
14.3.2 Aplix Java虚拟机解决方案 120
14.3.3 Esmertec Java虚拟机(JVM)解决方案 121
14.3.4 振戎融通(ZRRT)Java虚拟机解决方案 122
14.4 手机Java虚拟机选型的原则及策略 124
14.4.1 Java虚拟机的选型原则 124
14.4.2 Java虚拟机选型的技术策略 125
14.5 Java手机性能评估方法(JBenchmark) 126
14.5.1 JBenchmark评估方法介绍 126
14.5.2 JBenchmark评估指标介绍 127
第15章 Android软件平台架构与应用开发 128
15.1 Android平台概述 128
15.2 Android平台技术架构 128
15.2.1 Android平台技术特性 128
15.2.2 Android平台技术架构 129
15.3 Android应用程序构成 131
15.3.1 活动(Activity) 131
15.3.2 意图(Intent)和意图过滤器(Intent Filter) 132
15.3.3 意图接收器(Intent Receiver) 132
15.3.4 服务(Service) 132
15.3.5 内容提供器(Content Provider) 133
15.4 Android应用程序模块 133
15.4.1 任务 133
15.4.2 任务亲和力(Affinity) 134
15.4.3 启动模式以及启动标记 134
15.4.4 进程 135
15.4.5 线程 135
15.5 Android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 136
15.6 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策略 137
15.7 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 139
15.7.1 Android应用程序剖析 140
15.7.2 储存、读取和提供数据 141
15.7.3 Android的安全与权限 141
15.8 资源管理和国际化 146
15.8.1 创建资源 146
15.8.2 使用资源 147
15.8.3 对于不同的语言和设置支持不同的资源 151
15.8.4 Android如何定位最合适的目录 152
15.9 Android平台的可选API 152
15.10 Android平台的评价 153
第16章 iPhone技术架构与应用开发 154
16.1 iPhone OS架构 154
16.1.1 iPhone概述 154
16.1.2 iPhone OS架构 154
16.1.3 iPhone OS技术 156
16.1.4 iPhone OS框架 162
16.2 Objective-C基本语法来自Wi-ki 164
16.2.1 Objective-C基本语法概述 164
16.2.2 Objective-C:一个C语言的超集 164
16.2.3 字符串(String) 164
16.2.4 类(Class) 165
16.2.5 方法(Methods) 166
16.2.6 属性(Properties) 167
16.2.7 协议和委托(Protocol and Delegate) 168
16.3 iPhone SDK工具介绍 169
16.3.1 Xcode工具概述 169
16.3.2 应用参考库和Xcode搜索助手 172
16.4 iPhone应用开发过程 173
16.4.1 iPhone应用开发过程 173
16.4.2 iPhone应用的开发 174
16.5 iPhone应用开发实例解析 174
16.5.1 iPhone应用实例 174
16.5.2 创建Xcode工程 175
16.5.3 添加视图控制器 178
16.5.4 添加一个nib文件 182
16.5.5 配置视图 185
16.5.6 实现视图控制器 190
16.5.7 代码清单 192
16.6 iPhone应用开发技术 194
16.6.1 iPhone应用程序设计思想 194
16.6.2 iPhone应用环境 195
16.6.3 iPhone应用技术 202
第17章 iTunes应用下载过程 205
17.1 创建账户 205
17.2 下载应用到PC本地 209
17.3 从PC同步到iPhone手机 210
17.4 iPhone同步注意事项 212
参考文献 213